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魏紀·司馬懿誅曹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資治通鑑·魏紀·司馬懿誅曹爽出自《資治通鑑》,是北宋時期司馬光寫的文言文。
目錄
- 1 【原文】
- 2 【注釋】
- 3 【譯文】
- 4 【原文】
- 5 【注釋】
- 6 【譯文】
- 7 【原文】
- 8 【注釋】
- 9 【譯文】
- 10 【原文】
- 11 【注釋】
- 12 【譯文】
- 13 【原文】
- 14 【譯文】
- 15 【原文】
- 16 【注釋】
- 17 【譯文】
- 18 【原文】
- 19 【注釋】
- 20 【譯文】
- 21 【原文】
- 22 【注釋】
- 23 【譯文】
- 24 【原文】
- 25 【譯文】
- 26 【原文】
- 27 【注釋】
- 28 【譯文】
- 29 【原文】
- 30 【注釋】
- 31 【譯文】
- 32 【原文】
- 33 【注釋】
- 34 【譯文】
- 35 【原文】
- 36 【譯文】
- 37 【原文】
- 38 【注釋】
- 39 【譯文】
- 40 評析
- 41 作品出處
- 42 作者簡介
- 43 參考資料
【原文】
太子即位,年八歲;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加曹爽、司馬懿侍中,假節鉞①,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諸所興作宮室之役,皆以遺詔罷之。
【注釋】
①節鉞(yuè):符節和斧鉞。古代授予將帥,作為加重權力的標誌。
【譯文】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齊王曹芳即位,年八歲;大赦天下。尊皇后為皇太后,加曹爽、司馬懿侍中,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總領尚書事。之前明帝時期正在建造的宮室,都因遺詔停止。
【原文】
爽、懿各領兵三千人更①宿殿內,爽以懿年位素高,常父事之,每事咨訪,不敢專行。
【注釋】
①更:輪流。
【譯文】
曹爽、司馬懿各領兵三千輪流在宮殿內值班,曹爽因為司馬懿年紀和地位都比自己高,所以像對待長輩那樣對待他,每每碰到事情都向他諮詢請教,不敢獨斷專行。
【原文】
初,并州刺史東平畢軌及鄧颺、李勝、何晏、丁謐①皆有才名而急於富貴,趨時附勢,明帝惡其浮華,皆抑而不用。曹爽素與親善,及輔政,驟加引擢,以為腹心。晏,進之孫;謐,斐之子也。晏等成共推戴爽,以為重權不可委之於人。丁謐為爽畫策,使爽白天子發詔,轉司馬懿為太傅,外以名號尊之,內欲令尚書奏事,先來由己,得制其輕重也。爽從之。二月,丁丑,以司馬懿為太傅,以爽弟羲為中領軍②,訓為武衛將軍③,彥為散騎常侍④、侍講,其餘諸弟皆以列侯侍從,出入禁闥,貴寵莫盛焉。
【注釋】
①東平:地名,在今山東省。颺:(yánɡ)。謐:(mì)。
②中領軍:官名,漢末曹操置。品級較領軍將軍稍低。
③武衛將軍:官名,三國魏置,掌管中軍宿衛禁兵。
④散騎常侍:官名,三國魏置,由漢代散騎和中常侍合併而成,在皇帝左右規諫過失,以備顧問。
【譯文】
當初并州刺史東平畢軌和鄧颺、李勝、何晏、丁謐都是有才名而急於求富貴的人,趨炎附勢,明帝厭惡這種浮華的作風,因此壓制他們不加重用。曹爽向來和他們親厚,等到輔政,驟然提拔他們,視之為心腹。何晏是何進的孫子,丁謐為丁斐的兒子。何晏等人共同推戴曹爽,認為大權不可交託給別人。丁謐為曹爽謀劃,讓曹爽稟告天子下詔,將司馬懿轉任太傅,對外以名號尊崇他,卻沒有實際的權力,尚書奏事則要先通過自己,以此控制大權。曹爽接受了提議。二月丁丑,任命司馬懿為太傅,任命曹爽的弟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曹彥為散騎常侍、侍講,其餘諸弟都成為列侯擔任皇帝侍從,出入宮禁,貴寵無比。
