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韓復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韓復榘
韓復榘
出生 (1891-01-25)1891年1月25日
河北霸縣勝芳鎮東台山村
逝世 1938年1月24日(1938-01-24)(46歲)
國籍 中國(清末→民國)
別名 土皇帝、山東王
職業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韓復榘(1891年1月25日-1938年1月24日),字向方,直隸省順天府霸州煎茶鋪鎮(今河北省霸州市)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

韓復榘19歲離家闖關東自謀生路,後投效兵營。以擅長作戰併兼通文墨而發跡,在北伐戰爭中一路猛打猛衝過關斬將,是率軍第一個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將領。時人稱其為「飛將軍」。在中原大戰前脫離馮玉祥投靠蔣介石,韓復榘在山東擊敗了晉軍為蔣介石鞏固了前沿戰線。主魯後,韓復榘誓要"變魯為齊",他澄清吏治、禁煙、剿匪,並大力發展山東教育事業,建設模範新鄉村,並號召山東農村大力學習模範鄉村,以提倡經濟保障。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韓復榘斷然拒絕了日本人的「華北五省自治」計劃。七七事變後全面抗戰爆發韓復榘親自在第一線指揮,進行了夜襲桑園車站、血戰德州、堅守臨邑、濟陽遭遇戰、徒駭河之戰、濟南戰役、夜襲大汶口等戰役。期間韓與蔣介石多次發生矛盾,後韓復榘不聽國民政府命令,擅自撤離山東戰場而被蔣介石在開封誘捕並因此治罪,審判後被戴笠特務暗殺,終年47歲。

人物生平

早年時期

韓復榘祖籍湖北武昌府蒲圻縣,明永樂年間先祖徙河北霸州蒲疙瘩定居,清初再遷東台山村,到榘輩已十八代。

光緒十七年(1891年)農曆正月初五日,韓復榘即出生在河北省霸州城東九公里中亭河畔三面環水的東台山村。有六間平房,三十多畝耕地和自養畜及碾磨等。

韓復榘年幼時因家裡人口多,較為貧因,宣統二年(1910年),韓復榘離家另謀生路,闖關東到遼陽。正值北洋第二十鎮在新民府招兵,韓復榘毅然吃了軍糧,編在第四十協第八十標第三營當兵,馮玉祥見韓復榘外表斯文,還能寫得一手好字,頗為喜愛,就叫他當了司書生。從此,韓復榘在馮玉祥手下,逐級提升,與石友三、孫良誠、劉汝明、孫連仲等成為馮玉祥的得力戰將,被稱為「十三太保」。

西北軍中

韓復榘因有一定文化,不到半年就由正兵提升為營部司書生,並與馮建立了較好的感情。他參加了馮組織的反清組織「武學研究會」,並成為骨幹之一。辛亥革命後隨馮參加灤州起義,失敗後還鄉。民國元年(1912年)再次投馮玉祥部。初任秘書,後任連長、營長、團長。

民國十四年(1925年)1月,韓復榘任國民軍一軍第一師第一旅旅長。11月,國民軍進攻天津,韓復榘率敢死隊首先攻入天津,並由此被升為第一軍第一師師長兼天津警備司令。民國十五年(1926年)馮玉祥部退至寧夏時,韓復榘投靠山西商震,任晉軍第十三師師長。同年9月馮玉祥「五原誓師」後復歸馮部,任援陝軍第六路司令。

民國十六年(1927年)5月,馮玉祥所部國民軍聯軍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韓復榘所轄第六路改為第六軍,後又任第三方面軍總指揮。1927年7月,第二集團軍進軍河北,韓復榘率部由洛陽出發,渡過黃河,9月,韓復榘在禹縣打敗靳部。10月下旬,奉系張宗昌大舉進犯豫東,韓復榘率部抗敵,敵軍重創。11月,韓復榘任第二集團軍中路總指揮,大勝直魯聯軍。12月份與第一集團軍會攻徐州,將直魯聯軍主力消滅。

民國十七年(1928年),韓復榘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暫編第一師師長、第二十師師長。民國十七年(1928年)4月,奉軍進攻河南。韓復榘擔任北路軍前敵總指揮。6月,韓復榘率部擊潰奉軍,攻占北京南苑。民國十七年(1928年)底,韓復榘受命擔任河南省主席,但不久又被馮玉祥免去師長職務,韓復榘與馮的矛盾日益嚴重,並萌生投靠蔣介石之心。民國十八年(1929年)5月22日,韓復榘與石友三聯名發電,表示「維持和平,擁護中央」,接受了蔣介石任命的第三路軍總指揮。韓復榘的背叛,使西北軍事集團由此走上了沒落的道路。

執政山東

民國十九年(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時,韓復榘任「討逆軍」第三路軍總指揮,率部開赴山東, 韓復榘於9月在濟南任山東省主席,開始了他長達八年的對山東的統治。韓復榘督魯7年,捕殺大批共產黨員、無辜群眾,鎮壓共產黨領導的農民武裝暴動。

