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顆粒刺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顆粒刺鯊

學名  Centrophorus granulosus

命名者 Bloch & Schneider, 1801

英文名 Gulper shark

別名  大西洋刺鯊、尖鰭鮫、

    棘沙、台灣刺鯊、沙魚

觀賞魚/食用魚  否/是

最大體長     170 cm

分類

  軟骨魚 Chondrichthyes

  角鯊 Squaliformes

  刺鯊 Carcharhinidae

  刺鯊 Carcharhinus

顆粒刺鯊,大約三英尺長的細長的角鯊通常會在全球深,陰暗的水域被發現。這條深水鯊魚有兩個背鰭,長鰭狀棘齒,第二個背鰭小於第一個。它的上齒是刀片狀的,而下齒則具有細鋸齒的邊緣。

該第三級消費者主要以魚類(例如骨魚)為食,還以頭足類(例如魷魚)和其他無脊椎動物(例如甲殼類)為食。 食屍鯊目前是一種脆弱的物種,主要是由於人類的捕殺以及它們異常長的妊娠期和低繁殖力,從而阻止了其種群的恢復。

它是淺灰色的棕色,腹面較淡,鼻子長,眼睛呈綠色。

棲地環境及深度

大洋。棲息深度50 - 1440公尺

溫帶和熱帶水域,全球都能找到,最常見於300至800米的深度範圍內。

分佈

大西洋法國南非,包括地中海(Ref。31367)。中西大西洋:墨西哥北部灣(參考247,6871)。印度洋莫桑比克南非阿爾達布拉群島(Ref。31367);西澳大利亞州(Ref.6871)。西太平洋日本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Ref。31367)。不在東太平洋(Ref。94782)。台灣分布東北部。[1]

繁殖

胎生,較長的妊娠期,較晚的成熟度和較長的壽命。

保育

數據不足(DD) ;評估日期: 2006年1月31日

視頻

Καρχαρίες των ελληνικών θαλασσών (Μέρος τρίτ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