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加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贝尔加湖 |
中文名称;贝加尔湖 外文名称;俄语:Озеро Байкал,英语:Lake Baika 地理位置;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 湖面海拔;455米 面积;3.15万平方千米 湖总容积;23.6万亿立方米(2015年) 平均水深;730米 最深处;1637米(2015年) 湖泊类型;地震断层陷落型湖泊 湖长;636千米 湖岸线;约2000千米 水系流域面积;56万平方公里 |
贝加尔湖(俄语:Озеро Байкал,英语:Lake Baikal),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在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介于北纬51°29′一55°46′,东经103°41′-109°57′之间,湖总容积23.6万亿立方米(2015年),最深处达1637米(2015年),是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湖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由地层断裂陷落而成,湖面海拔455米,平均水深730米。
贝加尔湖中国古称北海,曾为中国北方部族主要活动地区,清朝曾短期控制该地,《尼布楚条约》后,将这块地区划归俄罗斯帝国。贝加尔湖地区是伊尔库次克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中以蒙古族的支系布力亚特人口居多。
贝加尔湖有色楞格河等336条大小河川注入,汇水面积为55.7万平方千米。叶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由此流出,湖中有27个小岛,因未受第四纪冰川覆盖,湖中仍保留着第三纪的淡水动物,著名的有贝加尔海豹、凹目白鲑、奥木尔鱼、鲨鱼等。该湖是俄罗斯的重要渔场,对该地区气候有较大影响。
序言介绍
"贝加尔湖"是英文"baykal"一词的
音译,俄语称之为"baukaji"源出蒙古语,是由"saii"(富饶的)加"kyji"(湖泊)转化而来,意为"富饶的湖泊",因湖中盛产多种鱼类而得名。
贝加尔在鄂温克语中称为"la米u",意思是"海";蒙古语、布里亚特语称为"baigal dalai",意为"自然海";雅库特语称为"baikel"意为"丰富的湖"。人类学家认为现在的"baikal"从布里亚特语而来。
贝加尔湖的寓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情景写真地图版》的解释是"富饶的湖泊";《彩图版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则认为:当地的布里亚特人称之为"贝加尔-达拉伊",意思是"天然之海";而《世界奇景探胜录》的文字却是:"贝加尔"之名据说是大约1300年前住在这里的库里堪人起的,意思是"大量的水"。
中国古籍有北海、柏海、小海、菊海、于尼陂、柏海儿湖、白哈尔湖等称。中国古代史书中最早明确记载贝加尔湖地区为《汉书·苏武传》。
历史时期 | 名称 | 控制政权 |
---|---|---|
西汉时期 | 北海 | 匈奴 |
东汉、三国和西晋时期 | 北海 | 鲜卑 |
东晋十六国时期 | 于巳尼大水 | -- |
南北朝时期 | 于巳尼大水 | 先被柔然控制,后又被突厥控制 |
隋时期 | 北海 | 东突厥 |
唐帝国 | 小海 | 唐帝国关内道骨利干属 |
唐末 | 小海 | 复归突厥,后又归回鹘所辖 |
宋代 | 小海 | 蒙古八剌(là)忽部控制 |
大元帝国 | 小海 | 属"岭北行省" |
明时期 | 小海 | 瓦剌不里牙惕部控制 |
满清时期 | 白哈尔湖、北海 | 沙俄控制 |
清后期 | 柏海儿湖 | 沙俄控制 |
形成演变
贝加尔湖形成于约2500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碰撞后的强烈地震,湖盆形成于2000万年至2500万年前。前苏联科学家维列夏金根据古生物和地质方面的材料推测,中生代侏罗纪时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曾有过一个浩瀚的外贝加尔海。后来由于地壳变动,留下了内陆湖泊-贝加尔湖。随着雨水、河水的不断加入,咸水变淡。20世纪90年代初期,科学家根据贝加尔湖钻井取出的岩芯样品中未发现任何关于中生代的东西。有一些材料证明,没有中生代的沉积层,只有新生代的沉积岩层,贝加尔湖地区长时间以来一直是陆地,贝加尔湖是在地壳断裂活动中形成的断层湖,从而否定了贝加尔湖的海洋生物是海退遗种的说法。