為鞏固山東地盤、保存實力,他與蔣介石的中央政府分庭抗禮,一方面截留地方稅收,擴充自己的軍隊,大力推行「清鄉」、「剿匪」、「澄清吏治」、「鄉村建設」、「新生活運動」等;另一方面,重視發展地方經濟和文化教育事業。韓在山東的統治始終與蔣介石的中央政府有一定矛盾,實際上是處在半獨立的狀況。

抗戰爆發

韓復榘與蔣介石之間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個人矛盾。在韓復榘投蔣後不到幾個月,韓復榘發現蔣原來承諾的財政支持幾乎是一紙空文,韓復榘就有了反蔣的預謀。韓復榘任山東省主席時,他又一再打擊蔣介石在山東的親信,試圖將蔣的勢力排出齊魯大地。1936年的西安事變,韓復榘通電支持張學良、楊虎城逼蔣抗日,將兩人矛盾加深。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韓復榘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負責指揮山東軍事,承擔黃河防務。日軍進攻山東時,韓復榘曾在德州曾抵抗日本的進攻,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冬,日軍進攻山東時,韓部損失較大,德州血戰韓部三個師損失過半,加之蔣介石調走韓部所屬炮兵,軍事上的不利致使韓復榘轉變態度,為了保存實力,不戰而放棄濟南。韓復榘撤離前夕,下令焚毀省政府、進德會等,名曰「焦土抗戰」,實施堅壁清野。

當日軍推進到山東時,韓復榘面對日軍的咄咄逼近,加之臨戰之際,蔣介石不信任他,把許諾調給他的中央軍重炮旅調配給湯恩伯部,韓復榘為了給自己的嫡系部隊保留實力,幾乎是不戰而退,主動放棄了黃河泰山的天險,幾日之內便棄守了原本預計可守數周的黃河防線。

韓復榘離開濟南後,李宗仁電令其死守泰安。韓復榘回電:「南京不守,何守泰安。」李接電,又是大怒,將韓電轉給蔣介石,指韓復榘不聽指揮。另一方面,他同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秘密聯絡,企圖共同發動反蔣運動。韓復榘的這些行為使蔣介石下定了肅清他的決心。

遭到處決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11日,蔣介石在河南省政府召開高級將領機密軍事會議,並預先通知說為避免日本飛機擾亂,會議在夜晚舉行。韓復榘也被通知到會,到了開會的時候,韓復榘坐車到了河南省政府門口,即看見電燈旁貼着一張寫着「參加會議的將領請在此下車」的通知,並有軍警憲兵在指揮車輛,把車輛排列到旁邊的空地上,韓復榘當時和很多與會的將領,一樣下車向里走。到了第二道門口,左旁屋門上貼着「隨員接待處」,於是韓復榘帶去的三個衛士都被留在接待處。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19日,國民黨組成高等軍法會審,何應欽任審判長,鹿鍾麟何成任審判長官,賈煥臣任軍法官。然而,在審訊中,韓復榘只昂着頭微笑,一句也不答覆,也不請求寬恕。法官再問,還是一言不發。這個審問,其實就等於宣判,因為在逮捕令上,已註明了韓復榘罪狀和革除韓復榘的二級上將及本兼一切軍政職務。因此,韓復榘已拿定主意見,一句話也不回答,到了二十四日晚上七時左右,被軍統特務押在武昌市平閱路33號內院一座小樓上槍決。

過後,蔣介石念及其中原大戰中的功勞及其部下的勸說下准其安葬,因韓復榘是二級上將,又是一省主席。韓復榘的靈柩被安葬於豫鄂交界處的雞公山墓地。墓前立一石碑,上刻「韓復榘之墓」五個大字(1954年韓復榘的靈柩經人民政府批准,由其子女遷往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安葬)。

人物評價

梁漱溟:韓復榘作戰英勇,又比較有文化,方深得馮玉祥的重用和信任,一步步提拔,而成為馮手下的一員大將。後來他離馮投蔣,去山東主政八年,曾試圖做出一些政績,直到抗戰爆發,被蔣介石殺頭。」「他對儒家哲學極為讚賞,且讀過一些孔孟理學之作,並非完全一介武夫。

當代著名學者、教育家徐北文:韓復榘在西北軍以能詩文、擅書法發跡。他在山東主政後,把一些術士、僧道統統趕出衙門,並重用何思源、梁漱溟、趙太侔等新派文人。韓與張宗昌的不同,是由於文野之分。」 韓復榘次子韓嗣燠:①社會流傳關於父親的笑話很多,無非說父親沒文化,不僅是老粗,而且是大老粗。實際上,父親出身書香門第,舊學頗有根底。

