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观音草 |
中文学名:观音草 别称:染色九头狮子草、蓝茶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管状花目 科:爵床科 属:观音草属 |
观音草(学名:Peristrophe baphica (Spreng) Bremek.)是爵床科观音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1米;枝多数对生,叶片卵形或有时披针状卵形,顶端短渐尖至急尖,纸质,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苞片阔卵形,卵形或椭圆形,花冠粉红色,花丝被柔毛,药室线形,花柱无毛,花期冬春。[1] 分布于中国海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西、江苏、上海、贵州、云南。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到新几内亚岛也有分布。原产地热带东南亚至中国秦岭。 该种通常做染料。
形态特征
观音草多年生,直立草本,高可达1米;枝多数,交互对生,具5-6钝棱和同数的纵沟,小枝被褐红色柔毛,老枝具淡褐色皮孔。叶卵形或有时披针状卵形,顶端短渐尖至急尖,基部阔楔尖或近圆,全缘,长3-5 (7.5)厘米,宽1.5-2 (3)厘米,纸质,干时黑紫色,嫩叶两面被褐红色柔毛,老时上面渐无毛;侧脉每边5-6条;叶柄长约5毫米。 聚伞花序,由2或3个头状花序组成,腋生或顶生;总花梗长3-5毫米,后被柔毛;总苞片2-4枚,阔卵形,卵形或椭圆形,不等大,大的长(1.8) -2.3-2.5厘米,宽8-15毫米,小的2-3厘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干时黑紫色或稍透明,有脉纹,被柔毛;花萼小,长4.5-5毫米,裂片披针形,被柔毛;花冠粉红色,长3-3.5(-5)厘米,被倒生短柔毛,冠管直,宽约1.5毫米,喉部稍内弯,上唇阔卵状椭圆形,顶端微缺,下唇长圆形,浅3裂;雄蕊伸出,花丝被柔毛,药室线形,下方的1室较小;花柱无毛,柱头2裂。蒴果未见,(据文献记载)长约1.5厘米,被柔毛。花期冬春。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500-1000米的路旁、草地或林下。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海南(海口、澄迈、琼海)、广东、广西(北海)、湖南、湖北(宜昌、藤县、恩都、阳新、罗田)、福建、江西(九江)、江苏、上海、贵州、云南也产。除黔滇外,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到新几内亚岛也有分布。原产地热带东南亚至中国秦岭。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清热解毒,消肿散血。 咽喉肿痛,风湿痛,打伤,瘰疬。全草3~5钱,水煎服。 腹痛,腰痛,跌打损伤,根2~5钱,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药用部位:全草。
药用功能:风湿关节痛、小儿惊风。
药用主治:毒蛇咬伤、小儿惊风、口腔炎、疖、痈、尿路感染、中耳炎、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或研末。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附方
①《本草汇言》:过服亦克脾气。
②《闽东本草》: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者不宜。
①治感冒发热,咳嗽,喉痛:爵床五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治疟疾:爵床一两。煎汁,于疟疾发作前三至四小时服下。(《上海常用中草药》)
③治钩端螺旋体病:爵床(鲜)八两。捣烂,敷腓肠肌。(《云南中草药》)
④治酒毒血痢,肠红:小青草、秦艽各三钱,陈皮、甘草各一钱。水煎服。(《本草汇言》)
⑤治黄疸,劳疟发热,翳障初起:小青草五钱,煮豆腐食。(《百草镜》)
⑥治肾盂肾炎:爵床三钱,地菍、凤尾草、海金砂各五钱,艾棉桃(寄生艾叶上的虫蛀球)十个。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⑦治乳糜尿:爵床二至三两,地锦草、龙泉草各二两,车前草一两半,小号野花生、狗肝菜各一两(后二味可任选一味,如龙泉草缺,狗肝菜必用)。上药加水1500~2000毫升,文火煎成400~600毫升,其渣再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取300~400毫升,供患者多次分服,每日一剂,至少以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或于尿转正常后改隔日一剂,维持三个月,以巩固疗效。(《全展选编·传染病》)
⑧治肝硬化腹水:小青草五钱。加猪肝或羊肝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⑨治筋骨疼痛:爵床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⑩治疳积:小青草煮牛肉、田鸡、鸡肝食之。(《纲目拾遗》)
⑾治雀目:鸡肝或羊肝一具(不落水),小青草五钱。安碗内,加酒浆蒸熟,去草吃肝。加明雄黄五分尤妙。(《百草镜》)
⑿治口舌生疮:爵床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⒀治痈疽疮疖:小青草捣烂敷。(《本草汇言》)
⒁治瘰疬:爵床三钱,夏枯草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民间草药》)
⒂治跌打损伤:爵床鲜草适量。洗净,捣敷患处。(《上海常用中草药》)
参考来源
- ↑ 农村山里的野草,被称作“观音草”不仅能清热解毒,还能做豆腐, 百家号, 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