地球膨裂说认为,46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后,在39亿年前,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这时的海洋覆盖这整个地球,深度1.2万米。5.2亿年前,由于地球发生了大的膨裂,海水流入地壳的裂缝,海水从大陆上逐步退出,大陆逐渐露出海面,一些海洋生物就留在了大陆上低洼地区的湖泊里。5.2亿年前的海水是咸的,因此贝加尔湖的湖水也是咸的,但由于大量的雨水、河水不断流入贝加尔湖,湖水逐渐变淡。一些在海洋咸水中生存的海洋生物,逐渐适应了贝加尔湖中的淡水环境。[1]
贝加尔湖,名称源于古肃慎语“贝海儿湖”,汉代称为“北海”,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是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湖泊,为世界第七大湖,形状为新月形,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活动地区,汉代苏武牧羊之地。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是世界上容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 位于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介于北纬51°29′一55°46′,东经103°41′-109°57′之间,狭长弯曲,呈东北西南走向,距蒙古国边界仅111千米,湖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最宽79.4千米,面积3.1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744米,最深点1637米,湖面海拔456米,形状为新月形,总蓄水量23.6万亿立方米。 [2]
地质构造
贝加尔湖裂谷与东非大裂谷一样,在区域地质构造方面是全球著名的张裂区之一,位于中亚大陆内部变形区的北部,是欧亚大陆区内最大的活动性大陆裂谷。沿着S形的古生代缝合带,贝加尔湖裂谷区绵延2000多千米。贝加尔湖地区是欧亚板块和阿穆尔板块 之间的裂口地区,由于两个板块不断分开,贝加尔湖也就不断扩展。贝加尔湖地区同时又是地震多发区,平均每年要发生大小地震2000次。
贝加尔湖地区整体上处于近西北向的拉张状态,拉张速度为4.5±1.2毫米/年左右,拉张方向为西北-东北向,东西两端的应变大于中部地区,应变结果表明贝加尔湖东部地壳处于压缩状态,压缩方向为北-西北向和北-北东向,。大地转动结果表明,东北部表现为顺时针的旋转,而西部地区和中部显示为逆时针的旋转。
地质环境
贝加尔湖两侧有1000-2000米的悬崖峭壁,构造罅隙四周围绕着山脉,周围多变质岩,沉积岩和岩浆岩贝加尔湖的湖岸每年以两厘米的速度向两边拉开。贝加尔湖有作为许多海洋的典型特征--深不可测,巨大的库容、暗流、潮汐、强风暴、大浪、不断变大的裂谷、地磁异常等等。贝加尔洼地是不对称的,西部的坡面比东部更加陡峭。
从地质构造上看,贝加尔湖是一个断谷的凹部,一个深入到地下15-20千米深处的大裂口。贝加尔湖和它的汇水区是世界上一个独特的地质体系。
贝加尔湖湖底谷地两岸地形不对称,西岸为陡坡,东岸坡势较缓。8%的湖底很浅,只有50米深。曲折的湖岸线总长2080千米,在巴尔古津湾、奇维尔库斯基湾和普罗瓦尔湾,以及阿亚亚小港和弗罗里哈小港等处有很大的凹入处。东岸有一半岛伸入湖中,名圣角半岛。湖中有27个岛屿,最大的岛屿是奥利洪达岛(长71.7千米,最宽15千米,面积约为730平方千米)。大乌什卡尼岛面积8平方千米。
地壳运动尚在继续,偶尔发生强烈地震,岸边有死火山遗址。每年贝加尔湖大约会发生两千次地震,其中大多数地震都比较小,只有通过地震仪才能探测到。每隔10-12年会发生一次五六级的地震,每隔20-30年会发生一次7-9级的灾难性大地震,有时震级可能还会更高。1862年和1959年中部湖盆曾发生过两次大地震。1960年,9.5级的大地震使湖底下降了15-20米。1962年10级的大地震使色楞格北部河口区下沉了面积为两百平方公里的面积,又形成了深度为3米的普罗瓦尔湾。地壳断裂处不断有新的热矿泉产生。
湖泊水系
综述
贝加尔湖有336条河流注入湖中,水系流域面积达到56万平方公里,色楞格河补给了湖泊水量的50%以上,在入湖口处形成了面积近700平方千米的世界最大湖泊三角洲。
=注入河流
色楞格河发源于蒙古境内库苏古尔湖以南,中国唐代译名仙娥河、仙萼河,元代译名薛灵哥河,由伊德尔河和木伦河汇合而成,该河流向东北,与鄂尔浑河汇合于苏赫巴托尔;以下才称为色楞格河,继续北流,进入俄国境内转向东,到达布里亚特首府乌兰乌德。河水从此处向北流到塔陶罗沃,再向西弯转,流经一片三角洲,注入贝加尔湖。全长1024千米,流域面积945480平方千米。
流出河流
湖中流出的则仅有安加拉河,其年均流量仅为1870立方米每秒,该河先北流,后折向西,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南部,在斯特列尔卡村附近注入叶尼塞河。长1779千米。流域面积104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伊尔库特河、奥卡河、伊利姆河等。
水文特征
综述
