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元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元赟(1587—1671),中国杭州馀杭人,[1]原名珦,字义都,号芝山,另有虎魄道人, 既白山人。 是中国明清之际杰出学者、诗人,文武双全,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日本柔术之父 来自每日头条

简介

陈元赟生于浙江杭州府馀杭(今杭州),祖籍河南禹州。小时候陈元赟好学,通诗文、书法, 十八岁时他因科举落榜,从此浪迹天涯,以读书、作文、写字、绘画自娱。为了生活,陈元赟在家乡邻近的村子以制陶和青瓷闻名,开始拜师学习。但陈元赟不甘心一辈子待在家乡,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他告别家乡,踏上游学之旅。27岁时更到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习武术和制陶术,并负责管理寺内陶器、药材,对医药、针灸、气功、食疗都颇有研究。

定居日本

1619年 (明万历四十七年),陈元赟随商旅东渡日本, 因病留下疗养,他自学日语并教授书法谋生。不久陈元赟被德川家康的第九个儿子,尾张藩主德川义直招至幕下教授其书法、诗文,主持、并传授烧窑制陶技艺,陶法精致,独具风格,称“元赟烧”,尤以茶器为上品,对日本茶道有很大影响。[2]

明朝灭亡后,他决心留在日本生活,并娶了日本妻子,生了一个儿子。陈元赟在异乡不忘自己是中国人,多次题款自署他自称《大明武林人》,并以故乡馀杭芝山、既白山取号。

陈元赟在日流寓52年期间,先后寄居长崎江户名古屋等地,与各阶层各行业人士广泛交往。在文学上,陈将中国公安派文学主张和创作在日本传播。对日本文学革新起积极作用。

柔道鼻祖

1625年,陈元赟到江户(即东京)国正寺开始教授寺中僧侣少林武功。[3] 在住寺期间,陈元赟遇到当地众多浪人挑衅,陈元赟以一己之力, 以柔克刚击退他们。刚好这情形被寺的三位武士看见, 于是三位武士说服了陈元赟,并拜于门下学习中国武术,陈元赟传授“大明擒人术”于三人。这就是“陈门三浪士”的福野正胜三浦义辰矶贝次郎。此后三人苦心钻研,通其蕴奥,遂各成宗派,遍传弟子,逐渐形成日本柔道,国昌寺也成为日本柔道中心。福野的一个名为寺田平的徒弟,尤为勤奋好学,还在学习中不断揉和陈元赟所传授拳法而产生的各种流派的特点,经过研究摸索,创立了著名的“起倒流”柔术。

所以,日本人至今仍称陈元赞为“起倒流” 柔术的始祖。 如今屹立于日本东京的《起倒流拳法碑》上便明确写道:“拳法之有传也,自投化明人陈元赟而始。” 东京三田四丁目的曹洞宗寺庙正山寺有 “ 陈元赟先生之碑”,上面有小字“文武之德万世传”。名古屋平和公园的建中寺内,也有墓碑刻有“明国武林既白山陈广学元赟”、“既白山人游息之处”的字样。[4]

书法绘画

陈元赟所著的《长门国志》把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方志学传播到了东瀛。他的《升庵诗话》,《元元唱和集》阐发公安派文学理论和创作。这些著作对日本文学都曾发生过深刻影响。

陈元赟也把袁宏道的《瓶史》介绍到日本,成为日本花道的“教科书”,形成了大行其道的“宏道流”。

著作

《虎林诗人集》
《既白山人集》
《升庵诗话》
《老子经通考》
《元元唱和集》
《陈元赟书牍》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