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醉在了篁岭(明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醉在了篁岭》中国当代作家明然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醉在了篁岭

走进篁岭,沐浴清新。山顶人家,一“晒”闻名。

暮春时节,我独自驾车二百余公里来到了婺源篁岭,醉在了篁岭。

去篁岭,我并不是随大流去自驾游的,而是冲着对“晒秋人家”的某种好奇与向往,便怀揣一种对“幽篁”深处的神秘探寻而来的。

记得《战国策·燕策》上是这样记载的:“蓟丘之植,植于汶篁”。也就是说,蓟丘是燕都所在之地。蓟丘所种植的竹子,都是来自于齐王汶上的竹子也。因此,南朝裴骃裴龙驹先生在注解史记时,就曾经引用东晋史学家徐广的说法称“竹田曰篁”。

又据晋代戴凯之的《竹谱》记载:“篁竹坚而促节,体圆而质坚,皮白如霜粉,大者宜行船,细者可为笛”。

更有《楚辞·山鬼》中是这样叙述的:“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 飘兮神灵雨”。这些话的意思是说:这竹林深处,暗无天日啊,这险峻道路啊让我独自来迟。如今,我孤身一人伫立在山巅,看云海苍茫,随 意舒卷,情怀鼓荡。山色幽暗的高岭间,白昼如夜般黑,听东风狂舞,神灵降雨。痴痴地等着你到我身边来啊,我的爱人。鲜花总会有凋谢的 时候,又有谁能够永葆那不败的花季呢?为了你,我已经忘却了归去。

了解了以上的这些文字,这才越发激起了我要游历篁岭的兴趣。

那天的中午时分,我终于来到了篁岭。篁岭,顾名思义是一座漫山遍野长满了篁竹的,高山深处的雄伟峻岭,而篁岭村则是躺在石耳山怀里, 赣东北地区最为独特,以“晒”闻名,极具典型的山间民居村落。

爬到了山顶,住在了由一簇簇,一排排篁竹缠绕,枯藤老树掩映下的,原始而又古朴,苍老又不乏现代气息装点的村子里,开始了我的这一番 寻觅。

古往今来多少年,风侵霜袭,雨打雪埋的日子,村民们早已习惯了用平常而又淡然的心态,来跟脚下这崎岖不平的地形和道路打交道。他们在 建造房屋的过程中,取“柴方水便”之意,围绕山中水系的自然流向,成扇面地跟着流水的脚步,呈阶梯形地将粉墙黛瓦的房子建在了地无三 尺平,有着近百米落差的山坡上,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间,挂在了篁岭的山崖上。站在对面高高的山岗上看篁岭,好似瑶台落凡尘,怎不令人 沉醉向往?

行走在篁岭,就让我邂逅了长短各异,粗细有别的“晒浪”。村子里,家家户户房前檐下伸出去的一根根,一排排黝黑的“晒浪”,仿若山里 男子壮实有力的臂膀,似海浪铺陈在层层叠叠的屋顶之上,蔚为奇观。

徜徉在篁岭,还让我邂逅了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晒筐”。屋檐下,层层叠叠的晒浪上铺陈出去一只只,一对对橙黄的“晒筐”,好似篁岭 女人圆润饱满的山峰,若玉乳展露在自家心爱的男人面前,堪称经典。

只要是生活在篁岭的人,他们的一生就跟“晒”字结了缘,就会不离不弃,相伴终生。在过去物资贫乏的年代,篁岭人过着那种自耕自给,却 不能自足的日子里,就只好春天水笋蕨菜夏天绿豆、黄花秋天晒辣椒、茄子;冬天晒冬笋、谷子与丝麻等等的东西。他们在上一个季节里,要晒好下一个季节里备用的食物,以备他们的不时之需。在上一年里,要各自备足下一年里渡过春荒时的物资供应,不然的话,全家人就都得跟着一起饿肚子了……

男人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晴耕雨读,默默地享受着大山的慷慨赐予;女人们则是生儿育女,浆染缝补,洗洗晒晒, 伴着大大小小的晒筐,烟熏火燎自己的一生。犹如摆放在圆圆晒筐里的物事,由光鲜、丰润、饱满而渐趋枯瘦、干瘪、苍老,在“晒”字中慢 慢地老去。

漫步在夜色中的篁岭,我想到了的很多很多。但是,令我没想到的是处在经济大潮前沿的篁岭山村,在夜幕下竟然是这般出奇地寂静安然,她 仿若劳累了一天的晒娘,静静地躺在男人的怀里睡着了,脸上却挂着甜蜜幸福的微笑。

我独自带着相机穿行在篁岭的天街与小巷之间,看天上的星辉闪耀,月色正好;听村中虫鸣墙角,猿啼于野,不禁情感的波涛汹涌而起,难以 抑制自己奔腾的思绪。觉得这里虽然是空山人寂,但却依旧是灯火辉煌,半点也不觉得孤独与凄冷。偶尔有一两位游人走过,艳丽的色泽给静 谧的山村注入一种活力四射的感觉,动感了寂寞的夜。

突然,于静寂中的远处传来动人的笛箫声,笛声伴着哗哗的流水声从岭头上滚落下来,跌进了我的耳鼓,钻进了我的心里,令我好一阵迷醉。

我不由循声找去,原来是查记酒坊的老板正在亮着灯火的后窗边吹笛呢。他也许是因为白天陪我闲聊了篁岭人家的许多故事,怕我的理解和消 化尚不彻底吧?便有意识地站在那里用笛音来启发我的思维,以便了解的更加透彻,抑或是用笛声来给我作伴,想让我忘了离家后的短暂孤 寂?一念及此,我不由得即兴大声地吟诵起:“夜色掩山乡,篁岭似画廊。漫步村巷里,春思如秋长”的小令来唱和于他,以表我内心对他的 浓浓谢意。

原来,这动人的笛声滚过层层的屋瓦,跌宕在晒浪间,荡漾在村巷里,晃动在石阶之上,竟也能使得篁岭的夜,亦如查记的陈年老酒般醇绵爽 朗,味香悠长。这时的我,仿佛喝醉了酒般地痴痴伫立在天街的拐角处,静静地享受着天籁般的梵音,忘了自己的存在。

在夜色中游离出来,我来到了《三清媚》的篁岭写作营地。营长诗燕女士要求我为她们的《三清媚》写下几句祝福语时,我的眼前是黑色的夜 以及霓虹闪烁的光影,还有那不时打门口飘过的新潮,沉吟良久,我提笔涂鸦道:“文字是无色的,文学是有味的。用无色的文字锻造有味的 文学,是每个作家的心灵与精神追求”!我期望每一个钟情文字的人们,怀揣虔诚与敬畏,以创作的生活姿态融入生活,一如篁岭的“晒”, 将美好的事物表现出来。

因为喜欢,我醉在了篁岭。 [1]

作者简介

明然,原名余略逊,别号怡然散人,蠡水客。1962年8月生,江西省都昌县芗溪乡千博里村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