贝加尔湖湖岸线长约2000千米,湖长636千米、宽27-81千米,平均宽48千米,湖泊水面面积31500平方千米、海拔456米,平均水深730米,湖中有大小岛屿30个,最大的岛屿为面积725平方千米的奥尔洪岛,湖水体总容积23.6万亿立方米(2015年),最深处达1637米(2015年),是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
水分
贝加尔湖属于贫营养湖,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低,藻类等浮游动植物总量相对较少。 湖随季节交替,湖盆中的水体一年内会发生两次大循环,属双循环湖。在这类湖泊中,湖水含氧量和水质随深度变化不大。 湖底结晶岩体很难溶解,进入水体的化合物主要来自大气降尘和地表径流。每年来自大气降尘的各种化学物质为1200千吨,来自沿岸大小河流的盐分为6013千吨、溶解物为7809千吨。粒子总浓度为120米g/L,其中,碳酸钙占84%、氯化物和硫化物占7%、碱性金属占9%,由于强烈的流水混合作用,化学组成均匀。因此,贝加尔湖湖水透明度深达40.5in,被誉为"西伯利亚的蓝眼睛"。
水层
贝加尔湖的水大致分为3层。水下0-50/70米为绿色水,多行光合作用的藻类植物,50/70米以下,水色突然变得灰白,出现大量浮游动物,从150米深开始,水变得清亮,到500米的深水区,常见的生物是各种鱼虾和蠕虫。7~8月,湖面水温约4.2-16℃,湖岸气温18-23℃,有时达28℃。
水位
贝加尔湖水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原因在于受气候的影响,每年的1月起至5月,湖面结冰,水位呈明显下降趋势,且5月为最低水位。自6月开始,气温回暖,降水的增多与色楞格河水量的增加导致贝加尔湖水位增高,且最高水位出现在8月份,其后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贝加尔湖水位呈现出显著的周期变化,周期为1年。
2008-2012年湖面高数据统计表
最大值/米;421.904
最小值/米;409.795
平均值/米;418.602
气候特征
贝加尔湖周边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月平均气温-26℃~-33℃,7月平均气温17℃~21℃。
在冬季,贝加尔湖周边气温平均为-38℃,每年1月开始结冰,到5月之后才解冻,冰层大致在70-115厘米之间 ,贝加尔湖巨大的水体使其湖滨夏季气温比周围地区约低6℃,冬季约高11℃,具有海洋性效应,但位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冬季仍然十分寒冷,一月平均低温在-38度,但是冰层下的水温仍然保持3.5度-4.5度之间。19世纪70年代,贝加尔湖融冰的时间开始于每年5月10日左右,瑞士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在1869年和1999年之间,贝加尔湖开始融冰的时间平均每十年提前半天。在1869年和1920年之间,贝加尔湖开始融冰的时间平均每十年提前3天左右。[3]
自1920年以来,贝加尔湖东南湖区的融冰时间一直相当稳定,冰层的形成时间推迟冰层存留的时间相比过去缩短。数据表明,自1992年以来,贝加尔湖中部和北部冰层的形成时间和融冰开始时间均推迟了,冰层存留时间也更久。温度的变化导致湖水不断压缩与膨胀,便会形成冰面裂缝。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贝加尔湖区约有1080种植物。波利阿里洪草原的植物33%是稀有品种。柴桦林和冻土带形成了独特的丛林性质的亚高山气候牧场。
根据2005年出版的《贝加尔地区国家公园维管束植物要览》,系统地记述了出现在该国家公园4173平方千米范围内的维管束植物,共118科、494属、1385种,此外,该地区还有地衣250多种、苔藓物200多种。菊科、禾本科、莎草科等10个科(占总科数的8%),有51%(254属)的属和59%(811种)的种,这些科为该地区的大科。在118个科里,有67个科为单属科,占57%,有38个科为单种科,占32%。
贝加尔湖地区的森林树种以松科植物占优势,落叶松属植物,
在贝加尔湖地区为西伯利亚落叶松,松属植物,在贝加尔湖地区的松林以西伯利亚红松和欧洲赤松为优势。贝加尔湖地区的植被为典型的温带森林草原植被,但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理差异。该地区的植被以泰加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达70%,分布海拔在500~1100米之间,优势树种为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红松和欧洲赤松,在相同的海拔高度上,分布着以针茅、羊茅为优势的羊草草甸,随着海拔升高,出现亚高山草甸和山地苔原,而在贝加尔湖或森林草甸之间大小湖泊的湖滨带,则呈现出以莎草科、毛茛科、蔷薇科植物为主的沼泽草甸,在湖泊水体中为以眼子菜、水毛茛、黑三棱为主的水生植被 。
