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釘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釘螺

中文學名:釘螺

拉丁學名:Oncomelania hupensis Gredler

:動物界

:腹足綱

亞綱:前腮亞綱

:中腹足目

:蓋螺科

:釘螺屬

釘螺屬軟體動物,有雌、雄之分,水陸兩棲,由螺殼和軟體兩部分組成,軟體部分的前部為頭、頸、足和外套膜,後部是內臟;表面有縱肋者稱"肋殼釘螺",殼長約10毫米,寬約4毫米,生存於湖沼或水網地區;殼面光滑者為"光殼釘螺",比肋殼釘螺稍小,長、寬分別為6毫米和3毫米,多見于山丘地區。

釘螺是血吸蟲的主要中間宿主。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釘螺

拉丁學名:Oncomelania hupensis Gredler

:動物界

:腹足綱

亞綱:前腮亞綱

:中腹足目

:蓋螺科

:釘螺屬

分布區域:棲息於淡水水域但水陸兩棲

目錄 1基本介紹 2分布範圍 3生存環境 4相關信息 5治療 摺疊編輯本段基本介紹

​釘螺(Oncomelania hupensis Gredler,1881)隸屬於腹足綱(Gastropoda)、前腮亞綱(Prosobranchia)、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蓋螺科(Pomatiopsidae)、釘螺屬(Oncomelania Gredler),它是日本血吸蟲唯一的中間宿主。棲息於淡水水域但水陸兩棲。個體小、殼高約10毫米、寬3-4毫米。外形成尖圓錐形。殼面光滑或有粗、細縱肋。殼口呈卵圓形,外唇背側有隆起唇嵴或無。肉可食。

摺疊編輯本段分布範圍 釘螺分布亞洲東部和東南亞。我國內地僅有湖北釘螺一種,有5個亞種--湖北釘螺指名亞種(O.h.h .Gredler)廣泛分布於長江中下游流域及廣東、浙江兩省;多棲息於地勢低洼、平原地區。釘螺丘陵亞種(O.h.fausti Bartsch)分布於長江中下游海拔較低山丘地帶,但江蘇省東台、大豐沿海也有分布;釘螺福建亞種(O.h.Tangi Bartsch)分布於福建東南沿海低山地帶;釘螺廣西亞種(O.h.quangxiensis Liu et al.)分布於廣西北部,海拔200-400米保水性差的薄砂及山溝亂石中。釘螺滇川亞種(O.h.robertson Bartsch)分布於我國四川、雲南省海拔在400-1000m,在2400m處也有分布,棲息於灌溉溝或山坡草灘。它們的分布與血吸蟲流行區一致。因此有釘螺孳生的地區,基本上都有血吸蟲病流行,所以來自外地感染的患者,不可能在無釘螺地區傳染。

血吸蟲的學名是裂體吸蟲,寄生人體的重要蟲種有日本血吸蟲、曼氏血吸蟲、埃氏血吸蟲及湄公血吸蟲。 中國僅有日本血吸蟲,其雌雄異體。雄蟲粗短,平均體長16mm,呈乳白色。雌蟲細長,前端纖細,平均體長20mm,蟲體後部因腸管內充滿被消化的血紅蛋白而呈暗褐色;雌蟲常處於雄蟲的抱雌溝內,呈合抱狀態,兩者合抱寄生於人及儲存宿主牛、羊、豬、鼠、兔等哺乳動物的肝門靜脈和腸繫膜靜脈系統中。兩性成蟲體表部分或全部具有小結節或棘狀突起,口與腹吸盤位於蟲體前端,蟲體借吸盤吸附於靜脈內壁,通過口與腹吸盤的一吸一離逆血流匍匐移行至腸粘膜下層的靜脈末梢,在該處交配產卵,蟲卵呈橢圓形,淡黃色,卵內含有毛蚴。 毛蚴分泌溶組織物質透過卵殼,破壞血管壁導致周圍組織炎症、壞死,並刺激腸蠕動加強,引起腹內壓、血管內壓變化,部分蟲卵隨壞死組織向腸腔潰破,混於糞中排出宿主體外,與水接觸後在25℃~30℃的條件下孵出毛蚴,毛蚴浮游於水中,遇中間宿主釘螺時,即主動侵入螺體,經母胞蚴、子胞蚴系列的發育和增殖,最後陸續形成許多尾部分叉的尾蚴,分期分批逸出螺體,常浮於水面。

[1][2] 尾蚴為血吸蟲的感染階段,當人畜接觸疫水時,尾蚴以口、腹吸盤附着皮膚,穿刺腺分泌溶蛋白酶類物質溶解皮膚組織,並迅速脫尾侵入皮膚轉變為童蟲。童蟲經微血管或淋巴管入靜脈,隨血流經右心、肺、左心進入體循環,其中部分到腸繫膜靜脈,隨血流移行到肝內門靜脈系統分支,發育為成蟲後再逆行到腸繫膜靜脈中定居。尾蚴侵入宿主24天後,雌蟲開始產卵,一條雌蟲每日產卵1000個左右,5周後宿主糞便中可出現蟲卵。血吸蟲成蟲在人體內可存活10年~20年之間。