【原文】
爽事太傅,禮貌雖存,而諸所興造,希復由之①。爽徙吏部尚書盧毓為僕射②,而以何晏代之,以鄧颺、丁謐為尚書,畢軌為司隸校尉。晏等依勢用事,附會者升進,違忤者罷退,內外望風,莫敢忤旨③。
【注釋】
①希復由之:很少再通過他(司馬懿)。
②僕射:官名,漢成帝置尚書五人,一人為僕射,地位僅次於尚書令。
③忤旨:違抗意旨。
【譯文】
曹爽對待太傅的態度,僅保存着表面的禮貌,真正要進行的事務很少再跟司馬懿商量了。曹爽將吏部尚書盧毓調任僕射,讓何晏取代這個職位,任命鄧颺、丁謐為尚書,畢軌為司隸校尉。何晏等人仗着勢力處理事務,依附他們的就加以升遷,違逆他們的則加以罷免,內外望風,官員沒有敢違抗他們意旨的。[1]
【原文】
正始八年,大將軍爽用何晏、鄧颺、丁謐之謀,遷太后於永寧宮;專擅朝政,多樹親黨,屢改制度;太傅懿不能禁,與爽有隙。五月,懿始稱疾,不與政事。
【譯文】
正始八年(247年),大將軍曹爽用何晏、鄧颺、丁謐的計策,將太后遷居到永寧宮;獨自把持朝政,樹立親信黨羽,屢次更改制度。太傅司馬懿不能阻止,與曹爽之間開始有了嫌隙。五月,司馬懿開始稱病,不參與政事。
【原文】
大將軍爽,驕奢無度,飲食衣服,擬於乘輿①;尚方②珍玩,充牣③其家;又私取先帝才人以為伎樂。作窟室④,綺疏⑤四周,數與其黨何晏等縱酒其中。弟羲深以為憂,數涕泣諫止之,爽不聽。爽兄弟數俱出遊,司農沛國桓范⑥謂曰:「總萬機,典禁兵,不宜並出。若有閉城門,誰復內入者?」爽曰:「誰敢爾邪!」
【注釋】
①乘輿:代指皇帝。
②尚方:皇室庫房。
③牣(rèn):豐足。
④窟室:地下室。
⑤綺疏:雕飾花紋的窗戶。
⑥司農:官名,掌租稅錢各鹽鐵和國家的財政收支,為九卿之一。沛國:今江蘇沛縣。桓范:曹爽的「智囊」。司馬懿起兵討曹爽時,桓范勸曹爽挾持魏帝到許昌,曹爽不聽。後曹爽被司馬懿所殺,桓范也被殺。
【譯文】
大將軍曹爽驕奢無度,飲食衣服都和皇帝類似;家中充斥着宮廷才有的珍玩,又私自將明帝的才人當做歌舞伎樂。營造地下室,四壁裝滿雕飾花紋的窗戶。經常和何晏等人在此縱飲。其弟曹羲非常擔憂,屢屢流淚勸諫,曹爽不聽。曹爽兄弟屢次一起出遊,大司農沛國人桓范對他說:「你們兄弟總攬大權,掌管禁兵,不宜一起出城。萬一有人關閉城門,你們誰又能進城呢?」曹爽說:「誰敢做這種事!」
【原文】
初,清河、平原①爭界,八年不能決。冀州刺史孫禮請天府②所藏烈祖封平原時圖以決之。爽信清河之訴,雲圖不可用,禮上疏自辨,辭頗剛切。爽大怒,劾禮怨望,結刑五歲。久之,復為并州刺史,往見太傅懿,有忿色而無言。懿曰:「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禮曰:「何明公言之乖③也!禮雖不德,豈以官位往事為意邪?本謂明公齊蹤伊、呂④,匡輔魏室,上報明帝之託,下建萬世之勛。今社稷將危,天下凶凶⑤,此禮之所以不悅也!」因涕泣橫流。懿曰:「且止,忍不可忍!」
【注釋】
①清河:今河北清河。平原:今山東平原。
②天府:朝廷藏物之府庫為天府。烈祖封平原時圖:即明帝曹叡封平原王時的地圖。
③乖:不正常,古怪。
④齊蹤伊、呂:和伊尹、呂尚(姜子牙)相比。
⑤凶凶:騷動不安的樣子。
【譯文】
原先清河國和平原國為了地界爭論不休,歷時八年都不能解決。冀州刺史孫禮請求用朝廷所藏的明帝封平原王時的地圖比對,來判定邊界。曹爽相信了清河國的說法,說地圖已經不能用了,孫禮上疏辯解,言辭直率而激烈。曹爽大怒,彈劾孫禮心懷怨恨,判了他五年徒刑。後來,孫禮又做了并州刺史,往見太傅司馬懿,神情憤怒,不說話。司馬懿問:「你嫌并州刺史職務低呢,還是生氣處理地界的事?」孫禮說:「明公怎麼講這麼奇怪的話?孫禮雖然不德,難道會將官職和往事放在心上嗎?我本以為明公您是伊尹、呂尚一樣的人物,可以輔佐魏室,上報明帝重託,下建萬世功勳。如今社稷就快要處於危難之中了,天下都騷動不安,這才是我不高興的理由。」邊說着邊涕淚橫流。司馬懿說:「先別這樣,要忍耐別人忍受不了的事。」[1]
【原文】