贝加尔湖水生植被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拥有大量的海绵,有的海绵高达15米,形成水下丛林。植被的南北差异也很明显。以森林为例,在贝加尔湖地区的南部,为以西伯利亚红松和欧洲赤松为优势的松林,树种较多,除松树外,有桦木、蔷薇等,而在北部地区则为以西伯利亚落叶松为优势的落叶松林,树种较单一,几乎是纯林。
动物资源 贝加尔湖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生物区系独特,其约80%是贝加尔湖的特有种类,已知动物有2565种(包括亚种),其中约1/3种类为大型无脊椎动物。
贝加尔湖底栖生物区系独特,特有种丰富。贝加尔湖湖泊形成历史长造就了其独特的生物区系,尤其是深水区特有种丰富 。在寡毛类方面贝加尔湖是区别其他地区的单独的区系,其约80%的种类是特有种 ,其钩虾类约有260种以及80多亚种,近98%为土著种 ,软体动物也有大量的特有种 ,有200多种端足动物和80多种扁虫。 总共发现了动物超过1200种,特有的物种达到了2/3,是俄罗斯出产稀有物种最多的地方,稀有物种有秋白鲑、环斑海豹、北欧环斑海豹、髭海豹、贝加尔海豹、凹目白鲑等。
贝加尔湖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俄罗斯的主要渔场之一。湖中有2000多种特有的淡水湖动物,尽管海水不咸,但生活着大量的海豹、鲨鱼、龙虾、海绵、海螺等海洋动物[6] 。湖中有约50种鱼类,分属7科,最多的是杜文鱼科的25种杜文鱼,重要的鱼类有:杜文鱼、大马哈鱼、茴鱼和白鱼 。有贝加尔湖特产湖鱼:胎生贝湖鱼。湖区有320多种鸟。
淡水资源
贝加尔湖的水资源储量和质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水体总容积23600立方千米,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总和,超过整个波罗的海的水量,其净水绝对储量占全世界淡水储量的20%,储水量占俄罗斯湖水总量的85%。
湖岸地区有大量的医用温泉,已发现300余处,一昼夜喷出的温泉矿水水量可达4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贝加尔湖地区煤炭开采量占全俄的8.1%,发电量占全俄的6.9%,原油产量占全俄的4.0%。贝加尔湖地区拥有独一无二的油气资源储备。在伊尔库茨克州蕴藏着170多亿吨地质资源和100多亿吨可开采的碳氢化合物。在该地区发现并探明了一座东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最大的科维克京天然气田,总计储量为2万亿立方米,该气田具备开采条件。
布里亚特共和国已探明储量的地下矿产资源种类超过700种,其中包括金矿247座(228座沙金矿、16座脉金矿和3座混合矿)、钨矿7座、铀矿13座、共生金属矿4座、钼矿和铍矿各2座,锡矿和铝矿各1座。此外,有8座萤石矿向西伯利亚和远东冶金企业供应生产原料,10座褐煤矿和4座烟煤矿足以满足布里亚特上百年的热能需求,2座石棉矿,许多软玉和建材原料产地,还有磷灰石、磷钙石、石墨和沸石矿。布里亚特共和国的锌矿占全俄资源储备平衡储量的48%,铅为24%,钼为37%,钨为27%,萤石为16%,石棉为15%。
外贝加尔边疆区盛产多种工业矿产原料。铁矿大多集中在涅尔琴斯克铁钛钒合矿、铜铁合矿中以及克鲁琴斯克铁钛磷合矿中,工业用铜、银出产于卡拉尔斯基的铜砂岩中,铅和锌出产于额尔古纳河沿岸。此外,边疆区还有许多钼、钨、金、稀有金属、锡矿产地,铀矿资源储量巨大并以此为基础建有世界上最大的铀矿生产基地;边疆区的萤石储量占独联体各国总探明储量的36%,菱镁矿储量在全俄排名前列,耐火粘土储量占全俄的42%,高岭土储量占全俄的12%。
沿岸开发
综述
贝加尔湖地区包括伊尔库茨克州、布里亚特共和国和外贝加尔边疆区。 贝加尔周边有4个俄罗斯的一级城市:安加尔斯克、伊尔库茨克、乌兰乌德、赤塔,其中伊尔库茨克是西伯利亚最大的工业城市、交通和商贸枢纽。
伊尔库茨克建于1651年,原先是哈萨克的驻军站,18世纪后,逐渐成为前往西伯利亚东部探险队的跳板。由于此地盛产皮草和象牙,逐渐成为西伯利亚东部皮货的集散地。
俄罗斯远东与布里亚特共和国、外贝加尔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简称远东与贝加尔湖沿岸地区)总面积占世界各国面积总和的5.37%以上,人口占世界人口的0.16%,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1.4人。该地区人均拥有2.7公顷农业用地、1.3公顷耕地和26400立方米淡水。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大城市发生逆城市化现象,贝加尔地区在人口锐减的同时经历着城乡聚落的剧烈变迁,主要表现为少数大城市的扩张和许多乡村聚落被废弃 。截至2010年初,俄罗斯联邦外贝加尔地区总人口208万,人口密度2.66人/平方千米,经济总量90.28亿美元,占全俄总量的0.8%,人均月收入423.3美元。该地区城乡聚落主要分布在布里亚特共和国和外贝加尔边疆区南部西伯利亚大铁路及其支线附近。此外,北部贝阿大铁路沿线零散分布着一些小城市和村镇,布里亚特共和国西部巴尔古津河谷地带也有小型城市和1000人以上规模村镇集中分布。
