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警察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警察博物馆位于惠州市公安局辅楼内,目前面积300多平方米,是全国首家地级市的警察博物馆,也是继北京上海、重庆之后的第四家行业性的警察博物馆。馆内收藏着从明末清初至今与警察有关的逾1.3万件藏品。惠州警察博物馆的建设是本着尊重历史、全景展示的原则,在以往相关警察史料基础上结合实际,将惠州警察历史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珍贵文物展示出来。2008年4月份,博物馆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层的面积。记者在博物馆看到,博物馆藏品已逾1.3万件,展品为6000多件。

发展历史

2005年,在惠州市委常委、公安局长李达文带领下的惠州市公安局,产生了一股浓厚的建立警营文化、树立警察新形象的氛围。惠州市局党委当时考虑到惠州警察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以及令人瞩目的成就,所以决定筹建警察博物馆。为了建立起一个像模像样的警察博物馆,筹建人员花费了不少心思。博物馆2005年9月份开始筹建,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博物馆在2007年3月就正式建成开馆了,建馆设在市公安局二号楼的警察文化活动中心的第二层。

惠州警察博物馆的建设是本着尊重历史、全景展示的原则,在以往相关警察史料基础上结合实际,将惠州警察历史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珍贵文物展示出来。2008年4月份,博物馆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层的面积。记者在博物馆看到,博物馆藏品已逾1.3万件,展品为6000多件。

清代以前,惠州是府衙所在地。民国时期,惠州是国民党专署驻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惠州被称为东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在清光年间,惠州已设有巡警局,民国时期改为公安局、巡警局。新中国成立初期,惠州地区成立的东江专员公署内设公安处,担负保卫新生政策。“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极“左”倾路线的影响下,惠州公安机关还受到过严重打击。改革开放以来,公安机关日益发挥作用,确保了惠州社会治安状况和社会的稳定。这些珍贵的历史片段,在我们仅有的惠州博物馆上或没有体现,或受到各方面限制难以有更深入的展示。

馆藏文物

展品

主要分为19个部分,具体是:清朝时期警察类、民国时期警察类、机构沿革和领导、国保类、治安管理类、户籍管理与签证类、警服类、交通管理类、监管类、刑事案件类、刑事勘查与公安通讯类、车辆类、枪械类、特色类、办公用品类、对外友好交往类、“文革”类、荣誉室,以及老虎皮、熊猫皮类。这些藏品主要靠社会团体、个人的捐赠。为了收集与警察有关的物品,林洪和博物馆征集小组跑遍惠州大大小小的乡镇,寻访了各界人士,才寻觅到这么多的藏品。林洪表示,随着馆藏不断增加,会增加现有的展示内容,如在二楼增加民国时期藏品。另外,还会扩建第四层,总面积也将达2400多平方米。在四楼会陈列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较深的20件大案件,这会让民警进行投票决定。

公道老儿馆名铭牌下面摆着的几块汉、明砖头,旁边一堆石头和几个车轮。秤砣一样的石头叫“石权”,民间称“公道老儿”,在古代是用来称东西的工具。特别摆在馆名铭牌下,寓意告诫民警办案要公道,是非分明,公道自在人心。这些出土东江流域,据考证为明代物品。而木制的车轮是大炼钢铁时的炼钢模具,寓意警察事业的发展不断向前。

警用装备中国各个时期的警服和警用装备,随着年份的更新,服装和枪械也随之更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警察的发展史。不远处,摆放着几本民国时期的警察刊物、惠州地区历任警察首长名册及民国时期警察系统机构示意图,让人大概了解到当年的警察机构情况。而五十年代初期惠州地区的剿匪地图、立案材料、案件调查报告、破案报告、犯罪分子的指纹、脚模,能让人了解当时民警破案的情况,各种材料撰写都十分细致。