冬,河南尹李勝出為荊州刺史,過辭太傅懿。懿令兩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進粥,懿不持杯而飲,粥皆流出沾胸。勝曰:「眾情謂明公舊風發動,何意尊體乃爾!」懿使聲氣才屬①,說:「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當屈并州,并州近胡,好為之備!恐不復相見,以子師、昭兄弟為托。」勝曰:「當還忝本州,非并州。」懿乃錯亂其辭曰:「君方到并州?」勝復曰:「當忝荊州。」懿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還為本州,盛德壯烈,好建功勳!」勝退,告爽曰:「司馬公尸居餘氣②,形神已離,不足慮矣。」他日,又向爽等垂泣曰:「太傅病不可復濟③,令人愴然④!」故爽等不復設備。
【注釋】
①屬:連接。
②尸居餘氣:形容人即將死亡。
③濟:有利,有益。
④愴(chuànɡ)然:悲傷的樣子。
【譯文】
冬季,河南尹李勝出任荊州刺史,去向太傅司馬懿辭行。司馬懿叫兩名婢女服侍,他拿衣服,衣服掉落;指着嘴巴說口渴,婢女進粥,司馬懿不拿杯子直接飲用,結果粥都流出來灑在胸口。李勝說:「大家都說明公舊病發作,沒想到身體已經這樣了!」司馬懿裝作半天才緩過氣來的樣子說:「年老病重,生死不過是早晚的事。委屈你到并州為官,那裡靠近胡地,要做好防備!這一別恐怕不再相見,就把小兒司馬師、司馬昭兄弟託付給你了。」李勝說:「我是回到本州,不是并州。」司馬懿故意聽錯,問道:「你才到并州?」李勝又說:「荊州。」司馬懿說:「年老昏聵,聽不明白你的話了。如今你回到家鄉為官,德高壯烈,好好建立功勳。」李勝回去後,告訴曹爽說:「司馬公奄奄一息,身體和神魂分離,已不足為慮了。」後來有一天,他又向曹爽等垂淚道:「太傅病大概不會再好了,真是令人難過。」因此曹爽等不再防範司馬懿。
【原文】
太傅懿陰與其子中護軍師、散騎常侍昭謀誅曹爽。
【譯文】
太傅司馬懿暗中與其子中護軍司馬師、散騎常侍司馬昭謀劃如何除掉曹爽。
【原文】
春,正月,甲午,帝謁高平陵①,大將軍爽與弟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散騎常侍彥皆從。太傅司馬懿以皇太后名義下令,閉諸城門,勒兵據武庫②,授兵出屯洛水浮橋③,召司徒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據爽營,太僕④王觀行中領軍事,據羲營。因奏爽罪惡於帝曰:「臣昔從遼東還,先帝詔陛下、秦王及臣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後事為念。臣言『太祖、高祖⑤亦屬臣以後事,此自陛下所見,無所憂苦。萬一有不如意,臣當以死奉明詔』。今大將軍爽,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內則僭擬⑥,外則專權,破壞諸營,盡據禁兵,群官要職,皆置所親,殿中宿衛,易以私人,根據盤互⑦,縱恣日甚,又以黃門張當為都監⑧,伺察至尊,離間二宮,傷害骨肉,天下洶洶,人懷危懼。陛下便為寄坐,豈得久安!此非先帝詔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雖朽邁,敢忘往言!太尉臣濟等皆以爽為有無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衛,奏永寧宮,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輒敕主者及黃門令『罷爽、羲、訓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車駕;敢有稽留,便以軍法從事』!臣輒力疾⑨將兵屯洛水浮橋,伺察非常。」爽得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為,留車駕宿伊水⑩南,伐木為鹿角,發屯田兵數千人以為衛。
【注釋】
①高平陵:明帝曹觳之墓,在今河南洛陽東南。
