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许德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许德民(1953年12月 - )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许德民就是中国大学生诗人群体的代表诗人之一。复旦诗社的创始人、第一任社长。

也是被誉为中国诗歌“黄埔军校的《诗刊》社”-“青春诗会”第二期成员。[1]

中国著名抽象艺术家(诗人、画家、艺术理论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复旦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

中国抽象艺术学学科、抽象文学、抽象艺术文化创导者,《中国抽象艺术》杂志主编。

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负责编辑上海市文艺理论文集《文艺秩序的巨观构造》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世界美学协会会员。

自学写作、书法和绘画

1970年,到江西插队。在农村坚持自学写作、书法和绘画。画过礼匾和床匾,并曾想以此谋生。

1975年, 作为优秀知青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就读浙江冶校(现嘉兴学院)财会专业。

1977年,毕业后分到江西九江806厂财务科。学习书法,坚持文学创作。

1979年,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大学期间当选两届校学生会副主席,发起成立复旦诗社,系第一任社社长和诗刊《诗耕地》主编。在校期间参加复旦大学书画研究会,有书法作品展出。

1984年,因教学出色被学生评选为"复旦大学优秀园丁"。

别人没有做过的艺术探索

1986年,开始绘画创作。从综合材料布贴画开始,涉及钢笔画、水墨画、油画。

1987年,调入上海市委宣传部思想研究室,参与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的课题研究和规划制定。

上海作协、上海美协和上海摄协。策划并主持《首届上海艺术摄影公开赛》(1987年)。系评审。

1988年,策划并主持《首届上海书法篆刻大奖赛》等大型文化活动,系办公室主任兼评审。

2000年,创办中国第一家以抽象艺术学术交流为宗旨的角度抽象画廊,总监兼学术主持。

2006年,策划主持"上海首届抽象艺术高峰论坛"。创办中国第一本抽象艺术刊物《中国抽象艺术》,任主编。

2007年,担任上海电视台《新娱乐赛诗会》系列活动评审。参加"抽象艺术三十年学术研讨"活动。《许德民抽象诗作品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2008年5月,策划主持"上海诗人赈灾诗歌朗诵会和上海抽象画家群体赈灾义展"。

2009年12月,策划主持"复旦大学首届学生抽象艺术展"。

2010年3月,《抽象艺术审美与创造》列入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2011年4月8日 成为北京上苑艺术馆驻馆艺术家,并做首场抽象艺术学术演讲。

校园诗歌热潮代表人

八十年代大学生校园诗歌运动热潮之所以能够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皆拜之于各种版本的大学生校园诗歌选集的公开出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这类诗歌选集汇萃了全国各地大学生校园诗人风格各异的优秀作品,反映了八十年代大学生校园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成果,出版后不但受到了当时在校大学生诗歌爱好者的喜欢,而且还得到了社会各界青年的青睐,成为了八十年代洛阳纸贵的畅销书。

更为现代诗歌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诗人。这些诗歌团体组织所形成的诗歌流派统称为大学生诗派。共有4个梯队的具有强大创作力量的大学生诗歌创作队伍。[3]

应该说当年的大学生诗歌热潮是社会变革的反应,因为诗歌是青年的事业。诗无门槛,谁都可以进,往往是进门之后才发现还有更多更高的门槛和魅力,就是这样,一行好诗,往往会影响和伴随一生。

80年代的确有一段激情燃烧的诗歌岁月。[4]

仿佛神话般的往事

许德民与文学艺术结缘的经历颇多曲折,富有传奇色彩。

1970年,到江西插队时,他就热爱文学,坚持自学写作诗歌、小说。在全民不读书的时代,会舞文弄墨、会吹拉弹唱的他作为优秀上海知青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

1980年,已是复旦大学经济系二年级学生的许德民,对当时中国的国策“实现四个现代化”从经济理论上提出了质疑,写了一篇题为《论四个现代化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论文,他认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把社会发展的手段当作社会目的来追求。社会的目的应该是人民生活水准的现代化,一个国家的国策应该体现社会目的,而不能将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这篇论文将发表在复旦大学著名的学生杂志《大学生》第二期上,已排好了版,拿出了校样。后来学校有关部门和领导在审稿时发现了,批评“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样的天天都在宣传的国策和纲领,这在当时可是天塌下来的大事。他们找许德民谈话,把这篇文章给撤下了。

