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的端粒学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衰老的端粒学说端粒位于染色体的末端,而DNA链则位于细胞核内。每当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时,端粒就会变短,直到端粒达到一个临界长度,这时细胞也失去活性而死亡。所以端粒是随着细胞个体的衰老而变短。但每个细胞的端粒长度是天生的,并非一开始就相同,并且之后的缩短速度也各不相同。端粒损耗的速度是衡量“生物衰老”的一个方法。
中文名:衰老的端粒学说
端 粒:位于染色体
端 粒:DNA链则位于细胞核内
每当细胞:产生新细胞时
学说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在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时发现,当细胞分裂到50代左右时,分裂繁殖就完全停顿,最终死亡,这被称为细胞分裂的海弗利克极限。但海弗利克极限也带来了迷惑,实验证明细胞的端粒结构并不能决定衰老的程序,大鼠的端粒比人的要长得多,但大鼠的细胞只能质分裂十几次,而人的细胞却能分裂五六十次。此外,啤酒酵母的端粒在繁殖过程中并不缩短,人为地缩短啤酒酵母的端区不仅没有使之短命,反而起了增寿作用。
并且,占机体体重相当大的一部分的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一旦胎儿出生前和出生后发育完成就终生不分裂。但这对人的生命最为重要的不分裂的细胞也会衰老,但怎样用海弗利克极限理论来解释? [1]
视频
央视报道发现端粒和端粒酶
关于端粒-我们可以逆转生命时钟吗?—抗衰老系列视频课程第三期
参考文献
- ↑ [王亚平.干细胞衰老与疾病.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科学出版社,2009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