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种苗改良繁殖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种苗改良繁殖场 |
---|
|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种苗改良繁殖场(简称种苗改良繁殖场、种改场),为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下的四级机构,专门负责研究与改良台湾农作物与园艺作物种苗。
历史
- 1913年11月11日,台湾总督府于台中厅东势角支厅新社区大南庄的新社河阶群大南河阶成立“台湾总督府蔗苗养成所”,以发展甘蔗产业及供应优良蔗苗。
- 1914年,从大日本糖业试验场引进优良甘蔗品种,种植于大南苗圃。2月,在仙唐坪成立临时事务所。
- 1915年,成立水底寮苗圃、后里(后里)苗圃,大南苗圃增设第二苗圃。4月,蔗苗养成所拆分为“大南庄蔗苗养成所”(辖大南第一、大南第二、水底寮、仙唐坪苗圃)与“后里庄蔗苗养成所”。
- 1934年10月,关闭仙唐坪苗圃。
- 1941年4月,废除后里庄蔗苗养成所,改由大南庄蔗苗养成所成立第三苗圃专供配苗。
- 1945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接收日本台湾总督府辖区后,更名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农林处蔗苗繁殖场”,由王启柱担任战后首任场长,除种植甘蔗以外,逐渐朝向多样化种苗生产。
- 1947年,改为“台湾省政府农林厅蔗苗繁殖场”。
- 1952年5月1日,更名为“台湾省政府农林厅种苗繁殖场”。
- 1960年代,主要业务以生产杂交玉米、高粱种子为主。
- 1976年7月1日,成立屏东分场,改为台湾省政府四级机关。
- 1981年7月1日,再更名为“台湾省政府农林厅种苗改良繁殖场”。配合执行政府政策,开始大量采种玉米、高粱及绿肥种子,并开始研究园艺作物种苗生产与研究工作、园艺作物品种改良等。
- 1999年7月1日因精省而改隶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更名为“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种苗改良繁殖场”。
- 2005年,在第二苗圃划出30公顷种植薰衣草、鼠尾草、波斯菊、向日葵、一串红、醉蝶花、四季秋海棠等花种[1],举办“新社花海节”至今已为台湾知名地方节日之一。
- 2015年2月,植物种苗中心大楼完工启用,办公区亦移至此处。
- 2017年8月,台中市文资处将植物种苗训练园区内的“原蔗苗养成所及陈列馆”为历史建筑。
组织
- 场长
- 副场长
- 秘书
- 副场长
- 业务单位
- 行政单位
- 行政室
- 人事机构
- 主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