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讓生活在逆行中堅強(劉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讓生活在逆行中堅強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讓生活在逆行中堅強》中國當代作家劉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讓生活在逆行中堅強

2020年1月22日,是臘月二十八了,最後一個慶典和兩場婚慶典禮過後,就要忙着過年的收官日子。

彌陀寺街,人多、車多、攤位多,到處是川流不息的車,各式各樣。我匆匆從航天小鎮文化節的啟動儀式現場,送完兩位領導,又急匆匆趕到親情樹酒店主持婚禮,像往常一樣一切吉祥順利。收工時已經是正午時分,回去吃完飯,沒顧上休息片刻,便又匆匆到達航天小鎮文化節演出現場,調試燈光音響設備,靜等着航空燈展的預演,也等待着燈展帶來的預期收益。演出團隊不錯,主唱樂隊從鄭州請來的,穿插些本地的雜技魔術鋼管舞之類的,觀眾情緒頗高,雜技大棚座椅都被擁堵的觀眾踩踏了,我和主辦方王總很高興,高興之餘還在為觀眾的可能失控發愁,我主張,開會。因為會議能解決一切問題,於是會上我們強調、布置、再加強,再強化什麼,大家都明白了,然後,開始園內清場,然後各單位負責人集體就餐,然後,回家休息,到家已經夜裡12點多,忙的是一塌糊塗,但是很興奮,很暢快淋漓。

第二天,也就是臘月二十九了,我實在不想出去,但是「使命感」驅使我,又趕到航天小鎮,繼續完善強化認為運營中還有不妥的薄弱環節。事後,王總和我專門到派出所協調關係,主要解決可能出現的人員擁堵造成的車輛疏散難題,我們一起商量對策,確定解決方案。沒辦法,為了彰顯王總和我的重視程度,中午又一起陪吃、陪喝,一幫輔警、治安員高高興興地很認真地煞有介事地表示準備隨時聽候調遣,客套一番,彼此道別。就餐完畢,我到主舞台處,繼續安排一番,與王總隨便客氣一下,便打道回府。街上、路上依舊是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下午三點多,接到鄭州一個邱姓哥們電話,聲稱回家過年了,晚上喊着鄉鎮領導讓我一起陪着吃頓飯,並再三說還有其他省城企業老總赴會,我沒有猶豫,欣然答應。晚上我準時趕到巴莊火鍋城,領導已經到了,哥們把我安排在領導傍邊落座,領導客氣一番,彼此推讓一番,還是領導居中主席,稍後宴席開始,領導和我都推說開車沒法喝酒,我們就用茶水代替,推杯換盞幾輪,場面便熱鬧起來。期間,領導接到一個縣委辦打來的電話,我們兩個交頭接耳說了幾下,以為是年前提拔重用的一批幹部確定宣布交流的事兒,沒想到是說明天上午縣裡各局委、各鄉鎮一把手,必須到會安排布置關於疫情防控的事兒。我們搖搖頭,大年三十還開會,我們省里疫情難道嚴重了?實話實說,作為一個小老百姓,我以為是象徵性安排部署一下,以為還像「禽流感」、「埃博拉病毒」什麼的,疫情離我們應該還比較遠,就沒太上心,也沒當回事。這次疫情到底是啥?一無所知,也沒心思去探討探究出處,就彼此道別回家照常看電視、睡覺。睡覺前倒沒忘記安排航天小鎮的員工三十、初一休息兩天,在家好好過個年。

按照往年慣例,大年三十早晨必須接逝去的老人回家過年,我和兩個楊姓哥哥約好,便開車接到他們直奔楊家福地而去。小一番程序走完,各回各家。貼門對,貼福字,陪父母,吃團圓飯,上公園,再吃團圓飯,看春晚,很快一天,年就過去了。

