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卞将军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谒卞将军墓》是一首明朝古诗,在中华古诗词源远流长中,明朝是一个重要的时期,理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理学,作为儒学的一种形式,对明朝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诗歌的内容上,也影响了诗歌的形式和风格[1]。
“ |
忠孝实大节,一门全者稀。 桓桓卞将军,父子兼有之。 伊昔晋祚衰,狂猘纵横驰。 秉国既非人,清谈了无施。 台城一失守,生民坠涂泥。 九庙震戎马,坐睹纲常夷。 将军旧忠勇,悉力举义旗。 挥戈指逆贼,捐躯竟难支。 彼惟眕与盱,赴难甘于饴。 亲既为国死,誓以身相随。 哀哉贤父子,至行全民彝。 迩来千馀年,荒坟屹累累。 我行访遗事,徘徊冶亭西。 英风撼宰木,烈节昭穹碑。 九原不可作,再拜双泪滋。 世事几更代,令名日月垂。 因之感予怀,吾将以为师。 |
” |
— [明代]王绅 |
理学对明朝诗歌内容的影响
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
在明朝,理学被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看待,它要求人们遵守封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因此,许多明朝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反映了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将诗歌作为某种社会意识的传声筒。例如,一些明朝诗人通过诗歌来宣扬理学思想,强调忠孝节义等传统价值观。
个人修养与道德实践
理学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实践,认为只有通过内心的修炼,才能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这种思想在明朝诗歌中得到了体现,许多诗人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了对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的关注。
明朝诗歌中的理学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影响了诗歌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也影响了诗人的创作思想和审美观念。理学作为明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