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市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諸城市博物館成立於1975年,是集收藏、研究、陳列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地誌博物館。博物館占地8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採用仿古建築,庭院布局,白牆綠瓦,古樸典雅。院內松竹掩隱,綠樹成蔭,四季花木茂盛,景致怡人。由我國着名書法家沈鵬先生題寫的館名「諸城市博物館[1]」,蒼勁古拙。博物館占地8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採用仿古建築,庭院布局,白牆綠瓦,古樸典雅。院內松竹掩隱,綠樹成蔭,四季花木茂盛,景致怡人。由我國着名書法家沈鵬先生題寫的館名「諸城市博物館」,蒼勁古拙。
基本陳列
陳列是博物館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博物館收藏研究水平的集中體現。諸城市博物館自建館以來,共舉辦各種陳列展覽近百個。現有基本陳列《諸城古文化史陳列》、《諸城百年風雲陳列》和專題陳列《諸城古象展》、《北朝神韻—諸城北朝佛教石雕造像藝術陳列》等。
《諸城古文化史陳列》共分七大部分,採用通史與專題相結合的形式,以物敘史,借史引物,將諸城境內的名勝古蹟、歷史事件、出土文物以及諸城歷史上的名人墨客融為一體,輔以沙盤模型、景窗燈箱,生動形象地展現了諸城地區自新石器時代至晚清,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和面貌。展出的重要文物有「五峰山形」陶文、銅編鐘、編鎛、鷹首壺、銅獬豸等;介紹的重點人物有虞舜、公冶長、蘇軾、劉墉、張擇端、趙明誠、丁耀亢等。
《諸城百年風雲陳列》以諸城境內的重大事件及相關文物和諸城籍名人為內容,配以圖片、景畫形象地再現了從1840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百餘年間諸城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為爭取自由解放,前赴後繼,英勇鬥爭,最終取得革命勝利的艱苦歷程。陳列共分七個部分,其間先後介紹了臧漢臣、鄭耀臣、王盡美、王翔千、張少卿(即康生)、李宇超、孟超、孫仲衢、田裕暘、楊香齋、張希賢、莫正民以及路友於、王統照、陶鈍、臧克家、崔嵬、王願堅等革命志士和英傑,後遷移至今址,將文物與名人分開,另外建立名人館。
《諸城古象展》是一個科普性專題陳列。陳列通過在諸城境內出土的距今百萬年前的古象化石,輔以雕塑壁畫、圖版照片,向人們展示了諸城遠古時代的古象演變史和生物進化史。
《北朝神韻—諸城北朝佛教石雕造像藝術陳列》展出的68件北朝時期石雕佛教造像,是從諸城境內出土的400餘件石雕[2]像中精心挑選的。造像分浮雕和圓雕,質地有石灰岩、沙岩、大理石和滑石,部分帶有銘文紀年,經考證屬北魏至北齊時期。這批造像造型精美,雕刻細膩,圓雕菩薩通身華美的佩飾與表現手法的細膩,是其突出的特點。體現了「希、印、中」三大文化的交融,是北朝佛造像「黃金時期」的優秀作品。所展出的造像,雖已殘損不全,但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神態,並未殘損,她所蘊含的震撼心靈的神彩風韻依然猶存。縱觀造像,無論是構圖豐富、裝飾華麗的背屏式三尊像,還是威嚴祥和的圓雕佛像和端莊綽約的圓雕菩薩像,抑或面露笑容、法相端嚴而又慈善的丈八佛頭像,其構思、雕刻、彩繪、貼金和為人稱道的細節刻劃,所體現出的鮮明地方特色和整體水平,令國內外考古界、美術界嘆為觀止,讚不絕口,被譽為中國最精美的一批佛造像之一。是研究宗教歷史、佛教發展史和雕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她集中展示了1400多年前南北朝佛教藝術的偉大成就,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與才華,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館藏文物
現館藏文物30000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0餘件,二級文物65件,三級文物383件。品類齊全,工藝精湛,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藏品以諸城地區文物為主,全面反映了諸城地區不同歷史時期的古文化史貌,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產的瑰寶。
諸城市境內現有新石器時代至周文化遺址61處,漢代遺址200餘處,故城遺址5座,可考的古墓葬180餘座。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分別是「王盡美故居」和「齊長城遺址諸城段」。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分別是「石河頭遺址」、「高家朱村古墓群」、「呈子遺址」、「陸家莊子遺址和「前寨遺址」。
諸城博物館收存的文物,上起5000年前的原始社會文化遺存,下至近代的各類文物。既有反映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各種各樣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也有表達人類文明的原始文字、繪畫,製作精湛的銅器,品種繁多的陶器,精美絕倫的瓷器,還有顯示社會發展的各類文化藝術品以及燦爛多姿的裝飾品、石刻造像和浩瀚眾多的鄉邦文獻與史料典籍。這些人類文明的精華,充分反映了諸城的古老文明。
視頻
諸城市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諸城市:走進博物館 尋脈五千年,搜狐,2020-04-30
- ↑ 石雕,石雕的發展史 ,搜狐,202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