一夜醒來,大年初一,不約而至。繼續像往年一樣,我們三個劉姓兄弟,喊着三個表妹,四輛車,大人小孩十幾個,浩浩蕩蕩給我的二舅拜年,又是打牌,吃飯、喝酒、打電話給湖北天門的大舅小舅拜年,彼此視頻,才聊到武漢疫情,才聊到「新冠肺炎」,才聊到安全真好,才聊到彼此注意。吃完午飯,準備告別,二妗子數着人民幣給一個個小孩,小孩拿着壓歲錢似羞非羞地裝進自個兜里,嘴裡喊着「謝謝舅爺、謝謝舅奶」,「謝謝姥爺、謝謝姥娘」之類的,大人似看非看地「好好的,俺走了」,便開車揚長而去。

儘管知道疫情事態已經嚴重,武漢開始封城,我們屬於窮鄉僻壤的小縣城,能厲害到哪兒去呢,我僥倖的念頭始終固執地存在。「春節」就是春節,「過年」就是過年,幾十年的慣性,任何力量怎麼可能可以隨意改變?老百姓難道平平安安過個年,難道真有一種無法抗拒的「病毒」擊穿我們的「夢想」?這應該是長期生活習慣養成的慣性思維在作祟。

就這樣,大年初二,我們一家三口有模有樣戴上口罩,繼續着我們的慣例,陪着老婆大人走娘家。小孩姥姥家不遠,住在磚店鎮東西大街的大馬路路邊。一路還算暢通,但是車輛和行人明顯少了許多。飯前飯後很自然把話題嘮開,開始說到「新冠肺炎」,說到「感染率」,說到「死亡數字」,說到「武漢」「湖北」,說到「戴口罩」,說到「口罩漲價」,說到「新蔡」可能的「封城」,說到身邊的湖北、武漢的親戚的「安全」。我開始「恐慌」航天小鎮的運營,心裡頭最多的出現的字眼就是「完了」,原本打算運營到正月十六的燈展包括演出「大單」一定也會「完了」。存着一絲僥倖,我電話打給了王總,王總話里話外倒是沒有「絕望」,他說,他正在積極和鄉黨委、政府協調溝通,看看初六能不能正式開園。我也趕快給兒子安排部署正月婚慶排期根據疫情實際延期舉行的事兒,他說,正月初六的兩家已經往後順延了,我說,那就好,要及時溝通,掌握主動。我已經隱隱約約感受到,這次「疫情」已經不是一陣風了,有可能是長期的,持久的,我立馬開始擔心我和全國的「經濟」了。

為此,大年初三,我暗暗盤算,既然如此,不如讓自己「閒暇」起來,養養心,決定響應上級號召,取消一切往年「慣例」,正式開始足不出戶,「居家隔離」。對於其他人來說,隔離可能是痛苦的,我卻是暗自「慶幸的」。其他人的痛苦,無非是少了玩耍的機會,少了走親訪友的酒場,少了麻將、撲克遊戲帶來的快樂,少了親友相聚的歡笑;我慶幸的是終於擺脫了各種相聚生長出來的飯局帶來的「困擾」,終於不用出席各種各樣公事、私事需要應酬的場合,終於不用考慮無休無止的生意和接待,終於有時間名正言順的讓疲憊的身心休養一下。我開始大量找尋以前想看但沒時間欣賞的電影、電視、綜藝娛樂節目,我把我認為是名角的演員的片子,如饑似渴般悉數一網打盡。周潤發、鄧光榮、孫紅雷、靳東、李連杰這些明星的作品幾乎囊括腦海,我始終以一種姿態「享受」着這次難得的「隔離」,那就是半躺半臥,舒服極了。當然,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兒就是看騰訊新聞和QQ瀏覽器發布的關於「新冠」的官方新聞,無論是全國的,省里的、市裡的、縣裡的公布我都非常留意,尤其是縣裡的,想辦法讓自己和家人心中有「數」。

這種狀態大概持續了十來天,「舒服」的倦意開始襲擾,感覺無聊至極。自己也沒想到,平生夢想的「休閒」日子,怎麼會生出「倦意」?無所事事,無事生非,無可作為,原來沒有社交的日子這麼可怕,沒有自由的空間,這麼無助,沒有工作的機會,這麼乏力。我儘可能掩飾我的焦躁不安,就和老婆戴口罩在小區走路打發、沖淡無聊的情緒。