块清代石碑

在进门的左侧,就可以见到4块长长的石碑,上面依稀看到很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反映了一个时代当地的治安情况。这在惠东平海收集回来的一块清道光二十五年十月立的“奉宪告示”石碑,字句最为完整、清晰。到旁边的解说大意是,在道光二十五年,惠州府归善县贡生李陔猷举报李德赵辕官等在平海口岸一带对来往船只、贩米人员车辆抽取勒索,使得外地船只商贩流通不畅,致使当地米谷不通,民食不能接济。布政司查明事实后,责令各州县口岸对过境船只及商贩米谷豆麦等应到境一律放行,各守口官吏不得抽留阻难。这块石碑还是林洪在惠东平海收集回来的,在警察博物馆现有的石碑中最早到馆。当地人把这块石碑的背面用来当搓衣板,原来是广东布政司放行文书。

另外一块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设立的“勒碑示禁”石碑。当时龙门县一条河中有这么一块石碑,被一村民搬回家中去了。村民也知道这是宝贝,自然不肯轻易转让,后来在林洪的思想工作开导下,终于愿意将这块石碑交给警察博物馆。旁边还有一块呈梯形的残缺石碑,是当时一位民间收藏爱好者所捐赠。第4块在惠城区三栋镇出土的清同治十三年石碑是民间设立的,这块石碑被村民摆放在一棵大榕树下当板凳坐,2006年被收集回馆。

4块石碑不远处有一辆“火烛车”,这样一个形状古怪的东西,很能吸引人的眼球。这辆造型独特、设计精巧的“火烛车”是一个移动水泵,由惠州市公安局消防支队提供,是清末民初的产物,吸取水源,然后利用水压将水喷射出去。虽然体积较小,相对只能应付一些比较小型的火灾,但也曾为救火立下汗马功劳。

镇馆之宝

惠州警察博物馆有着6000多件展品,究竟哪一件才是镇馆之宝呢?对于林洪馆长来说,每一件都有其独特历史,每一件都是精品。不过,要数最弥足珍贵的,那就有四件宝贝。

六品顶戴奖牌

顶戴又做顶带,是清朝用以区别官员品级的帽饰。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清朝戒烟总局裁撤,全国的禁毒工作由地方警察接管。此奖牌是宣统年间一位叫丁宝铨的巡抚,对禁毒有功的警察的奖赏。这奖牌是从博罗一名藏家手里征集回来的。目前保存完好,对考察清朝的禁烟历史[1],总结禁烟的经验教训,推动当代中国禁毒事业十分有益。

民国警察装备系列用黑色绒布制作,高2寸,宽1.7寸,上缀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民党旗式样,下系金色飞翔型警鸽图案的民国警察服装帽徽;和平 鸽 的 领 花 ;委 任 警 官 的肩章……民国警察的帽徽、肩章、领花、纽扣、警号系列显得很有历史感。此系列历经三年分别从台湾、浙江、福建等地征集而来,据说目前是全国收集最齐全的。

解放时期手绘地图

1949年7月7日,东三支一团在公庄桔子圩成立了博罗县人民政府,并设立了保卫科,专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保卫科是以东三支一团情报室为基础建成的,下设“天星”(泰美三经)、“地星”(象头山)、“金星”(响水)、“塘星”(柏塘)等8个情报站,是解放初期琼崖民主政府保卫科后第二个保卫组织。这一保卫科正是惠州市公安局的前身。馆藏图为博罗县公安局档案室提供的“塘星”情报站手绘地图。

缉私动物皮系列

一进博物馆大门,往右边走几步,就可见到一张熊猫皮、一张老虎皮非常醒目地挂在墙上。蓝岚介绍,这两件是九十年代惠州公安机关在侦办刑事案件的过程中缴获的重要赃物。其中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宗走私贩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制品熊猫皮的案件,当时轰动全省。该案为惠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所破,人赃并获。而老虎皮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东北虎虎皮,当时犯罪分子企图以80万的价格将虎皮贩卖到境外,最后被惠州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与惠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联手破获。

视频

警察博物馆 相关视频

惠州警察博物馆开馆 见证公安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40年 走进中国警察博物馆(人民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