戏剧性的拐点

整整十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口号才逐渐消失,而被市场经济和人民生活需求所取代。有一点也许是肯定的:如果人生命运不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拐点,许德民也许不会成为后来的先锋诗人、抽像画家,而应该顺理成章地成为经济学专家。

诗歌是文学中最接近艺术的文字形式

打通诗与画的当代屏障,通过抽象性的链接,重新复活了诗画同源的传统,正是许德民所做的众多尝试之一。[5]

许德民认为,很多人都以为抽象艺术是西方的舶来品,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确兴起于改革开放之时,但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独立的抽象艺术生态。“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无论是彩陶、青铜、甲骨文、书法篆刻、陶瓷、大写意书画里都蕴含有大量抽像元素,抽象艺术在五千年中国历史中展现得非常淋漓尽致。”

抽象派艺术是一部难以破译的天书

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油画展,抽象画 -《发生与选择》首次参加全国美展。

2009年,在复旦大学开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抽象艺术学-抽象艺术审美和创造》,该课程是中国大学首次开设。抽象艺术真可称得上是20世纪典型的艺术样式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敢断言它属于通俗的艺术样式。

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它仍然像喜马拉雅山一样——太高、太远,无从探测,不可理解。对艺术家来说,最大的挑战恐怕就是了解艺术的抽象语言,所以尽管抽象绘画的价值不可低估,但对我们而言现代抽象派艺术是一部难以破译的天书。

抽象艺术是上个世纪80年代才在中国掀起并发展的艺术。尽管抽象艺术在世界已经有了100年的历史,尽管中国在国际上最有成就的两个画家赵无极朱德群就是抽像画家,由于意识形态的封闭和滞后,抽象艺术在中国发展一直是很缓慢的,处在一种没爹没妈、自生自灭的状态,全靠艺术家们的自觉和自信来维持中国的抽象艺术的文化形象。

但是,许德民认为作为一种纯粹艺术,抽象艺术和人的生命方式非常接近,从享受生命的意义来说,人类的生活和生命中,抽象艺术是不能缺少的,而且是必须的。抽象艺术是能够让人们得到高雅享受和无限联想的艺术,因此,能不能欣赏和消费抽象艺术,将成为一个文明社会生命质量的重要的指标。

最后的理想主义者 — 许德民

是抽像画家、是抽象艺术理论研究者、是作家、是诗人、是学者。无法给许德民一个简单的身份定义。[6]

不是一个善于放过自己的人

在同是诗人出身的妻子郑洁(诗人)的眼中,“许德民不是一个善于放过自己的人,不放过自己在时间上的松懈,更重要的是,他不善于放过自己的创造力。他总在自己身上挖井,深深浅浅,坑坑洼洼,非得不时地冒出涌泉出来。”   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或许本来就没有必要对一个人进行明确的身份定义。在对许德民有了解的人看来,他不仅是上述概念的综合体,而且他也许还有更多的身份;但是在另外的有些人眼里看来,他也许什么也不是。或许他还有更多的身份,或许他什么也不是,他只是一个“最后的理想主义者”。

重聚在诗歌的旗帜下

80年代中期,他在写诗的同时,又转攻绘画,经过20年的色彩笔墨之战,成为上海知名的抽像画家,屡屡在国内外举办画展,画作被世界各国的收藏家收藏。

他是恢复高考后的复旦大学诗社第一任社长,复旦诗社也是恢复高考后中国大学最早的校一级的大学生诗社,他也是当时中国大学生诗歌文化的始作俑者之一。

2005年9月,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他停下手中的画笔,用自己的将近一年的时间,主编了共16本的《复旦诗派诗歌系列》,将25年来的所有的复旦校园诗人一个不漏的找到。当《复旦诗派诗歌系列》16本装帧精美、版本豪华的诗集呈现的时候,几乎人人都感到惊讶,感到由衷的敬佩。要知道现在已经不是诗歌的黄金时代,诗歌处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如果不是他集诗社创始人和活动创始人于一身的使命感,这些散落各个时期的著名学府学才子们的优秀诗篇,将随时间的消逝不复存在。

