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浦莲近拍·铅霜初褪凤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images/2/23/%E9%9A%94%E6%B5%A6%E8%8E%B2%E8%BF%91%E6%8B%8D%C2%B7%E9%93%85%E9%9C%9C%E5%88%9D%E8%A4%AA%E5%87%A4%E8%91%86.jpeg)
陈允平故里老街美景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隔浦莲近拍·铅霜初褪凤葆》是南宋末年著名词人陈允平的作品之一。
陈允平是格律派[1]词家。青年时代即与张枢、李彭老及周密等酬唱。词学周邦彦,刻意摹仿。《西麓继周集》120余首,皆和清真词韵。《日湖渔唱》又喜改换韵脚的平仄,可见其精于审音。填词以平正和雅、清婉绵丽为特色。
所作《西湖十咏》颇见寄托。如御苑烟花,宫斜露草,几度西风弹指。(〔齐天乐〕《南屏晚钟》)等,伤时念乱,凄恻感人。其他如琴心不度春云远,断肠难托啼鹃(〔绛都春〕)、玉宇无尘凉似水,销不尽,许多情(〔糖多令〕),或疏或密,并饶风致。陈词偏重艺术形式,颇为清代浙派词人所推崇。
“ |
铅霜初褪凤葆。碧旆侵云窈。万绿伤春远,林幽乐、多禽鸟。斜阳堤畔草。游鱼闹。暗水流萍沼。翠钿小。凉亭醉倚,接罗巾、任敧倒。月明庭树,夜半鹊飞惊晓。隔岸苹乡梦渐到。吹觉。一襟风露尘表。 |
” |
— [南宋]陈允平 |
生平简介
陈允平出身官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但科举不利,仕途不进。一生只做过几任小官,时间都不长,大部分时间都漫游吴越,闲看山水,多旅居钱塘。宋理宗景定年间(1260-1264)参与杨缵、张枢等组织的临安吟社[2],互相唱和,在景定四年(1263)创作了著名的“西湖十咏”。
宋恭宗德祐时(1275-1276)为沿海制置参议官。宋帝昺祥兴元年(1278)被仇家告发“约苏刘义谋复宋”,遭围捕,被同官袁洪救出。当时事件的全过程在袁桷《先大夫行述》一文中有详细记载。出狱后陈允平闭门不出,扁其所居山中楼曰“万叠云”。
入元后,应征北上元大都,后不受管,放还。北上、南归的具体时间均不详。尚未南归之时,好友周密和[[[王沂孙]]各有[高阳台]词怀之。陈允平没有参加《乐府补题》的唱和,南归后也没有再和故友来往,隐居山中而卒。卒后,好友张炎有[解连环]词悼之
视频
隔浦莲近拍·铅霜初褪凤葆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格律派,个人图书馆,2017-03-28
- ↑ 南宋西湖吟社文人的结盟及词史意义,道客巴巴,201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