②勒(lè)兵:帶領軍隊。武庫:儲藏兵器軍備的倉庫。
③浮橋:在並列的船或筏子上鋪上木板而成的橋。
④太僕:官名,秦漢九卿之一,掌輿馬畜牧之事。
⑤太祖:曹操。高祖:文帝曹丕。
⑥僭(jiàn)擬:僭越,超出規定範圍,自比皇帝。
⑦根據盤互:把持據守,互相勾結。
⑧都監:三國時稱內侍官。
⑨力疾:勉強支撐病體。
⑩伊水:在今河南西部,源出欒川伏牛山北麓。
伐木為鹿角:一種用帶有枝杈、形似鹿角的樹木堆放地上以阻擋敵軍前進的防禦物。
【譯文】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皇帝謁高平陵,大將軍曹爽與弟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散騎常侍曹彥都隨侍在側。太傅司馬懿以皇太后名義下令,關閉城門,帶兵占領武庫,派遣軍隊駐紮在洛水浮橋,召司徒高柔持節代理大將軍的職務,占據曹爽營。太僕王觀行中領軍事,占據曹羲營。然後向皇帝上奏曹爽罪惡,說:「臣當年從遼東回到京師,先帝詔令陛下、秦王及臣登上御床,握着臣的手臂,念念不忘身後事。臣進言說『太祖、高祖也曾把後事託付臣,這是陛下所見過的,陛下不用擔心,萬一有違陛下意願的事情發生,臣自當不惜一死完成陛下的託付』。
如今大將軍曹爽,背棄先帝的遺命,敗壞典章制度,在內則僭越自比為君主,在外則專權擅政,擾亂軍隊,控制了禁軍,朝廷上重要官職都安插親信,連殿中宿衛都換了私人,親黨勢力盤根錯節,日益放縱。他又任用宦官張當為都監,窺視陛下動靜,離間太后和陛下的感情,傷害骨肉關係,如今天下人情洶洶,人們心懷恐懼。如此局面,陛下就像是暫時寄坐在皇位上,並非長治久安之道。這種局面也並非先帝要陛下及臣登上御床當面囑託的本意。臣雖然老邁,也不敢忘記前言。太尉蔣濟等都認為曹爽有叛逆之心,他們兄弟不宜再掌管宿衛,於是上奏永寧宮,皇太后下令讓臣如奏執行。臣則吩咐主事者和黃門令『罷免曹爽、曹羲、曹訓的官職,剝奪他們軍權,以列侯的身份回到府邸,不得逗留,阻礙陛下車駕;要是有人敢阻礙車駕的,一律以軍法從事』!臣立即率兵屯駐洛水浮橋,又伺察有無異常情況。」曹爽看到了司馬懿的奏章,城裡的信息又不通,十分窘迫不知所措,安排皇帝的車駕夜宿伊水南,伐木製成鹿角以作防禦,徵發屯田兵數千人護衛。
【原文】
懿使侍中高陽、許允及尚書陳泰說爽,宜早自歸罪,又使爽所信殿中校尉①尹大目謂爽,唯免官而已,以洛水為誓。
【注釋】
①殿中校尉:武職官名。
【譯文】
司馬懿派侍中高陽、許允及尚書陳泰勸說曹爽,應當及早回來認罪,又派他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對他說,不過免官而已,並以洛水為誓。[1]
【原文】
(桓)范至,勸爽兄弟以天子詣許昌①,發四方兵以自輔。爽疑未決,范謂羲曰:「此事昭然,卿用讀書何為邪!於今日卿等門戶,求貧賤復可得乎?且匹夫質一人,尚欲望活;卿與天子相隨,令於天下,誰敢不應也!」俱不言。范又謂羲曰:「卿別營近在闕南,洛陽典農治②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詣許昌,不過中宿③,許昌別庫,足相被假;所憂當在穀食,而大司農印章在我身。」羲兄弟默然不從,自甲夜至五鼓④,爽乃投刀於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范哭曰:「曹子丹⑤佳人,生汝兄弟,犢耳⑥!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也!」
【注釋】
①許昌:今河南許昌東部。
②洛陽典農治:洛陽屯田部隊。
③中宿:半夜。
④甲夜:初更時分。五鼓:天亮。
⑤曹子丹:曹真,字子丹,曹操族子,三國著名將領,曹爽、曹羲的父親。
⑥(tún)犢:小豬,小牛。
【譯文】
