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誰是科舉史上「第一人中最後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誰是科舉史上「第一人中最後人」?,歷史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

中國古代自隋朝實行科舉考試到1905年滿清廢除科舉有1300餘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先後產生了數百名狀元(武狀元除外)。那麼究竟誰才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呢?


很多書刊把張謇說成是「末代狀元」或「最後一個狀元」,其實張謇考中狀元在1894年,其後科舉考試還舉行過3次。最後一次是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壽增加的一次恩科,考中狀元的為劉春霖


科舉制發展到清代,日趨沒落,弊端也越來越多。1905年清政府應袁世凱等督撫奏請立停科舉,下令自丙午科(1906年)開始,所有鄉試、會試和各省歲科考試一律停止。至此,綿延千年的科舉考試壽終正寢。


所以,清光緒30年(1904年)甲辰科狀元劉春霖成為了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所謂「第一人中最後人」。


劉春霖(1872年—1944年),字潤琴,號石雲。直隸肅寧人。他家境貧寒,出身於收入微薄的小吏之家,其父先後在濟南、保定府衙當差,其母亦在知府家中做女僕。劉春霖幼年時跟隨父母在濟南,因家中常有斷炊之憂,6歲時被送回老家,托靠伯父伯母扶養,8歲時入私塾讀書的他,因聰明好學,過目不忘,而倍受塾師青睞。後來,父親把他帶至保定,入蓮池書院讀書,連續攻讀十餘年,學業長進很快,頗得院長吳汝綸賞識。


吳汝綸既是「桐城派」後期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也是我國近代一位功不可沒的教育家。他一生着作等身,影響深遠。吳汝綸於同治四年中進士,先後入曾國藩、李鴻章幕府。歷官直隸深州、冀州(今均屬河北)知州。光緒十五年(1889年)起,主講保定蓮池書院,執教多年,弟子甚眾。吳汝綸辭世後,好友嚴復曾撰聯高度評價之:「平生風義兼師友;天下英雄惟使君」。能受吳汝綸的賞識,可見劉春霖當時學業之精湛。


科舉恩科始於宋。明、清亦用此制。清代於尋常例試外,逢朝廷慶典,特別開科考試,也稱「恩科」。若正科與恩科合併舉行,則稱恩正併科。光緒29年(1903年)為正科,而光緒三十年(1904年)為慈禧太后70壽辰,為恩科。這一年的恩科為我國最後一屆科舉,劉春霖有幸中了狀元。


之所以說劉春霖有幸中了狀元,因為實屬偶然,幕後有則趣聞。


這一年的殿試後,主考大臣經過認真挑選,把入選的試卷按名次排列,上呈慈禧太后請其定奪。因為按慣例,前三甲都由帝國的最高領導人欽定。


當時時局堪憂,內憂外患。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慈禧太后正準備過七十大壽,想從科舉錄取中討點吉兆。她首先翻開主考官列為頭名的試卷,字體漂亮,文章華美,頗為中意。但一看文章的作者時,立馬怒形於色。此作者為廣東考生朱汝珍,「朱」為前明皇家的姓,慈禧自然是不待見。又見「珍」字,慈禧便想起了珍妃,因為作為光緒皇帝的側妃、最受光緒寵愛的珍妃曾支持光緒皇帝改良,試圖從自己手中奪權,使慈禧大為光火,後來將珍妃投井殺害,所以一見「珍」字便肝火上升;又加上朱汝珍是廣東人,更使慈禧怒不可遏。想起洪秀全、康有為、梁啓超、孫中山……這些大清朝的「首逆」都出自廣東,在慈禧看來廣東人最壞,對廣東人恨之入骨,於是將朱汝珍的試卷棄之一旁,使其痛失狀元的桂冠。


當怒氣未平的慈禧再翻開第二份試卷時,不禁為之一喜,剛才的怒火瞬間拋到了九霄雲外。因為第二份試卷是直隸(今河北省)肅寧人劉春霖的,「春霖」二字含春風化雨、甘霖普降之意,這一年又逢大旱,急盼一場春雨。加之直隸地處京畿,「肅寧」又象徵肅靜安寧的太平景象,這對到處乾柴烈火、風雨飄搖的清王朝,自然是「吉祥」之兆。於是,幸運之星高照劉春霖的頭頂,他由原來的第二名的榜眼一躍而成了頭名的狀元。


無可奈何花落去。劉春霖中狀元後的第二年就廢除了科舉考試。劉春霖便成了中國歷史上狀元的絕響,從此再無後來人。


劉春霖在詩書畫上均有極高的造詣,尤擅小楷,其小楷書法有「楷法冠當世,後學宗之」之譽,至今書法界仍有「大楷學顏(真卿)、小楷學劉(春霖)」之說。其狀元及第後,授翰林院修撰,旋被派往日本,入東京法政大學深造。光緒33年(1907年)回國,歷任咨政院議員、記名福建提學使、直隸法政學校提調、北洋女子師範學校監督等職。辛亥革命後一度隱居家中,繼而出任袁世凱大總統府內史,從事些文字應酬;1917年12月,任中央農事試驗場場長。在徐世昌、曹錕當大總統期間,被授予總統府秘書幫辦兼代秘書廳廳長。後又任直隸省教育廳廳長、直隸自治籌備處處長等。曾兩次代表徐世昌到山東曲阜主持孔子大成節典禮,並因此名噪一時。1928年憤然辭官,在上海、北京以詩書自慰。


劉春霖的民族氣節尤為值得稱道。「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命令東北軍隊不戰而退,劉春霖對之極為憤慨。後來成立的偽「滿洲國」曾派人以溥儀的名義邀請劉春霖前去,許以偽滿教育部部長之職,遭到劉春霖的嚴詞拒絕,寧死也絕不當漢奸。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者為進一步併吞和控制華北,即着手在華北淪陷區策劃建立偽政權。1937年7月底,在北平成立了以北洋軍閥餘孽、漢奸江朝宗為主席的「北平地方治安維持會」。8月初,又在天津成立了以直系軍閥、政客、漢奸高凌蔚為首的「天津地方治安維持會」。10月,日本政府派喜多誠一為北平特務機關長,扶植漢奸籌建統一的華北偽政權,以王克敏、董康、湯爾和、朱深、王揖唐、齊燮元等為偽「政府籌備處」成員。12月14日,在北平成立了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以王克敏為行政委員會委員長,湯爾和為議政委員長,董康為司法委員長,以王克敏、王揖唐、江朝宗、齊燮元、朱深等為臨時政府委員。偽政府下設6部:行政部總長王克敏,治安部總長齊燮元,教育部總長湯爾和,賑濟部總長王揖唐,實業部總長王蔭泰,司法部總長朱深。


時任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賑濟部總長的大漢奸王揖唐和劉春霖是同科進士、又是日本留學時的同學,他想借劉狀元之名撐門面牌,邀其出任北京市市長要職,多方設法說服,均被劉春霖拒絕。日偽惱羞成怒,第二天即派日偽軍抄了劉春霖的家,用刺刀把全家人趕出家門。後經重資買動和托人說情,才讓家人進門,把抄去的財物送還。


就這樣,劉春霖兩次拒任偽職,保持了晚節。


1942年,劉春霖因心臟病突發與世長辭於北京寓所,時年70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