山東省從事多年文史研究的紀慧亭:韓復榘決非老粗,應屬於舊知識分子範疇。

徐北文先生1993年在《濟南日報》上發表文章說:韓在西北軍以能詩文、善書法發跡。」「筆者年幼時曾瞻望其風采,頗有老儒風範,其詩亦合平仄規律,通順可頌。

陸立之1994年在《炎黃春秋》上著文,他說第一次見到韓時,「就感覺到世人是誤解了他。」又說:「憑我個人觀察,根據其人待人接物的各種姿態、其談吐表白、其心態流露,我認為韓是一個不平凡的人。」「在當時國民黨所謂『儒將』中,還很難找到第二人。」

軼事典故

熱衷戲劇

韓復榘對戲劇事業十分熱衷。當「晦鳴社」又回到濟南演出時,其推出的愛國新劇受到韓復榘的關注。在一次劇團上演《文天祥》時,韓突然上台發表即興演講。他說:「王先生編的戲很不一般,兄弟認為大有深意,列位要好生想想,這才叫移風易俗哩!」 「晦鳴社」因此而聲名大噪。

1931年,齊如山梅蘭芳余叔岩張伯駒陳半丁等在北平創立「北平國劇學會」,後因經費問題而一度停辦。韓復榘在濟南聞訊後,鼓勵齊「務必把『國劇學會』再恢復起來」,並贊助他4000元的開辦費及每月400元的經常費。「北平國劇院」很快又重新開展工作,直到抗戰爆發。

相聲主席

一次,韓復榘挺胸凸肚出現在齊魯大學校慶演講台上。未開口倒也威風凜凜,大有學界泰斗之狀;口一張,原形畢露,信口雌黃,粗俗不堪。搞得滿座師生愕然,譁然,昏昏然。請聽:

「諸位,各位,在齊位,今天是什麼天氣?今天是演講的天氣。開會的人來齊了沒有?看樣子大概有個五分之八啦,沒來的舉手吧!很好,都到齊了。你們來得很茂盛,敝人也實在很感冒。……今天兄弟召集大家,來訓一訓,兄弟有說得不對的地方,大家應該互相諒解,因此兄弟和大家比不了。你們是文化人,都是大學生、中學生和留洋生,你們這些烏合之眾是學科學的,學化學的,都懂七、八國的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連中國的英文也不懂。……你們是筆筒里爬出來的,兄弟我是炮筒里鑽出來的,今天到這裡講話,真使我蓬蓖生輝,感恩戴德。其實我沒有資格給你們講話,講起來嘛就象……就象……對了,就象對牛彈琴。」 正當聽眾哭笑不得之時,他又提示性地交代:「今天不準備多講,先講三個綱目。蔣委員長的新生活運動,兄弟我雙手贊成,就是一條,『行人靠右走』着實不妥,實在太糊塗了,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邊留給誰呢?」

「還有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國人都在北京的東交民巷建了大使館,就缺我們中國的。我們中國為什麼不在那兒也建個大使館?說來說去,中國人真是太軟弱了!」第三個綱目講他的進校所見,就學生的籃球賽,痛斥總務處長道:「要不是你貪污了,那學校為什麼這樣窮酸?十來個人穿着褲衩搶一個球像什麼樣子,多不雅觀!明天到我公館再領筆錢,多買幾個球,一人發一個,省得再你掙我搶。」「三個綱目」講完,韓主席揚長而去,但不知「靠左走」是否能找到他的官邸?

莫逆之交

韓復榘與孫連仲有莫逆之交。韓復榘被蔣介石誘捕後,孫連仲親赴武昌軍法執行總監部探視,並在漢口謁見馮玉祥:「請便中設法,勉盡朋友之義」。20世紀60年代,孫連仲在台灣作口述歷史,其中有一段關於韓復榘之死的回憶,他說:「我率部在靈寶渡河,開往洛陽……到洛陽,錢大鈞告訴我此事,我感到很難過。」

後世紀念

韓復榘別墅位於青島山海關路13號。有二層小樓一座,平房一排共800多平方米。此建築中西合璧,磚綠欄清水牆,很有特色。20世紀30年代,曾任國民黨副總裁的汪精衛,因與蔣介石有隙,來青島躲避時居於此樓。附近有山海關路1號、5號、9號(青島「釣魚台」)、17號(元帥樓)、花石樓、第二海水浴場、中共中央政治局青島會議舊址等景點。

這幢別墅很有特色,是館區內唯一的一幢中西合璧風格的建築。於1935年建成,建築面積895.57平方米,樓的主體連地下室三層,磚混結構,掛瓦式的屋頂,紅磚牆面,花崗石砌成的牆角,整個建築莊重大方,1988年內部經過裝修改造。同山海關路15號樓連為一體。這曾是民國時期的山東省政府主席大軍閥韓復榘的住所。

20世紀30年代曾任國民黨副總裁的汪精衛,因與蔣介石有矛盾,從南京跑來青島,曾住在韓復榘的這幢別墅里。當時,汪精衛聲稱:"與大海為友,不問政治。"但在蔣介石派人再三相邀下,又重回南京。抗日戰爭期間,汪精衛再次來青島,舊地重遊。解放後江青也曾在此別墅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