上世纪80年代初,许德民主编的复旦诗社学生诗集《海星星》是中国第一本大学生诗集,发行十万册左右,风行整个中国的大学校园,在当年的复旦几乎是人手一册。

在群鸟中首先起飞

80年代中期,他从出版的第二本诗集《人兽共患病》开始,就尝试抽象诗的写作,他的诗歌风格,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发展到意象主义、象征主义,又跨过后现代主义和平民意识,最终落脚到更具现代性、先锋性的抽象主义;究其原因,就是他的心灵永远向往一种突破和超越,一种更为自由不羁的创造。他就是把艺术中的创新当作生命一样来珍惜。

许德民从小就喜欢画画。小时候在课桌上画过骑马的将军,中学时画过毛泽东的宣传画像,在农村插队为农民画过礼匾和床匾。成为诗人以后,他写诗之馀常抄起画笔,先是与妻子合作剪贴布画,居然发表了十馀幅。后来为自己第二部诗集《人兽共患病》插图,随后就开始了绘画创作。在1990年就出版了第一本画册《现代幻像画》,当时能够有条件出画册的画家还不多,因此第一本画册在当时流传很广。当今很多成名的画家在读美术学院时都看过这本画册。   

紫色的海星星[7]

许德民的成名之作 - 《紫色的海星星》

即便是威严的大海

也无力保护自己的孩子

在浩淼波涛中

一个生命的失踪已不是新闻了

我看见游览区的小篮子里

海星星被标价出售


当奶白色的海月水母

伴随你巡视洁白的珊瑚林

你是骄傲的小女王

让淡紫色的光芒

照耀马蹄骡和虎斑贝

而我只用了几枚小小的硬币

就换取了你

只是趴在我的手掌上

你柔软的肢体已变得僵硬


只有五个等边的触角

还是那样自信

自信而又哀伤

仿佛一遍一遍告诉我

你从来也没有伤害过谁

你怀念海洋里

吹响蓝水泡的小伙伴

怀念不让小鲨鱼参加的

捉迷藏的游戏


人间对你来说是陌生的

或许,你只是从觉船的残骸上

从生锈的铁锚和折断的桅樯上

从少女飘沉的绣著并蒂莲的丝手绢上

猜到了一些人问的秘密

但更多的仍然是一个谜

你一定后悔过

不该走出你的天国

那片静静的珊瑚林

就连我也开始后悔

不该用你凝固的眼泪

装饰说不出话的墙壁

在我安宁的心里

竖起一座小小的墓碑

如果不知道世界上有你

心 大概不会这么沉重


并不是所有的善良

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并不是所有的伤害

都是蓄谋已久的

海星星呵

让我们成为朋友吧

我的心是你的珊瑚林

当猜谜晚会结束的时候

在我和孩子们的眼睛里

你会升起来

走向西山顶

获奖

1980年,复旦大学生赛诗会创作一等奖。

1982年,诗歌获得《诗刊》年度优秀诗歌奖。

1984年,诗歌获得首届上海市文学奖,首届《上海文学》优秀诗歌奖。

2005年,上海美术大展"艺术创意奖"。

出版著作

画册

《现代幻象画》1990年第一本画册出版。

《许德民作品》1997年第二本画册出版。

《许德民抽象艺术20年》 2006年上海画报出版社。

诗集

《时间只剩下一棵树》 198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人兽共患病》 1989年 上海学林出版社。

《发生和选择》 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

《抽象诗》 201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长篇诗歌论文

《论朦胧诗》。

中篇小说

《那么多的太阳》。

长篇小说

1985年,《如何》。

艺术理论

《中国抽象艺术学》(30万字)2009年复旦大学出版社。

艺术理论评论

《抽象艺术文化论》(30万字)2013年复旦大学出版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