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侠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谢侠逊 | |
---|---|
谢侠逊 | |
出生 |
1887年10月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凤巢乡 |
逝世 | 1987年12月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象棋家 |
谢侠逊出生于1887年10月卒于1987年12月,享年101岁。他是解放前,全国各地象棋高手公认的,象棋总司令。对于国际象棋,老人家的造诣也十分深厚,据说只学了几天的国际象棋,就打败了当时欧洲的某位国际象棋冠军。老人生前,十分的爱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旗帜鲜明的,反抗日本人的侵略,并为此多次筹集募款,可以说是德艺双馨。他生前既和周恩来总理有过对弈的经历,也和周总理有过多次的交谊。在周总理的大力支持下,他也是第一届第二节全国运动会的象棋总裁判长。
棋院建设项目
位于昆阳镇雅山村的中国谢侠逊棋院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建设。目前将进入内部装修、绿化建设阶段。
个人生平
1887年10月1日,谢侠逊出生于浙江温州平阳县凤巢乡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谢公出。后迁居平阳县城西门。谢侠逊14岁时,迁居上海。谢侠逊驰骋棋坛近一个世纪,力挫国内外许多名家高手,被人尊为“棋王”。他的一生,是象棋活动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中国近代象棋史上一个重要侧面
6岁从父学棋,10岁开始读象棋古谱《韬略玄机》,棋艺享誉乡里,人称“棋中神童”。13岁与温州棋魁陈笙战成平手,名噪东瓯。后与林奕仙互相切磋。青年时代曾把道光以来的国耻排成残局,以倾吐爱国之心。1912年为上海《时事新报》象棋栏撰稿。1915年,经黄群介绍,任上海《时事新报》馆办事员,后受聘为《时事新报》、《神州新报》、《新闻报》、《大公报》象棋专栏编辑。1918年,在上海力挫群雄获中国象棋个人冠军;1926年被推为全国棋坛总司令,称“中国棋王”。1928年首创介绍象棋比赛实况、可供观众欣赏的挂式大棋盘,此创造后被推广向全球。他触类旁通,初学国际象棋即连获胜局,上海“万国象棋会”董事英人杰克逊(J.A.Jackson)不胜钦佩,破例邀请入会,成为“万国象棋爱好”中第一个中国会员。1929年至1931年,三次国际象棋大赛中,斩关夺隘,势如破竹,连连夺冠。1934年访问新加坡,与英国军人国际象棋冠军亨特表演赛获胜,轰动一时。1935年在广州以18胜1和1负的成绩获得中、英、美、德、奥五国“银龙杯”国际象棋大赛冠军
谢侠逊,中国象棋运动的开拓者,爱国象棋家,也是中国国际象棋的先驱,人称“百岁棋王”。名宣,小名卿源,原字弈算,以示个人爱好,后改字侠逊,号烂柯山樵。浙江省平阳县人。出生于腾蛟凤巢,定居于平阳县城。自小承庭训,13岁曾读私塾,因家境贫寒而退学。1908年报考小学师资,任白沙小学教员,翌年任教湖门小学。后经戚友帮助,考入温州师范学校,未三月,历父病故辍学,后任教于龙湖小学,担任教育会书记
芦沟桥事变发生一个月以后,上海发生“八•一三”事变,日寇大举侵华。谢侠逊虽年已半百,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决心为抗日救亡尽一份力量。他将妻儿送回平阳老家,只身来到南京请缨救国。无奈国民党当局对此置之不理,谢侠逊报国无门,心急如焚。后逢国民党政府准备派五位巡回大使出国募捐,其中赴欧美四人已定,惟去南洋的苦无适当人选。谢侠逊找到邵力子,毛遂自荐。邵力子为他忧国忧民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为之保荐,并题词相赠:“胜者所用败者之棋,明乎此义,复兴中国何难哉!”张治中也赠题词一帧:“虽剩一兵一卒,亦必抗战到底,必得胜利而后已。”冯玉祥手书“象棋国手”以勉
谢侠逊从菲律宾到印尼,又从印尼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取道缅甸回国,从1937年11月至1939年,历时两年。谢侠逊以弈棋形式在侨胞中宣传抗日救国,为慰劳抗日伤兵、救济难民募捐,计得捐款5000多万元,及许多金银行珠宝首饰。先后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3300余人
