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贬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贬谪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贬谪古代职官的情况,涉及署名、官名和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古代官吏因过失或犯罪而被降职或流放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贬谪 [1]

意思 古代降职

基本介绍

【释义】封建时代指官吏降职,被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

【反义词】升迁 晋升 晋级 加官 提升

【近义词】贬斥 贬黜

具体方式

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历史典故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赞成》:"﹝ 郑虔 ﹞由是贬谪十馀年,方从调选,授广文馆博士。"

《明史·张文明传》:" 文明 止於贬谪,人以为幸。"

秦牧 《艺海拾贝·数字与诗》:" 柳宗元 诗句中如果不是采用了那些数字,他的贬谪流浪、沉郁苍凉的感情便未必能表达尽致。"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