摺疊編輯本段生存環境 釘螺孳生環境可分為三類:

湖沼型:主要分布於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等省的長江沿岸和湖泊周圍,存在着大片冬陸夏水的洲灘,以及珠江下游小片地區。釘螺分布面積大,呈片狀分布。

水網型:主要分布於長江三角洲地帶。水系有河道及灌溉溝組成,縱橫交錯,密如蛛網。釘螺沿河岸分布,多棲息於水線上、下各1米範圍內的湖堤岸上和水中。

山丘型:主要分布於我國四川雲南廣西福建台灣以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山區。釘螺按水系分布,分布廣、環境複雜。

釘螺有5-6毫米長,個頭只是管螺的1/3。

摺疊編輯本段相關信息 血吸蟲蟲卵隨同病人或病畜的糞便排入水中,卵內的毛蚴成熟孵化,破殼而出,以後鑽入釘螺體內,經過母胞蚴及子胞蚴階段後,大量尾蚴發育成熟,並遊動於水中。當人畜與疫水接觸時,尾蚴借其頭腺分泌的溶組織酶作用和其肌肉收縮的機械運動,很快鑽入皮膚(或粘膜)並脫去尾部變為童蟲。童蟲經小靜脈或淋巴管進入血液循環,再經右心而到達肺。以後由肺的毛細血管經肺靜脈而入大循環向全身散布。只有進入腸繫膜靜脈的童蟲,才能繼續發育為成蟲,其餘多在途中夭折。通常在感染尾蚴後3周左右即可發育為成蟲,雌雄成蟲交配後即可產卵。蟲卵隨門靜脈血流順流到肝,或逆流入腸壁而沉着在組織內,約經11天左右逐漸發育為成熟蟲卵,內含毛蚴。腸壁內的蟲卵可破壞腸粘膜而進入腸腔,並隨糞便排出體外,再重演生活周期。蟲卵在組織內的壽命約為21天左右。雌雄合抱的成蟲在人體內的壽命一般為3~4年。

當人接觸含有血吸蟲尾蚴的水時,尾蚴迅速吸附在人的皮膚上,約經10~20秒鐘,尾蚴即穿過皮膚進入人體內,人於是就感染了血吸蟲。血吸蟲卵隨人糞落入水後,在適宜的溫度和水質條件下,經過一定時間,蟲卵孵出毛蚴,毛蚴周身長有許多纖細的毛,可以運動,當遇到水中一種叫「釘螺」的螺螄後,毛蚴即從其向外伸出的軟體部分鑽入,並在釘螺體內發育繁殖為大量尾蚴。成熟尾蚴並不久留在釘螺體內,但必須在有水的情況下才能從螺體逸出,當釘螺在水中或在有水珠的植物莖葉上爬行時,尾蚴便離開螺體進入水中,此時,如果人下水(如在湖區捕魚、打湖草、抗洪、救災等)或赤腳走在鄉間的田埂上,就有感染血吸蟲的可能。血吸蟲尾蚴主要經皮膚侵入人體。但據調查,喝含有尾蚴的生水也可感染血吸蟲,可能提示尾蚴或可通過口腔粘膜進入人體。弄清了釘螺、尾蚴、水體與人幾個方面的相互聯繫,就不難懂得血吸蟲是怎樣傳播的以及人與人接觸是不會染上血吸蟲病的道理。

摺疊編輯本段治療 摺疊對症療法 急性期持續高熱病人,可先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解熱劑緩解中毒症狀和降溫處理。對慢性和晚期患者,應加強營養給予高蛋白飲食和多種維生素,並注意對貧血的治療,肝硬變有門脈高壓時,應加強肝治療,以及外科手術治療。患有其他腸道寄生蟲病者應驅蟲治療。

摺疊病原治療 (1)吡喹酮本藥目前為治療血吸蟲病的首選藥物,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輕、口服、療程短等優點。對幼蟲、童蟲及成蟲均有殺滅作用。對急性血吸蟲病臨床治療治癒率很高。副作用少而輕,可有頭昏、乏力、出汗、輕度腹疼等。

(2)蒿甲醚和青蒿琥酯也可用於治療血吸蟲病。

摺疊血吸蟲病 人們要預防血吸蟲病的再次發生必須做到一下幾點:

血吸蟲病圖冊

1. 不要觸有血吸蟲病的水源。

2. 積極治療病人、病畜、減少傳染源。

3. 消滅釘螺。

4. 管好水源,不喝生水。

只要做到以上幾點,就可以預防血吸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