虽然俄罗斯实施 "休克疗法"后经济全面衰退,外贝加尔地区1995年来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布里亚特共和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保持在5%上下,而外贝加尔边疆区则保持在10%左右,其中第三产业 (不含交通运输和通讯业 )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40%以上。
工业开发
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是外贝加尔地区的主要铁路线。1891年,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的推动下,西伯利亚大铁路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车里雅宾斯克两端点同时开工,至1916年全线开通,经乌兰乌德、赤塔,并贯穿外贝加尔南部地区。
1950年,苏联建设了60万千瓦的伊尔库茨克电力站。1962年,建设了460万千瓦布拉齐克电力站。在色楞格河开始发展乌兰乌德市的工业中心。在贝加尔湖流域大肆采伐木材、开发处女地、扩大渔牧业生产。1954-1956年,决定在贝加尔湖岸上建设化工厂,主要产品用于制造战斗机轮胎。1959年,建成了色楞格纸浆厂,1966年,建成了贝加尔湖纸浆造纸联合企业。
1972年,苏联开始建设贝加尔湖到阿穆尔河的铁道干线 。1984年,苏联建成了从伊尔库茨克州泰舍特经北贝加尔斯克,穿越外贝加尔北部地区至太平洋沿岸苏维埃港的贝阿铁路,至2003年,全线开通。
环境保护
1916年,俄国在贝加尔湖区建立了巴尔古津禁猎区,为全俄之首。1969年1月21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第52号《关于贝加尔湖区自然资源综合保护与合理使用》的决议,界定了受保护水域的范围,严格控制自然资源利用,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并责成有关部门立即调研,将结论上报。
1971年7月21日,苏共中央与部长会议通过第679号《对贝加尔湖区自然资源合理使用的决定》,其战略目标是到1985年停止向贝加尔湖与流入河中排放污水,控制大气污染。
1992年3月25日,俄罗斯联邦总统第295号命令决定,制定贝加尔湖与自然资源合理使用的综合计划。1994年11月,联邦政府批准了该计划。总统第23号命令确认,把贝加尔湖自然区列为国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优先考虑的项目。1994年11月24日,联邦政府批准第1306号联邦综合规划《保护贝加尔湖与合理使用贝加尔湖域资源》。到2000年,贝加尔湖区废物与污水排放分别减少了16.7%与26.2% 。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在贝加尔湖区设立水资源管理委员会。1999年4月2日,国家杜马通过《关于保护贝加尔湖》的联邦法律。
1996年,世界遗产地委员会批准贝加尔湖加入世界自然遗产地名录。
2011年7月20日,俄罗斯联邦政府通过了《2012-2020年保护贝加尔湖与贝加尔湖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将拨出485亿卢布经费。俄罗斯在贝加尔湖沿岸建立了3个自然保护区和2个国家公园,保护总面积达22802平方千米,其中建于1916年Barguzinskiy自然保护区和建于1986年的伊尔库茨克地区国家公园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环境问题
过度开发
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现代采伐技术的发展为大规模经营木材工业提供了可能性之后,浮木的数量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随着大量木材漂入湖内,树皮在湖水中腐烂。这种腐烂过程中每平方米树皮需消耗100立方米湖水中的溶解氧。许多原木沉入水底,覆盖了渔场。据估计,在1958年至1968年间,沉入贝加尔湖及附近河流底部的木材达150万立方米。与此同时,沿贝加尔湖的重要支流-色楞格河兴建了50余家工厂,其中包括肉类加工厂和术材厂。大部分工厂以及工业城市乌兰乌德都将未经处理的废水径直排入河道。
乱砍滥伐的现象甚至蔓延到贝加尔湖周围的陡坡上,其结果导致流水和风的侵蚀,泥砂流入湖中,贝加尔流域的大多数地方失去了调节水量的能力,从而打乱了湖水的化学平衡,水中亚硫酸盐,氢氧化镁和硝酸盐的含量均显示出增长的趋势。
物种减少
1957年,贝加尔湖的鲤鱼捕捞量从10000吨下降到5000吨以下。海豹的数量也减少了,截至2005年,贝加尔湖中的海豹数量从1994年的10.4万头锐减到6.7万头。[4]
环境污染
