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蝕壁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風蝕壁龕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漢字的發展成為維繫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步的一條生動鮮明的脈絡[1],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2]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字體多樣。
名詞解釋
風蝕壁龕又稱石窩。風沙在陡峭的迎風岩壁上進行磨蝕和吹蝕形成的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凹坑。它在砂岩和花崗岩壁上發育的最好,其直徑多在20厘米,深度10—15厘米。有的分散,有的群集。密集分布的凹坑,中間隔以狹窄的石條,形狀似窗格或蜂窩,稱為風蝕壁龕或叫石窩。
風蝕壁龕的形成原因,在於陽光曬熱岩壁,使岩石內部礦物的體積不同程度的膨脹,產生熱力差別風化,加之岩石受熱時,其內部的鹽溶液順毛細管上升到近表面的細孔中結晶,撐脹岩石,使其發生崩解。風吹蝕風化了的疏鬆岩面,形成許多淺小凹坑,風沙再沿凹坑鑽磨,使凹坑不斷加深擴大,逐漸發展成風蝕壁龕。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
- ↑ 字母文字的演變脈絡:世界所有國家的字母文字都是同出一源,搜狐,2020-09-11
- ↑ 字體的演變:篆書,搜狐,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