又幾天過去了,「解封」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家裡基本上坐吃山空,廚房的各種儲備已經跟不上趟了。難以為繼的三頓飯告急,就必須出去採購,我便打電話給朋友,能不能辦理車輛通行證?回答是不可以,各單位限制很嚴。無奈,便到小區物業詢問外出辦法,我就用學校公章、公司名義開出我們一家三口的證明,辦理小區進出「編號」,以單位「值班」為名,登記在冊。老婆外出超市採購,報出「編號」、測量體溫、簽字就真的可以進出了。人戴着口罩騎着電動車可以出去,呼吸「自由」的空氣,車輛沒法戴「口罩」,只能出,不能進,我感覺好委屈,我好羨慕她。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好久,我百無聊賴。疫情還在繼續,我所居住的新蔡,10感染者早已痊癒,疑似病例已經清零,社會各層面的復工復產已然步入正常,本小區的車輛可以自由出入了,疫情防控已成常態化。雖然外防輸入的擔子越來越重,無症狀感染者的壓力也讓人無所適從,但是整個國內局勢顯得寧靜了許多,城市開始逐漸喧囂起來。與此相反的倒是國際疫情帶來的莫名的熱鬧,感染人數已接近300萬,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面對疫情如此草率荒唐,感染者已高達120多萬,死亡近7萬,政府罔顧疫情防控,加大「甩鍋」力度的做法,真是讓人氣惱。我開始思考這次疫情帶來的所有變化,帶來的困惑和不安,帶來的恐慌和匆忙,帶來的決心和堅強,帶來的雷霆萬鈞的國家力量。

疫情之初,大家應該沒有考慮到疫情如此的波濤洶湧,沒有預判到疫情如此肆虐和泛濫!應對失措,真的可以原諒和理解。那種突如其來、不約而至,詭異多變的病毒傳播,在城市管理的慣性中飛散擴大,不是敏銳到極致的領導怎能在日理萬機的繁雜事務中清晰地分揀出來,原來「危險」不期而遇。我能想象出舉國決心「封城」、「封國」時艱難的抉擇。一邊是萬家燈火的春節釋放出來的發達經濟和舉國祥瑞,一邊是可能出現的大面積感染與死亡。領導層連續多次召開的的政治局會議,綜合研判做出的決策是科學的、有力的、及時的。關於湖北、關於武漢,中央及時做出調整,走馬換將也是完全得民心的。關於防疫防控,關於復工復產,從中央到地方積極響應,在逆行中向前的舉措開始逐漸彰顯成效。

此時此刻,我們看到了84歲高齡的鐘南山的擔當,看到了防疫專家李蘭娟的義無反顧,看到了陳薇團隊的爭分奪秒與死神賽跑的速度,看到了人民解放軍的馳騁張力,看到了廣大群眾的居家韌性,看到了社區工作人員拋家舍業春節期間在崗位上的堅守與付出。逆風而行,聚中華之力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儘管我們還有地方政府的慣性思維和麻痹失措給整個城市帶來的傷害和不堪,但我們擁有一批批中國脊樑的英勇無畏、逆風前行用生命與忠誠換來的感染數字的下降與清零。

韓國前總統朴槿惠好像有個座右銘「揚在臉上的自信,長在心底的善良,融進血里的骨氣,刻在生命的堅強」。一生沒有婚姻生活,把生命個體交給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這樣的付出與作為,等待她的卻是牢獄之災。我們無法評說韓國政壇的權力之爭的殘酷,也不說他們國家體制的優劣,反正作為中國人民的我們,絕對把朴槿惠總統的座右銘表現得淋漓盡致。大災大難面前必然有大美大愛,正是我們揚在臉上的自信,長在心底的善良,融進血里的骨氣,一份份愛的傳遞,一顆顆愛心的跳躍,一車車省際物資的支援,一條條國際援外物資路線的開通,生活才在一次次淬鍊中變得堅韌和堅強,祖國才如此美麗和絢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才能在兩個百年中得以實現

我驕傲,我生活在中國!我自豪,我是中國人![1]

作者簡介

劉峰,筆名金戈,男,中共黨員,本科畢業,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