俄罗斯全国41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5个就在贝加尔湖地区的伊尔库茨克州。1992年伊尔库茨克州向大气中排放有害物质117.2万吨。其中,电力企业的排放最多,占40%以上;其次是化学和石油产业,占20%。一项对该州22个城市大气环境的监测结果显示,粉尘、一氧化碳、硫化氢、苯酚、氯、氯化氢、汞、氟化氢、甲醛、甲硫醇、苯比及其他重金属的浓度为最大允许值的2至20倍。
安加拉河是贝加尔湖最大的污染源,河流中重金属、苯酚等污染物质的浓度是最大允许值的10-20倍。1990年的一次调查结果表明,萨彦斯克、基廉斯克、布拉茨克等城市中,成人的发病率极高,而女性的发病率又高于男性。1983年至1990年,上述城市的发病率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城市。在各类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次是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的发病率也高于其他城市。
在冷战时代,苏联开始制造原子弹和氢弹,在贝加尔湖区之北约千公里建立了范围广大的塞米巴拉敦斯克爆炸试验区,共进行了26次核爆炸,造成的危害最大。据已公开的资料,最大当量的爆炸是前两次。以1956年8月24日第二次爆炸为例,5天之内,贝加尔湖区和乌兰乌德市放射性强度极大提高,一年之内平均每天的放射量高出标准100倍。1988-1991年苏美考察团在贝加尔湖做调研,发现南岸的铯137多次测量都超过标准。
文化传统
历史文化
贝加尔湖以东的滨海地区,古代最早的居民称"肃慎",是中国满族的祖先。肃慎在公元前11世纪表示向周臣服 。
史书记载,公元前3世纪左右,中国历史上的丁令族已散居在贝加尔湖一带 。公元前3世纪末,丁令被匈奴征服,成为匈奴奴隶制国家的被统治部族 。阿巴干城和乌兰乌德城附近发现过中国汉代的宫殿建筑和城市遗址,出土的瓦当即有"天子千秋、常乐未央",中国黄河流域产生和发展的商文化扩展到外贝加尔湖地区、叶尼塞河流域 。
公元1世纪以后,外贝加尔先后活跃着鲜卑、高车、铁勒等部 。汉朝时期南匈奴在呼韩邪单于领导下,复立庭于今鄂尔浑河西岸喀喇巴尔嘎逊地方,统治匈奴及其所属各部,并上书朝廷自请"世世保塞"茹为汉守卫北方领土,匈奴成为汉王朝的属部,其统治下的包括贝加尔湖地区在内的北方领土是汉王朝的属地。
公元1世纪起,蒙古高原和贝加尔湖地区先后转入了鲜卑族政权的统治。4世纪中,拓跋鲜卑部进入黄河流域建立北魏政权,蒙古高原遂由柔然(即蠕蠕、茹茹)"转徙其地"。柔然的北面有高车(丁令),游牧在贝加尔湖周围的被称为东部高车。
6世纪中叶,突厥在蒙古高原崛起,突厥部落和通古斯人是环贝加尔地区的主人。安卡拉河流域是统称为乌齐骨利于的三个突厥部落的混居地,在其北部勒拿河上游是通古斯人的故乡。
7世纪中叶,中国唐朝政府正式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设置了行政机构,骨利干部的玄阀州(余吾州)傍贝加尔湖,奚结部的鸡鹿州、俱罗勃部的烛龙州和解薛部的高网州在贝加尔湖东。这是中国政府正式在贝加尔湖地区设置行政机构。
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前期,外贝加尔大部生活着名为"嗢娘(斡朗)改"的部族。10世纪初,中国契丹族兴起,建立辽朝,一统治中国北部。贝加尔湖以东直到滨海地区,也在辽政权的管辖范围内。
12世纪初,辽朝统治下的女真族完颇部兴起灭辽,建立金朝,继辽统治中国北部。贝加尔湖以东直抵滨海地区,都在金朝的管辖范围内。
中世纪蒙古史料证实,首批到达贝加尔湖两岸的蒙古部落有:伊希列斯人(埃希里戈人)、布戈加钦人(布拉加特人)和克罗人(霍林人) ,以后又有一些蒙古人融合到他们之中,例如,洪戈托尔人,他们最后定居在今伊尔库茨克州阿拉尔边疆区布里亚特共和国境内的扎卡姆、通金和奥金布里亚特地区。18世纪初,这里又融进了丛郭尔和萨尔杜勒人。
1206年(泰和六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不久统一了贝加尔湖地区及石勒喀河流域,至此那里成了金朝属部的领地,在贝加尔湖东石勒喀河、鄂嫩河地区游牧的咀娘改(兀良哈)部也成了金朝的属部。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后,在大漠以北的蒙古高原和贝加尔湖地区设立"岭北等处行中书省",省治在和林,岭北等处行中书省的辖地包括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达黑龙江上游、大兴安岭市北的黑龙江巡北地区,东与辽阳等处行中书省的省界邻接。元朝政府在贝加尔湖东地区还有官牧场的设置,属中央政府的太仆寺领导。
元朝时候贝加尔湖地区、石勒喀河一带土地的主人,除兀良哈(咀娘改)火里、秃靡外,还有不里牙惕部、茂明安(毛明暗)、部。
14世纪元亡明兴后,元顺帝妥灌帖睦尔北逃,继续称元,仍然管辖着贝加尔湖以东直抵滨海地区。明朝末年,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满族崛起,他们的部族首领在没有入关统一全国之前即已统一了西至贝加尔湖、东至海的广大地区 。
