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W.萨默塞特·毛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内容简介
★同名电影《面纱》小说原著
★爱、幻灭、生死、背叛、别离
★毛姆最具争议作品
★女性精神觉醒经典读本
★毛姆剖析人性三大力作——《刀锋》《面纱》《人性的枷锁》
容貌娇美而又爱慕虚荣的英国女子凯蒂,为了避免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生性孤僻的医生瓦尔特·费恩的求婚。她离开了上世纪20年代伦敦浮华而空虚的社交圈,随瓦尔特远赴神秘的东方殖民地——香港。
对婚姻感到不满和无趣,凯蒂开始悄悄与令她芳心摇动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面对不忠的妻子,瓦尔特决定举家前往霍乱横行的中国内地行医。在遥远美丽的异乡,他们每天与死亡和绝望擦身而过,经历了从未体验过的情感波澜……
在爱情、背叛与死亡的漩涡中挣扎的凯蒂,亲历了幻想破灭与生死离别之后,终将生活的面纱从她的眼前渐渐揭去,从此踏上了不悔的精神成长之路。
作者简介
W.S.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曾先后就读于坎特伯雷的国王学校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后到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
他的首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于1897年发表。1915年,他的杰作《人性的枷锁》问世,1919年《月亮与六便士》的出版确立了他作为长篇小说家的地位。他的其他著作有长篇小说《刀锋》、《面纱》,旅行札记《在中国屏风上》,及各种散文、短篇小说集等。1903—1933年期间,他创作了近30部剧本,深受观众欢迎。
毛姆被公认为20世纪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之一,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他的小说机智、幽默,常在讥讽中潜藏对人性的怜悯与同情。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54年,英王授予他“荣誉侍从”的称号。
原文摘录
我知道你愚蠢、轻浮、没有头脑、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的目标和理想即庸俗又普通,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二流货色,但是我爱你。想一想真是好笑,我竭力去喜欢那些讨你喜欢的东西,忍受折磨也要对你隐瞒起自己,实际上我并不无知粗俗、不爱传播丑闻也不愚蠢。我知道你何等害怕智慧,使尽我所能让你觉得我是个大傻瓜,跟你认识的掐人一样。我知道你嫁给我只图一时利益,我是那样爱你,我不在乎。 “那你为什么跟我说,她在你眼里一文不值呢?” “我可从来没说过,只说我跟她没有爱情。我们好多年都不在一起睡了,除了偶尔几次,比如圣诞节那天,或者她临回娘家的前一天,还有她回来的那天。她不是喜欢做这类事情的女人,但我们一直是非常好的朋友。我可以这样告诉你,我依赖她的程度超过任何人的想象。
书评
刘瑜这样写毛姆,“读他的小说,很像和一个普通老头子喝茶,边喝边听他讲自己身边的琐事。这大约也是为什么很多评论家视他为‘二流作家’的原因。他的小说里,技巧性、创新性的东西太少了。”身边有朋友也这样和我谈起过毛姆,他在我心里只是二流,一流是卡夫卡、列夫·托尔斯泰。我问朋友,最喜欢毛姆的哪本书。他回答,《面纱》。这样的回答真是符合刘瑜的判断。毛姆在《面纱》的序言里写道,“我想这是我唯一一部由故事情节而不是人物形象为契机发展而成的小说。”毛姆擅长写人心,人们喜爱他,常常是因为那些聪明、刻薄的对话,而不是这是怎样的故事。至少我如此。
毛姆于我,实在太亲切了。他的小说里,男主角总是一副自恃清高、看透一切的样子,带着嘲讽的表情,斯特里克兰德这样,拉里如此,费恩医生亦是。而他笔下的女性角色,常常是庸俗、物质、愚蠢,而且还要被男主人公刻薄地讥讽一番。可真奇怪,对于毛姆,我甚至不羞于承认我就是那样肤浅庸俗的女人!是啊,我就是!作为女性,看《月亮和六便士》,心里常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深觉那些刻薄言辞戳中要害——我从未被人这样批评,但事实上我就是那样的女人啊。
