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面紗(W.薩默塞特·毛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同名電影《面紗》小說原著

★愛、幻滅、生死、背叛、別離

★毛姆最具爭議作品

★女性精神覺醒經典讀本

★毛姆剖析人性三大力作——《刀鋒》《面紗》《人性的枷鎖》

容貌嬌美而又愛慕虛榮的英國女子凱蒂,為了避免自己變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生性孤僻的醫生瓦爾特·費恩的求婚。她離開了上世紀20年代倫敦浮華而空虛的社交圈,隨瓦爾特遠赴神秘的東方殖民地——香港。

對婚姻感到不滿和無趣,凱蒂開始悄悄與令她芳心搖動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面對不忠的妻子,瓦爾特決定舉家前往霍亂橫行的中國內地行醫。在遙遠美麗的異鄉,他們每天與死亡和絕望擦身而過,經歷了從未體驗過的情感波瀾……

在愛情、背叛與死亡的漩渦中掙扎的凱蒂,親歷了幻想破滅與生死離別之後,終將生活的面紗從她的眼前漸漸揭去,從此踏上了不悔的精神成長之路。

作者簡介

W.S.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曾先後就讀於坎特伯雷的國王學校和德國海德堡大學,後到倫敦聖托馬斯醫院學醫,並取得外科醫師資格。

他的首部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於1897年發表。1915年,他的傑作《人性的枷鎖》問世,1919年《月亮與六便士》的出版確立了他作為長篇小說家的地位。他的其他著作有長篇小說《刀鋒》、《面紗》,旅行札記《在中國屏風上》,及各種散文、短篇小說集等。1903—1933年期間,他創作了近30部劇本,深受觀眾歡迎。

毛姆被公認為20世紀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最廣、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之一,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作家」。他的小說機智、幽默,常在譏諷中潛藏對人性的憐憫與同情。1952年,牛津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1954年,英王授予他「榮譽侍從」的稱號。

原文摘錄

我知道你愚蠢、輕浮、沒有頭腦、但是我愛你、我知道你的目標和理想即庸俗又普通,但是我愛你。我知道你是二流貨色,但是我愛你。想一想真是好笑,我竭力去喜歡那些討你喜歡的東西,忍受折磨也要對你隱瞞起自己,實際上我並不無知粗俗、不愛傳播醜聞也不愚蠢。我知道你何等害怕智慧,使盡我所能讓你覺得我是個大傻瓜,跟你認識的掐人一樣。我知道你嫁給我只圖一時利益,我是那樣愛你,我不在乎。 「那你為什麼跟我說,她在你眼裡一文不值呢?」 「我可從來沒說過,只說我跟她沒有愛情。我們好多年都不在一起睡了,除了偶爾幾次,比如聖誕節那天,或者她臨回娘家的前一天,還有她回來的那天。她不是喜歡做這類事情的女人,但我們一直是非常好的朋友。我可以這樣告訴你,我依賴她的程度超過任何人的想象。

書評

劉瑜這樣寫毛姆,「讀他的小說,很像和一個普通老頭子喝茶,邊喝邊聽他講自己身邊的瑣事。這大約也是為什麼很多評論家視他為『二流作家』的原因。他的小說里,技巧性、創新性的東西太少了。」身邊有朋友也這樣和我談起過毛姆,他在我心裡只是二流,一流是卡夫卡、列夫·托爾斯泰。我問朋友,最喜歡毛姆的哪本書。他回答,《面紗》。這樣的回答真是符合劉瑜的判斷。毛姆在《面紗》的序言裡寫道,「我想這是我唯一一部由故事情節而不是人物形象為契機發展而成的小說。」毛姆擅長寫人心,人們喜愛他,常常是因為那些聰明、刻薄的對話,而不是這是怎樣的故事。至少我如此。

毛姆於我,實在太親切了。他的小說里,男主角總是一副自恃清高、看透一切的樣子,帶着嘲諷的表情,斯特里克蘭德這樣,拉里如此,費恩醫生亦是。而他筆下的女性角色,常常是庸俗、物質、愚蠢,而且還要被男主人公刻薄地譏諷一番。可真奇怪,對於毛姆,我甚至不羞於承認我就是那樣膚淺庸俗的女人!是啊,我就是!作為女性,看《月亮和六便士》,心裡常有恍然大悟的感覺,深覺那些刻薄言辭戳中要害——我從未被人這樣批評,但事實上我就是那樣的女人啊。

理想者喜歡毛姆,是因為他的男主人公們,總是在不顧一切追尋理想,不惜一切。而女性讀者喜歡毛姆,因為愛情僅僅在那些充滿譏諷的對白里稍稍帶到,就和她們產生入骨的共鳴了。《面紗》里沒有什麼宏大的理想,這是一個愛情故事。電影裡有一些讓人心理上舒適度高的婚外情,如《廊橋遺夢》、《卡薩布蘭卡》、《英國病人》……中國相對較少,《玻璃之城》尚要背着道德枷鎖,不倫戀情即便是真愛也總千夫所指萬人唾罵。《面紗》也和婚外情有關。由於情節相對完整,它以真正小說的形式呈現出來,並不單純依靠人物形象的建立,讀者的閱讀感受可能會更好些。書也薄些。重要的是,這個故事的背景發生在中國,讀起來當然更流暢。

