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领导控制力模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领导控制力模型是专用术语。

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1]屹立在世界东方。而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汉字[2]

名词解释

早期的一些领导学文献把领导过程视同为控制过程,美国的几位领导学学者就先后表述过这样的观点。譬如,Bundel曾于1930年撰文认为,“领导是一种使他人按自己的意图行事的艺术”;Benis于1959年撰文认为,“领导是行为人使下属按照期望方式行动的过程”。Stogdill则于1950年撰文认为,“领导是在设立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影响群体活动的过程”。显然,这些学者都把领导看做是控制组织成员(追随者)或组织活动的过程。

与领导控制力相关的概念包括领导职权和权威。许多文献中定义的职权和权威暗含下级服从的意思,领导拥有职权或权威就构成对下属的控制。譬如,我国学者蒙林坚认为,“领导权威来源于服从,服从才能产生权威,权威是解决问题、实现有效领导的保证”。美国学者Grimes区分了职权(authority)和权力(power)的概念:职权表现为组织成员在共识基础上自愿遵从,与组织目标一致;权力则不一定得到组织成员的自愿遵从,且往往朝向领导者的个人目标。

领导控制力与驾驭能力有关。比如我国学者张福墀等认为,领导驾驭力“就是指领导人(个人或群体)管人、带队伍,并使他们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的能力”。其内涵的基本要点由领导者、被领导者、行动目标和行动控制构成。

领导控制和管理控制都与战略控制有关,表现为领导对组织活动和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比如美国学者Simons从控制系统的角度把管理控制定义为:“管理者用来维持和改变组织活动模式的正式信息流程和程序。”

领导控制还与社会控制有关。我国学者程雄等认为,“领导控制是社会控制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领导者通过领导活动实行管理、调节、引导的过程,对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领导控制力的内涵和构成

领导控制力的内涵和构成是深人研究领导控制力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国学者张维新等在其短论中简略地论述了控制的三种方法:建设领导班子,抓重点,通过集思广益进行决策。王安平在其专著《领导控制论》中提出领导控制要运用四种手段,即组织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精神手段。其中,组织手段是指“对被控对象具有约束功能的各种组织形式、组织规范、组织措施、组织指令的集合”。程雄等则认为,领导控制要运用三种手段即“组织控制、制度控制和文化控制”,要关注四个环节即“决策、实施、监控、反馈”。其中,组织控制主要运用组织规范,制度控制则是指法律法规等,文化控制则是指信仰、风俗、习惯等。

我国学者汪文忠从领导权力的建立和实施的角度探讨控制力。他认识到矛盾在组织中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认为领导权力的目的是解决矛盾,而建立权力需要依靠“请事业导师”和“创立总经理团队”。也就是说,他把实施领导控制的关注对象定位在组织冲突上,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通过请先辈指导(“请事业导师”)和建立干部队伍(“创立总经理团队”)。

美国学者Simons则从系统结构的角度考虑了领导的控制问题。他认为,一个管理控制系统应包括信仰系统、边界系统、诊断系统和交互系统,其中,信仰系统是指通过界定、沟通和强化组织的基本价值观、目的和方向来控制组织,边界系统是指必须遵循的规则和明确的限制,诊断系统是指监控组织发现和纠正偏差的正式的反馈系统,交互系统是高层管理者定期地亲自参与下属决策的系统。

战略学者则从战略领导角色出发探讨了领导的战略控制。比如美国学者Hitt认为,“通过战略控制的有效运用,战略领导人就更可能使公司从精心制定的战略上获益??有效的组织控制为战略领导提供了一个基础逻辑,注意力集中在至关重要的战略事项上,它支持竞争性的文化并提供一个实现公司战略意图的舞台”。赵弘则直接探讨了战略控制的过程——制定评价标准、评价工作业绩和反馈。这些探讨战略控制的文献强调领导的战略领导角色,强调领导监控外部环境信息的重要性。

综合上述观点可以发现,领导控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价值观。如“精神手段”、“信仰系统”属于价值观等信仰范畴。

② 规范。如“法律手段”、“制度控制”、“边界系统”属于规范的范畴。

③干部。“建设领导班子”属于干部队伍建设的范畴。

④ 冲突。“解决矛盾”属于冲突的范畴。

⑤ 信息。如“战略控制”和“诊断系统”属于信息的范畴。

这五个要素也就是本课题组提出的领导控制力的组成要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