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郑州轻工业大学禹州校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网易 的图片

郑州轻工业大学禹州校区座落在中国陶瓷文化之乡、钧瓷之都河南省禹州市颍北区药城路北段,南邻三千亩天然大氧吧禹州森林植物园,北临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占地926亩。校区主要功能定位是陶瓷艺术和陶瓷材料研究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科技创新与开发基地、技术成果转化与中试基地。

2017年9月4日郑州轻工业学院禹州校区迎来近800名的新生。

禹州校区首批入驻五大院系,分别有电气信息工程学院162人、国际教育学院116人、艺术设计学院100人、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359人、软件学院56人。

2018年12月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禹州校区也随之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禹州校区。

历史渊源

郑州轻工业大学创建于1977年,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1998年转为中央和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高校,是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

学院实力雄厚,形成了以院士及省特聘教授为核心,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6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600余人。拥有14个省级重点学科,4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轻工特色明显的省部级以上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30多个。近三年来,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每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地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学校与禹州市人民政府于2016年1月签订了校市合作协议,设立郑州轻工业大学禹州校区(禹州基地),校园占地面积976亩。

校区简介

郑州轻工业学院禹州校区是禹州市颍北区高校科教园重点项目,位于药城路以东,禹州森林植物园以西,北干渠以南,大学路1号,一期占地面积536亩。如今,学校如期交付使用,禹州也迎来历史上第一所公办本科高校。

郑州轻工业大学禹州校区(禹州基地)主要功能定位是陶瓷艺术和陶瓷材料研究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科技创新与开发基地、技术成果转化与中试基地。禹州基地将按照“总体定位、逐步到位”原则进行建设,设立大学生工程实训中心、“双创”空间、陶瓷艺术研究中心、陶瓷材料研究中心、河南省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和河南省食品生产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中试及成果转化基地等高端平台。

郑州轻工业大学禹州校区座落在中国陶瓷文化之乡、钧瓷之都河南省禹州市颍北新区画圣路北段,南邻三千亩天然大氧吧禹州森林植物园,北临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郑州轻工业大学禹州校区与许昌陶瓷职业学院在一个校区(共同使用校内设施)郑州轻工业大学禹州校区规划占地926亩。学院发展得到了禹州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占地546亩的新校区一期、二期已建成。

学院建立了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训大楼、科技楼、图书馆、礼堂建筑面积共达12万多平方米。学院建有多个实验室,有专用的校内实习工厂及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拥有先进的电教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网络系统;有设施良好的公寓式学生宿舍、食堂、400米标准塑胶体育运动场;图书馆建有专用电子阅览室,可供500多人同时阅览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0个二级学院,开办66个本科专业。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学校校标是双圆形徽标,外环由郑州轻工业大学英文名称和中文校名构成。内环以“LIGHT INDUSTRY”(轻工业)和“UNIVERSITY”(大学)的首字母“L”和“U”为基本象形元素,变形为两只哺育和反哺的飞鸟形象,同时又有内形象征人才、外形象征育人环境的寓意,表达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的办学宗旨。

学校校徽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佩戴的是红底白字,学生佩戴的是白底红字。

学校校旗底色为正红色,旗面左上侧为金黄色校标,旗面正中为金黄色中文校名。

精神文化

校训

为之则易,不为则难

校训“为之则易,不为则难”出自清代学者彭端淑一篇文

校训石

章《为学》,原文是:“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校训体现出学校在改革发展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时刻警示、导向他们在谋求更大的发展过程中要敢为、勇为、善为,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校训也激励广大同学不畏困难,勇于进取,不断完善自己,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校不断加强教育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工作研讨会、培训班,认真学习《教育法[1]》、《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大家对做好德育工作重要意义的思想认识,班主任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明显提高;学校定期对青年班主任进行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方法;学校坚持强调德育工作是全体教职工的职责,形成了“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体制[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