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小迷信(王尚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趣话小迷信》是中国当代作家王尚桐的散文。
作品欣赏
趣话小迷信
寻常百姓过日子,生活中常有一些难以抗拒的小迷信。
楼下小胖是位小学生,今天是期末考试第一天。双脚穿了奶奶新买的“耐克”鞋,为什么要穿“耐克”而不穿“特步”?答案很简单:因为,耐克的标志是一个红色的钩,特步是一个红色的叉。试卷上当然是红钩受欢迎,一个红叉都不要出现才好。
下午,楼道中又见了祖孙俩,我调侃道:“考得怎么样?红钩多么?”小胖抿嘴一乐,弱弱地答道:“差不多”,说完就躲到奶奶身后。当过小学老师的奶奶告诉我,现在孩子都这样,这是他们的考前小迷信。只求心里踏实,成绩好坏与鞋没有半点关系。
记得我读小学时,也有考前小迷信。说:考前吃一根油条两个鸭蛋,就能考一百分。那时父母是工薪阶层,工资不高,家中兄弟姐妹又多,真吃不起这么奢侈的早餐。我的一位同学,临考前确实吃了一套一百分。因忌讳鸭蛋,鸭蛋换烧饼,想来吃了那么多油乎乎甜腻腻的面食,糊涂油迷了心窍,大脑搅得晕晕乎乎,想考一百分那比登天还难。
生活中很多忌讳和迷信都和特定的文化符号相关,耐克和特步鞋标志是视觉上的,也有听觉上的,最显著的是中国人对“4”的忌讳,这是谐音惹的祸,虽然有人用音符发音把“14”念做“都发”,但不懂音乐的人还是转不过这道弯。14的兄弟13也挺倒霉,在西方人心中,因为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13是个让人生畏不吉利的数字。因为,耶稣是在13号遇难被钉上十字架的。试想一下,一个人同时受中西文化熏陶,那么,他可能就会对13和14这两个数字都十分忌讳。以至于代表“一生一世”的数字“1314””都不敢用了,实在是平添了许多烦恼。
朋友老黄,一位思路清奇的人,他热爱传统风俗,每天都要翻看老黄历,大家送他外号“赛诸葛”,但他并不全迷信黄历。比如,某一天有事准备出门,黄历上却写着“今日诸事不宜”,他并不照做,而是再查一查星象运势图,很可能星象图就说他今天有好运,那么他就决定今天相信星座,把老黄历抛在脑后。他说,看黄历和星座运势都是看个高兴,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所以并不一味盲从。只捡好听的信,他这样看似迷信的做法,实则已经脱离了迷信。
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几乎没有人能够完全避免迷信,说到底我们都是受情感支配的,有所畏惧有所需求的血肉之躯,不可能做的像机器人那样完全理性。
小时候,读过私塾的外公,就有许许多多小迷信。比如:筷子不能直插在饭碗上,双足不能踩门槛,夜晚不能照镜子,小孩不能双手抱头,每逢我们玩“官兵捉强盗”时,双手抱头狂奔时,他总怒斥:抱头鼠窜,朽木也。每当他写字作画时,桌上必燃一炷香,还要沏一壶酽茶,当他饮完一杯茶,气定神闲,挥毫泼墨,进入佳境。他说,没有焚香饮茶,就发挥不出水平。心理学家认为,小迷信是专属个人的心理建设方式,对人有积极作用,能带给人以平静与信心。同样,一个学生考试前去烧香拜佛,祈求考出好成绩,这种做法作为安抚心灵的辅助手段是可以的,但幻想靠烧香拜佛,替代寒窗苦读,从而不劳而获,就属于迷信无疑了。
日常生活中,有时寻求一种心灵寄托,那并不是迷信。面对生日蛋糕跳动的烛火许愿,对神佛的祈福,祈求家人和自己能无病无灾,永远幸福平安,大概每个人都会这么想,这么做。人性兼有理性和非理性的部分,理智和情感可以协调共生,我们可以接受无伤大雅的小迷信,但必须拒绝毫无道理的大迷信,做到迷而不失,信而不惘,如此甚好。
作者简介
王尚桐,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