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道德经·无为无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无为无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指的是做人做事,常以一种不过分索求的心态,这样,也就没有失败了。后面还有一句,无执故无失,是说不勉强去干,所以就不会遭受损失。 作品名称 道德经·无为无败创作年代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作品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作者 李耳

作者

李耳(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诞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汉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县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把持;事物未露先兆时,易谋划;脆的东西易分开;微小的东西易消散。处理问题应在事故未萌发之前,治理事情要在乱子未闹起来之先。合抱的大树生于微小的根芽;九层的高台从一筐一筐的土垒起;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脚下举步。主要妄为要失败,强行把持一定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枉为,所以不失败,不强行把持所以不失去。人们力事,常常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的。处事之法则是慎终如始,就不会有失败之事。所以圣人行不欲之欲,不珍贵难得的财物;行不言之教,反众人之过失而行之。所以圣人能辅助万物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变化,而不是轻举妄动。

出处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视频


categorg:+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