電影我看過,諾頓很帥,黃秋生不俗,只是鮮有電影能超越原著,媲美亦難。書中的瓦爾特是怎樣的人,他知道妻子的婚外情後這樣說,「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勢利、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為了欣賞你所熱衷的那些玩意我竭盡全力,為了向你展示我並非不是無知、庸俗、閒言碎語、愚蠢至極,我煞費苦心。我知道智慧會令你大驚失色,所以處處謹小慎微,無比表現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樣傻瓜。我知道你僅僅為了一己之私就和我結婚。我愛你如此之深,這我毫不在意。據我所知,人們在愛上一個人卻得不到回報時,往往感到傷心失望,繼而變成憤怒和尖刻。我不是那樣。我從未奢望你來愛我,我從未設想你會有理由愛我,我也從未認為自己惹人愛慕。對我來說能被賜予機會愛你就應心懷感激了。」

這是我書中最喜歡的一段話,按照毛姆最擅長的方式,一席話便瞧出了這個人。他聰明,但不隨意賣弄自己的聰明,總是在迎合他打心底里輕視卻又深愛的妻子。我就是因為這段話才愛上瓦爾特,還有另一句,凱蒂問他當時明知道她(與姦夫)在房內,為什麼不衝進去,至少可以打他一頓。瓦爾特回答,「或許是源於一種古老的品格,我因高傲而不屑武力。」他如此清高。

可惜電影裡的人物塑造並沒有這樣刻薄,深情倒是有一萬分,聰明應該只有三四分。這樣的男人太笨。女人是很敏感的,難保她心裡早就領會到他的輕視,儘管她不夠聰明。很久之後,凱蒂的回答也很漂亮,「我覺得你對我有失公正,因為我愚蠢、輕佻、虛榮,你就責備我,這對我是不公平的。我就是被這樣教養長大的,我身邊所有的女孩都是如此……你不能因為一個人不喜歡交響音樂會,就責備他不會欣賞音樂。你不能強求我不具備的東西。否則對我就是不公平。我從來沒有欺騙過你,假裝我會這會那。我有的僅僅是可愛漂亮,天性活潑。你不能指望到集市的貨攤買上珍珠項鍊和貂皮大衣,你是去那兒買錫做的小號和玩具氣球的。」凱蒂沒有愛上瓦爾特,當然不是她的錯。瓦爾特愛上的原本就是這樣膚淺的女人,他原本就清楚這點,卻還是瘋狂得愛上不是嗎?凱蒂則很無辜,面對的永遠都是禮貌克制、隱藏聰明天性、寡言沉默的丈夫,隔着面紗的丈夫。她要怎麼去愛那些虛假的並不真誠的品質。

大部分女人天生具備膚淺庸俗的品德,熱愛物質,買漂亮衣服穿漂亮鞋子,喜歡攀比,熱衷於流言蜚語和說三道四,對別人品頭論足,虛榮。在感情里盲目衝動,不夠聰明。如果看不清這一點,倒不如像毛姆叔叔一樣,愛男人好了(男人當然也有那些自大、狂妄、幼稚的壞品質)。我想,毛姆是同性戀,那他與女人,要麼是精神上的同盟,要麼就是情敵了。或許因此,他才拿捏女性心理如此精準。

女人到底會不會因為男人的美好品質就愛上他?原著里,凱蒂不會,但是中國女人則會。電影裡,中國女人那句「因為你是好人」,給之後凱蒂愛上瓦爾特做了鋪墊。電影到底是溫情多了。她最終還是愛上他了,雖然他死了。但小說不是這樣,毛姆不是要給一個溫情的大結局,凱蒂最後想要尋求的只是原諒,她說的是,「我們並沒有彼此相愛,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成為朋友。」最悲劇的就是,凱蒂從始至終都沒有愛上瓦爾特。而瓦爾特,他最後說的是,「死的卻是狗。」他承認最初帶她到那個霍亂的中國內地霍亂區,只是為了報復。凱蒂曾經問瓦爾特,「你為什麼鄙視自己?」他回答,「因為我愛你。」愛她甚至令瓦爾特羞恥。

電影裡做得很好的一點,就是突出霍亂和戰爭的背景,政府缺席、人情冷漠、愚昧無知、鬆散的景象,貼合了無數個苦難時期的中國。或許電影把「救贖」的主題放在災難上,而不是凱蒂與父親的和解和自我救贖。小說里透出來的是一股愛和救贖,電影則只剩下愛了。但是溫情脈脈才是好電影,如果尖銳毫不客氣,就是小說了。想必毛姆叔叔也不會見怪。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