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国家特使只身两度赴南洋诸国以弈棋形式,宣传抗日救国,动员侨胞为祖国募捐,支援抗日,为祖国神圣的民族解放大业作出贡献,被誉为“古今以来以象棋报国之一人者”,周恩来曾赞誉他为“爱国象棋家”。由于他积极宣传抗日,曾遭国民党特务殴打致重伤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侠逊历任上海市体委委员、第一届全运会棋类竞赛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象棋锦标赛总裁判、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象棋协会副主席等职
1985年,谢侠逊百岁寿诞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题词“百龄高手、永葆青春”,以示祝贺
1987年12月22日,一代棋王谢侠逊病逝于上海
主要作品
专著
谢侠逊一生著作甚丰,有《国耻纪念象棋新谱》、《象棋谱大全》(12册)、《象棋指南》等29本象棋专著传世。擅于对联,所作联语多与象棋有关,共出版棋谱十余部二十九册
1.《象棋谱大全》:1922年起,谢侠逊精心研究前人的棋谱,集其精华,在中华书局陆伯鸿的帮助下,于1929年出版了我国象棋史上第一部最完整的棋书《象棋谱大全》。该书分共12册,计200余万字,出版后大受欢迎,至1945年,已再版九次
2.《国耻纪念象棋新谱》: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时,他用30局残局排成“莫忘国耻”字形,并出版了《国耻纪念象棋新谱》一书。
3.《围棋象棋谱》
4.《新编象棋谱》
5.《南洋象棋专辑》
6.《海内外象棋新谱》
7.《金鹏梅花诀着棋谱》
8.《象棋新谱》
9.《新编象棋谱》
人物轶事
周恩来的好朋友
1939年夏,谢侠逊回到重庆,已鬓须斑白了。常在东方协会内与爱国民主人士对弈象棋,还为《大公报》副刊《象棋残局》专栏撰写棋稿,每日刊登一局。一天下午,忽传周恩来先生特来协会,有请棋王。谢侠逊又惊又喜,一时不知所措。周恩来同谢侠逊紧紧握手,嘘寒问暖,和蔼可亲。周恩来提出对弈,谢侠逊欣然从命。于是一面品茗,一面下棋,三局皆和。周恩来棋法娴熟,守得平稳,攻得锐利,着法多变,颇有大将风度。谢侠逊对此大为惊异,询问如何研究的。周恩来亲切地告诉他:毛泽东主席提倡发展体育,活跃文艺。象棋设备简单,群众喜爱,故此项运动在延安很普及。他们还一边谈论古今棋谱优劣短长,从《橘中秘》重“当头炮”,谈到《梅花谱》重“屏风马”,从对古代名家,谈到对今日高手的看法。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谢侠逊回答说:“马,虽有八面威风,但可用兵卒制马。”周恩来昂首大笑,爽朗地说:“对!对!兵卒就是群众,抗日救国就是要广泛发动群众啊!”后来,谢侠逊把第二局残局命名为《共抒国难》,发表在重庆《大公报》副刊《象棋残局》上,以纪念这次有意义的会见
棋王碑林
中国棋王碑林坐落在全国象棋之乡平阳县腾蛟镇的卧牛山南麓,是棋乡人民为了纪念百岁棋王、爱国象棋家谢侠逊和弘扬中国象棋文化而修建的文化设施,收藏着20世纪政界、社会名人、书法家为谢侠逊先生题词的60块碑
碑林占地1800平方米、主碑是江泽民同志为谢侠逊百岁寿诞的题词及抗战期间周恩来同志在重庆与谢侠逊对弈的“共抒国难”残局。此残局乃一盘“和棋”,寓停止内战,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诗人江南靖士《观中国棋王碑林“共抒国难”残局》诗云:“恩仇可泯是同胞,共对腥锋外寇刀。我揖高人有深意,巧留残局隠兵韬。”(《载敬堂集》) 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人民日报》社长邵华泽为碑林题名,《人民日报》副总编、腾蛟人周瑞金撰写碑林题记,近代名流粱启超、于右任、章士钊、李济深、冯玉祥、李宗仁、林森、孙科、张治中等60余人留迹其中
參考資料
- ↑ 怀念象棋棋坛传奇人物谢侠逊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新浪体育,2017-12-10
- ↑ 谢侠逊杯特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搜狐体育,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