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同年刘司谏通判西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送同年刘司谏通判西都》是北宋诗人王禹偁之作。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于直谏遭贬谪。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1]、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他的长篇诗歌,叙写自己生平事迹与怀抱,能挥洒自如,畅所欲言,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风气[2]。林逋盛赞他:"纵横吾宋是黄州。"胡仔也说:"国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
“ |
元老留司卧雒阳,谏官通理辍鸳行。 仲宣旧佐红莲幕,裴度新开绿野堂。 几处古碑停马读,到时春笋约僧尝。 香山居士真容在,为我公余奠一觞。 |
” |
— [北宋]王禹偁 |
长洲政绩
王禹偁于雍熙四年(987年)八月调至京城,第二年即授为右拾遗[3]。“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或北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弥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忧心仲忡,待旦而入”(《待漏院记》)。总之,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于是上《端拱箴》,要求宋太宗俭约节财,息兵养民;还提出“计口授田”、“约人署吏”,以抑兼并、正吏治的主张。是年冬天大雪,作《对雪》诗叙及兵民之苦,并予自责:“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吏?”
不久又上《三谏书序》:“其一,以缙绅浮竞,风俗浇漓,率多躁进之徒,鲜闻笃行之士,不移旧辙,渐紊彝伦,臣故献刘实《崇让论》。其二,以齐民颇耗,象教弥兴,兰若过多,缁徒孔炽,蠹人害政,莫甚于斯,臣故献韩愈《论佛骨表》。其三,以选举因循,官常隳紊,置诸不已,俸禄难充,但蠹疲民,罕闻良吏,臣故献杜佑《并省官吏疏》。”端拱二年(989年),借契丹入易州,上《御戎十策》:“外有五者”,“一日兵势患在不合,将臣患在无权”;“二曰侦逻边事,罢用小臣”;“三曰行 以离之,因衅隙以取之”;“四曰以夷狄伐夷狄,中国之利也”;“五曰下哀痛之诏以感激边民”。“内有五者”,“一曰并省官吏,惜经费也”,“二曰艰难选举抑儒臣而激武臣也”;”三曰信用大臣,参决机务”;“四曰不贵虚名,戒无益也”;“五曰禁止游惰,厚民力也”。王禹偁论及“外有五者”与“内有五者”的关系时特别指出:当以“内有五者”为重,否则“则寇不在外而在乎内也”。王禹偁在这期间,政治思想最为活跃,除提出多篇有所建树的章表,其基本政治思想已经形成[4]。
视频
送同年刘司谏通判西都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知制诰,在线汉语字典
- ↑ 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特征的形成原因,道客巴巴,2019-06-11
- ↑ 右拾遗介绍 了解右拾遗的详细内容,书法大师知识库
- ↑ 王禹偁的政治主张,主张重农耕、节财用、任贤能、抑豪强等改革,语文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