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观赏川纹蝴蝶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川纹蝴蝶鱼Chaetodon trifascialis栖息于潟湖和半保护的外海珊瑚礁中,主要活动于珊瑚生长丰富的10-12米水深处,以鹿角珊瑚属Acropora、蔷薇珊瑚属Montipora和杯形珊瑚属Pocillopora的息肉和粘液为食。

简介

川纹蝴蝶幼鱼多单独活动于鹿角珊瑚的枝桠保护之间,成鱼表现出极强的领地意识,单独或成对占据固定区域的石珊瑚,并且来回巡视领地,在冲绳的一些海域也观察到一个雄性个体和两三个雌性个体组成小群生活在同一领地的情况。由于其几乎只吃珊瑚,它们的种群数量可以很好的指示当地的珊瑚礁状态,由于气候和人为采集的原因,它们栖息地的珊瑚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它们的种群数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不同地区的种群数量都下降了20%至37%,而它们已知栖息和食用的包括风信子鹿角珊瑚(桌面)Acropora hyacinthus在内的十五种珊瑚全被评级被NT(近危)和VU(易危),川纹蝴蝶鱼自身的IUCN评级也是NT(近危)。[1]

特征

体侧扁细长,白色,有紧密排列的“人”字形细纹眼部有黑色条纹遮盖,腹鳍白色背鳍和臀鳍橙色或黄色带有狭窄的蓝色边缘尾鳍黑色带有橙色和黄色的边框。幼鱼最初白色,面部和身体后部各有一条黑纹,腹鳍黄色,尾鳍透明,随着成长身体后部的条纹变窄,逐渐显露出黄色的臀鳍,尾鳍也逐渐变黄,最后身体后部的黑纹消失,面部和腹鳍变成白色,尾鳍也由黄变黑。夜间休息或者受惊警示时体色变苍白,同时在身体中部显示出宽阔的黑色区域,黑色中间有两个水平的白色细长斑点。背鳍硬棘13-15枚,软条14-16枚;胸鳍软条14-16枚;腹鳍硬棘1枚,软条5枚;臀鳍硬棘3-5枚,软条13-15枚。侧线鳞片22-29枚。

水族建议

川纹蝴蝶鱼在其自然栖息地很常见,但在水族贸易中几乎见不到,因其自然饮食几乎只有活SPS,而且它们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极差,在圈养环境中可以接受活珊瑚喂养也可以接受替代食物比如活的挠足类或者盐水虾等肉食,但是不管何种喂养方式,它们都会很快消瘦死亡。不建议饲养。

饲养信息

建议水族箱尺寸:不建议饲养

饲养难度:难

珊瑚兼容性:小心

盐度:1.020-1.026

温度:22-28℃

性情:温和

食物:活的小水螅体石珊瑚(SPS)

最大体长:18厘米

生活水深:1-30米

IUCN评级:NT 近危

分布范围

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海域,从红海到夏威夷,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大利亚的豪勋爵和拉帕群岛,东到社会群岛。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