15 世纪,莫斯科公国"募万民合力以驱蒙古",匡复故地,进而向西伯利亚扩张。其间,长期活动在贝加尔湖西的不里牙剔蒙古部逐渐向湖东地区迁徙。
1643年,叶尼塞河区的哥萨克库尔巴特伊万诺夫来到贝加尔湖地区,1653年,由彼得·别克托夫领导的哥萨克分队在印戈达和赤塔河交汇处附近建立了贝加尔地区的第一座军事堡垒,1666年,在乌达河岸边建立木结构军事堡垒上乌丁斯克。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在涅尔琴斯克签署《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在外贝加尔以东地区自额尔古纳河一线向东沿外兴安岭直至大海为中俄边界,黑龙江流域尽属中国。 [5]
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和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喀尔喀蒙古和准噶尔蒙古分别先后被清军控制或征服。不过之前在清俄《尼布楚条约》中,属于布里亚特蒙古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被康熙皇帝划归俄罗斯帝国。
1727年(雍正五年),中俄在恰克图签订《恰克图条约》,规定自楚库河(俄称"Чикой")以西,沿布尔固特山至博移沙岭为两国边境。沿安加拉河地区和勒拿河上游地区出现了大片俄罗斯人的土地,导致了布里亚特人丧失了原来的土地范围,改变了土著居民的经济基础。比如,在18世纪布里亚特人改变了经济方式,西布里亚特人形成了农业一畜牧业经济方式,布里亚特人开始使用和俄罗斯人一样的农耕工具,学会了俄罗斯人的耕耘方式。
1701年,哥萨克人列米索夫绘出了大体正确的贝加尔湖地图,这是历史上的第一幅。1729年,彼得大帝派德国人达·梅塞施米特考察西伯利亚,他对贝加尔湖进行了第一次科学考察。20世纪初,学者们绘制出贝加尔湖的第一张现代全图,并测量了湖深。17世纪初之前,前贝加尔湖地区的部落处于部落氏族体系解体的阶段。
1740年,俄国开始为了控制布里亚特人建立"草原公局",布里亚特人成为了一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佛教、东正教和萨满教。与俄罗斯农民毗邻而居的西布里亚特人被基督教化了。19世纪末伊尔库茨克省总督伊格纳基耶夫决定在西布里亚特人中撤销草原杜马,取而代之的是"异族管理处"。
1782-1783 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对俄国行政区划进行改革,在西伯利亚地区设置两个总督管辖区。外贝加尔大部都被划入伊尔库茨克总督辖域的涅尔琴斯克州内,并划分出若干县级行政区。这一建制体系一直持续到19 世纪前期。
1851年,沙俄在贝加尔湖以南、以东赤塔地区分别设省 ,在伊尔库茨克省设立外贝加尔州,并以赤塔为州首府,其州域范围涵盖了今后外加尔的大部分地区。最终确定了中俄两国在外贝加尔地区的边界。
20世纪初,俄国进行土地改革,新的土地划分政策导致了布里亚特人的耕地,割草用地与放牧地的减少。由于俄罗斯殖民化与喀尔喀地区内战引起了布里亚特居民的迁移,使得布里亚特人移居到了前贝加尔湖和后贝加尔湖地区,并在内部形成了新的民族地区集团,巴拉甘斯克、伊达、基托伊、卡秋格、巴彦代、埃赫利特、巴尔古津、库达拉和其他的布里亚特民族地区集团。
1918年2月16日,苏维埃政权在外贝加尔州成立。1921年,在远东共和国境内成立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州,1922年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设立蒙古-布里亚特自治州,1923年5月30日,二者合并为布里亚特蒙古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隶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
1922年,外贝加尔州更名为"省"。1926年4月,外贝加尔省被分割为赤塔区和斯列腾斯克区(Сретенский округ),隶属于远东边疆区。1934年5月,设立赤塔州,辖属于东西伯利亚边疆区。
1937年,在赤塔州建立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民族区和奥利洪地区被划归伊尔库茨克州。
1958年,布里亚特蒙古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改称"布里亚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隶属于苏联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解体后,1992年,改国名为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
2008年,经过赤塔州和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全民公决,最终通过了两区合并的提案,外贝加尔边疆区正式设立。
民族文化