理想者喜欢毛姆,是因为他的男主人公们,总是在不顾一切追寻理想,不惜一切。而女性读者喜欢毛姆,因为爱情仅仅在那些充满讥讽的对白里稍稍带到,就和她们产生入骨的共鸣了。《面纱》里没有什么宏大的理想,这是一个爱情故事。电影里有一些让人心理上舒适度高的婚外情,如《廊桥遗梦》、《卡萨布兰卡》、《英国病人》……中国相对较少,《玻璃之城》尚要背着道德枷锁,不伦恋情即便是真爱也总千夫所指万人唾骂。《面纱》也和婚外情有关。由于情节相对完整,它以真正小说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不单纯依靠人物形象的建立,读者的阅读感受可能会更好些。书也薄些。重要的是,这个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中国,读起来当然更流畅。
电影我看过,诺顿很帅,黄秋生不俗,只是鲜有电影能超越原著,媲美亦难。书中的瓦尔特是怎样的人,他知道妻子的婚外情后这样说,“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后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为了欣赏你所热衷的那些玩意我竭尽全力,为了向你展示我并非不是无知、庸俗、闲言碎语、愚蠢至极,我煞费苦心。我知道智慧会令你大惊失色,所以处处谨小慎微,无比表现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样傻瓜。我知道你仅仅为了一己之私就和我结婚。我爱你如此之深,这我毫不在意。据我所知,人们在爱上一个人却得不到回报时,往往感到伤心失望,继而变成愤怒和尖刻。我不是那样。我从未奢望你来爱我,我从未设想你会有理由爱我,我也从未认为自己惹人爱慕。对我来说能被赐予机会爱你就应心怀感激了。”
这是我书中最喜欢的一段话,按照毛姆最擅长的方式,一席话便瞧出了这个人。他聪明,但不随意卖弄自己的聪明,总是在迎合他打心底里轻视却又深爱的妻子。我就是因为这段话才爱上瓦尔特,还有另一句,凯蒂问他当时明知道她(与奸夫)在房内,为什么不冲进去,至少可以打他一顿。瓦尔特回答,“或许是源于一种古老的品格,我因高傲而不屑武力。”他如此清高。
可惜电影里的人物塑造并没有这样刻薄,深情倒是有一万分,聪明应该只有三四分。这样的男人太笨。女人是很敏感的,难保她心里早就领会到他的轻视,尽管她不够聪明。很久之后,凯蒂的回答也很漂亮,“我觉得你对我有失公正,因为我愚蠢、轻佻、虚荣,你就责备我,这对我是不公平的。我就是被这样教养长大的,我身边所有的女孩都是如此……你不能因为一个人不喜欢交响音乐会,就责备他不会欣赏音乐。你不能强求我不具备的东西。否则对我就是不公平。我从来没有欺骗过你,假装我会这会那。我有的仅仅是可爱漂亮,天性活泼。你不能指望到集市的货摊买上珍珠项链和貂皮大衣,你是去那儿买锡做的小号和玩具气球的。”凯蒂没有爱上瓦尔特,当然不是她的错。瓦尔特爱上的原本就是这样肤浅的女人,他原本就清楚这点,却还是疯狂得爱上不是吗?凯蒂则很无辜,面对的永远都是礼貌克制、隐藏聪明天性、寡言沉默的丈夫,隔着面纱的丈夫。她要怎么去爱那些虚假的并不真诚的品质。
大部分女人天生具备肤浅庸俗的品德,热爱物质,买漂亮衣服穿漂亮鞋子,喜欢攀比,热衷于流言蜚语和说三道四,对别人品头论足,虚荣。在感情里盲目冲动,不够聪明。如果看不清这一点,倒不如像毛姆叔叔一样,爱男人好了(男人当然也有那些自大、狂妄、幼稚的坏品质)。我想,毛姆是同性恋,那他与女人,要么是精神上的同盟,要么就是情敌了。或许因此,他才拿捏女性心理如此精准。
女人到底会不会因为男人的美好品质就爱上他?原著里,凯蒂不会,但是中国女人则会。电影里,中国女人那句“因为你是好人”,给之后凯蒂爱上瓦尔特做了铺垫。电影到底是温情多了。她最终还是爱上他了,虽然他死了。但小说不是这样,毛姆不是要给一个温情的大结局,凯蒂最后想要寻求的只是原谅,她说的是,“我们并没有彼此相爱,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朋友。”最悲剧的就是,凯蒂从始至终都没有爱上瓦尔特。而瓦尔特,他最后说的是,“死的却是狗。”他承认最初带她到那个霍乱的中国内地霍乱区,只是为了报复。凯蒂曾经问瓦尔特,“你为什么鄙视自己?”他回答,“因为我爱你。”爱她甚至令瓦尔特羞耻。
电影里做得很好的一点,就是突出霍乱和战争的背景,政府缺席、人情冷漠、愚昧无知、松散的景象,贴合了无数个苦难时期的中国。或许电影把“救赎”的主题放在灾难上,而不是凯蒂与父亲的和解和自我救赎。小说里透出来的是一股爱和救赎,电影则只剩下爱了。但是温情脉脉才是好电影,如果尖锐毫不客气,就是小说了。想必毛姆叔叔也不会见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