桓范到了曹爽那裡,勸曹爽兄弟帶天子至許昌,徵發四方的軍隊以增強自己的實力。曹爽遲疑未決,桓范對曹羲說:「此事昭然若揭,你是讀書人還不明白嗎?今日情形下你們曹家這樣的門戶,即使只求貧賤平安度日還能做到嗎?況且平民百姓抓了一個人為人質,還想以此為條件試圖活下來。你們現在和天子在一起,挾天子號令天下,誰敢不聽!」大家都默不做聲。桓范又對曹羲說:「你的一支軍隊就近在城南,洛陽屯田部隊也在城外,只要願意,立刻可以招致。現在起程去許昌的話,不過半夜就到了。許昌的武庫,足可以裝備士兵;只有糧食讓人擔憂,而我身上就帶着大司農印章。」曹羲兄弟默然,不聽從桓范的主張,自入夜至五鼓,最後曹爽將刀扔在地上說:「即使免官了,我也不失為富家翁。」桓范哭道:「曹真何等人物,竟生出你們兄弟,像豬和牛一樣蠢笨。想不到今日竟被你們連累滅族。」
【原文】
爽乃通①懿奏事,白帝下詔免己官,奉帝還宮。爽兄弟歸家,懿發洛陽吏卒圍守之;四角作高樓,令人在樓上察視爽兄弟舉動。爽挾彈到後園中,樓上便唱言:「故大將軍東南行!」爽愁悶不知為計。
【注釋】
①通:通傳,轉達。
【譯文】
曹爽於是把司馬懿的奏章轉交給皇帝,請皇帝下詔罷免自己的官職,然後奉送皇帝回宮。曹爽兄弟回到家裡,司馬懿立即派出洛陽官吏和兵士將曹家團團圍住,在宅院四角建起高樓,令人在樓上監視曹氏兄弟舉動。曹爽帶了彈弓到後園中,樓上便有人大聲喊:「前大將軍往東南去了。」曹爽愁悶得不知所措。
【原文】
戊戌,有司奏:「黃門張當私以所擇才人與爽,疑有奸。」收當付廷尉考實①,辭云:「爽與尚書何晏、鄧颺、丁謐、司隸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等陰謀反逆,須三月中發。」於是收爽、羲、訓、晏、颺、謐、軌、勝並桓范皆下獄,劾以大逆不道,與張當俱夷三族②。
【注釋】
①廷尉:官名,掌司法刑獄。考實:審訊出實情。
②夷三族:秦漢時代的刑罰。凡犯特殊重罪,尤其謀反謀叛等十惡罪名者,處以誅滅三族的極刑。三族之範圍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指父、兄弟及妻子。
【譯文】
戊戌,有司奏:「宦官張當私自將所擇才人送給曹爽,懷疑他們之間有勾結。」收捕張當交付廷尉審訊。張當說:「曹爽與尚書何晏、鄧颺、丁謐、司隸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等人陰謀造反,到三月中就會起事。」於是抓捕曹爽、曹羲、曹訓、何晏、鄧飈、丁謐、畢軌、李勝和桓范一起入獄,彈劾他們大逆不道,與張當都被夷滅三族。
評析
明帝臨終將八歲的兒子託付給司馬懿和曹爽。起初一切都很順利,二人輪番值宿,朝政也很平靜。但是曹爽是個浮躁急進、不能容人,且有野心的人。他和他的同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司馬懿排擠出去,大權在握,控制禁宮宿衛,安插親信,黨同伐異,任意更張制度。
可是他們都疏忽了司馬懿,司馬懿韜光養晦,成功地讓對方覺得他不再具有任何威脅,最後除掉曹爽幾乎是在談笑間完成的。[1]
作品出處
《資治通鑑》(Comprehensive Mirror to Aid in Government ),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資治通鑑》書名的意思是:「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是我國編年史中包含時間最長的一部巨著。[2]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自幼聰慧,七歲時,以石破瓮搶救落水兒童,傳為佳話。1071年(熙寧四年),以西京留守退居洛陽,築獨樂園,專意編著《資治通鑑》。哲宗即位,高太后垂簾聽政,召還主國政,將新法廢除殆盡。1086年(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是年九月,卒於位,當政僅一年多。贈溫國公,諡文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