贝加尔湖地区是伊尔库次克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中以蒙古族的支系"布力亚特"族人口居多。
布里亚特人为蒙古之一部。属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又称"布里亚特蒙古人",也叫"布拉特人"。布里亚特人总人口约43.6万,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蒙古国和中国的一些地方。俄罗斯境内的布里亚特人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联邦的布里亚特共和国,部分分布在外贝加尔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等地,是西伯利亚地区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布里亚特人使用布里亚特语,其内部可分东西两大方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18世纪起使用回鹘蒙文,于1931年创造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拼音文字,1938年改用斯拉夫字母。布里亚特人原信萨满教,后贝加尔湖地区的居民则多信喇嘛教,名义上信仰东正教,实际上仍保留萨满教残余。
布里亚特地区被俄罗斯兼并后,居住在前安加拉河与勒拿河上游地区的布里亚特人,由于受到前来这些地区的大量俄罗斯居民的影响,形成了很大程度的俄罗斯化。前贝加尔湖布里亚特人由几个分支组成:布拉嘎特、埃赫利特、洪郭多尔和其他的小氏族和部落。布拉嘎特人和埃赫利特人是前贝加尔湖地区两个最大的部落,他们与洪郭多尔人及居住在后贝加尔湖地区的豁利人组成布里亚特民族的最主要的分支。
宗教
17世纪前后,藏传佛教在东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蒙古和哈莫尼干(外贝加尔南部)地区得到广泛传播。1818 年,沙皇征召布里亚特人翻译蒙文版《圣经》,1819年,开始有传教士到贝加尔湖东岸传教。佛教和东正教成为外贝加尔地区传播范围最广、历史最悠久的宗教。此外,原著民以自然崇拜为核心的萨满教仍在一定范围内以特定形式存在着。
神秘现象
黑色圆圈 2009年6月2日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4月国际空间站宇航员首次发现拍摄到贝加尔湖冰面巨大的神秘黑色圆圈,黑色圆圈位于贝加尔湖的南端,专家们认为从湖底升腾而起的沼气是导致出现黑圈的主要原因,由此产生自然界争论的"贝加尔湖神秘圆圈"之谜。[6]
事故频发 1702年9月14日,风暴掀翻了往乌索利耶送钱款的大舢板。1890年,"沙皇皇储"号汽船在暴风雨中沉入湖底。1900年10月4日,商人济良诺夫的露舱平底货船连船带货在风暴中沉没。1903年8月9日,龙卷风一天之内向湖神"进献"了40艘驳船。在奥利洪湾一个湖段,仅2003年俄紧急情况部的巡逻队就发现了100艘(辆)沉没的快艇和汽车。在1908年6月30日,在湖西北方800千米处发生了通古斯大爆炸,影响了湖附近的森林。
风景名胜
综述
伊尔库次克贝加尔湖地区其中2/3以上的名胜古迹位于伊尔库次克地区。这些名胜古迹中99%属于文化历史范畴,只有1%属于自然界天然遗产。考古学遗迹大部分集中在阿里霍恩斯克地区,另外还有一些文化古迹分散在南贝加尔湖沿岸的一些村庄里,大部分建筑学古迹也集中在伊尔库次克地区。
主要景点
奥利洪岛 贝加尔湖有22个岛,其中奥利洪岛最大。岛上大部为花岗岩和片麻,是贝加尔湖边唯一有人居住的岛,岩岛上一半是原始森林,一半是草原,还有一小部分是沙漠。
塔利茨博物馆 塔利茨博物馆位于贝加尔湖的东岸,展现出的是居民木屋发展得演化过程。馆内有许多东方游牧民族的生活设施:埃文基人的兽皮、桦皮帐篷,布里亚特贫民的蒙古包,俄罗斯古布里亚特民族的木制小屋,以及草棚、粮仓、澡堂、鸡舍等。 哈伯伊角 哈伯伊角(Cape Khoboy)是位于奥尔洪岛的最北面的一座壮观的岩石,哈伯伊角("哈伯伊"在布里亚特语中意为:犬齿、磨齿)。这块岩石像利齿一样插入湖中,而从海上望去,它的轮廓又像一张女人的脸,就像是固定在古希腊战船船头上的女性雕塑。当地人称它为处女石。[7]
喀山圣母大教堂 伊尔库茨克喀山大教堂是伊尔库茨克最精美的教堂。喀山大教堂呈红色,色彩鲜艳而华丽,圆顶和窗框都用蓝色做点缀。
相关视频
== 参考资料 ==
- ↑ 贝加尔湖为什么会有海洋生物 , 科学智慧火花 2017-05-21
- ↑ 贝加尔湖的名称来源 , 新浪网 . 2014-11-22
- ↑ 每日卫星照:俄罗斯贝加尔湖冰层融化 , 中国网 . 2017-05-21
- ↑ 背景资料:贝加尔湖的地理环境 ,搜狐 . 2017-05-22
- ↑ 贝加尔湖出现裂缝:中国古称"北海"苏武牧羊之地 ,观察者网 . 2017-05-21
- ↑ 中国游客目击贝加尔湖"神秘圆圈"中心 , 中国新闻网 . 2017-05-21
- ↑ 组图:西伯利亚的明眸--贝加尔湖 ,人民网 . 2017-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