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寻旧迹(居仁堂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马山寻旧迹》是中国当代作家居仁堂主的散文。
作品欣赏
马山寻旧迹
在马山搬运站工作的四年,在我人生历程中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一九七六年夏天,我从裁缝搬运站到马山搬运站学开拖拉机。就工作上而言,这是上了一层。毕竟天天两条腿与马儿的四条腿走一样远的路。开拖拉机则是机械化了,无论速度还是载重都比板车要先进许多。
搬运站有三辆泰山195小四轮拖拉机。而且,发展趋势相当好。
我的师傅郑启龙也是裁缝街人。他比我大一二岁,从小相识,也常在一起玩。但过往不是那么密切。虽然马山离裁缝不过二十五里地,但也算是外地了。
虽然是老相识,但师傅和徒弟的界线还是清楚的。我对郑师傅执弟子礼。
每天早上起床洗涮后,我即去给拖拉机加油加水,然后用摇把摇动柴油机,再把柴油机摇响,让柴油机怠速运转一会儿。
吃完饭后师傅开车,我坐在叶子板上。一手扶着师傅坐位后的靠背。拖拉机突突地冒着黑烟开出搬运站的小院。到粮站装上稻谷拉到沙市六码头。再从荆州或沙市带货回来。晚上收车后,师傅下车回宿舍,我则擦车放水加油打黄油。这一天的保养收尾一般要半小时左右方能完成。
坐在页子板上有一周,车过裁缝店,郑师傅说:文俊,你来开一下试试。
此时,我办好了白纸皮的学习驾照,可以在师傅的陪同下开车。
心中颇为忐忑,犹犹豫豫地坐下,踩离合器,挂档,慢抬离合缓加油,拖拉机开始走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让一个铁机器行走起来。心里很是激动。方向盘在我手里转动着,拖拉机在公路上游龙戏凤地蛇行。郑师傅不断地提醒我,回方向,向左回,向右打……
那几个月,白天跟着师傅跑车,晚上读背《机械常识》和《交通规则》。那年月考驾照不仅要会开,还必须会维修一些常见的机械故障。
当时拖拉机的质量不过关,尤其是油泵油嘴的质量更差一些。一年要更换几个油泵芯。平时还要不断的维修,调整点火时间。有谁能相信,工具箱里常备一条半轴?
半年后,我一次性通过考试,取得了《实习驾驶证》,再几个月后,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红皮的证件,当年没有身份证,一本驾驶证可以通行全国。住旅店等不用开证明,拿出驾照就妥。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对195柴油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大卸八大块,一会功夫就可以组装得好好的。在修理柴油机方面,家在联山的宋慰柏师傅给我的帮助很大。手把手地教我校油泵点火时间,教我组装柴油机。
有了驾照,就算是满师了。
独自驾驶着拖拉机,天天从马山到沙市,从沙市荆州到马山或者川店,双宗祠。拖拉机没有驾驶室,每天顶风冒雨,冬天寒风剌骨凉,双手戴着手套也冻得发僵。满脸灰尘两手油腻。有时,车出问题,比如轮胎漏气,就要停下来自己火补轮胎,用打气筒打气。几百下上上下下的打气,把手都磨出泡来。天热出故障还好,冬天车有故障才受罪。只好抱农家的稻草点燃,在火边修车。
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开汽车。有驾驶室,跑得快,安全可靠。
四年,除了自己跑车外,我还带出两个徒弟。一个叫王国玉,一个孙定国。王国玉比我大三岁,孙定国几乎于父亲同龄了。
记得带王国玉时,空车到屈桥装货。他已学习几个月了,我让他开车,我站在拖斗里,本应在桥头调头,他开上了桥,我站在拖斗里指挥他倒车,倒底手生,倒车技术不行,看看拖斗要掉到河里,我急得大喊:踩刹车,踩刹车。越喊他越迷糊。最后拖斗和我一起掉进河里。幸亏拖斗没有扣过来,我从河里游泳上来。好在柴油机没有进到河里。否则,那就损失大了。
一九七九年,我离马山搬运站。那时我好年轻啊。二十三岁。转眼六十有四了。我离开时,搬运站好运营的好好,没有几年搬运站就倒闭了。
牵着孙子在老街转了转。老镇基本保持原来的风貌。供销社、酒厂、食品厂、卫生院的老房子都在。只是苍老了许多。马山中学依然大门朝着街道。
马山镇缺少人气,商业氛围不浓。难怪的,马山算是荆州的大西北了。再往西几里路就是草埠湖,那里已不是荆州的地界。
我站在搬运站的旧址上。昔日的红色机瓦房已变成了三层楼房。下面是商铺,当年开车出入的后门已封闭。我站在后门处,让孩子给我照像留念。这里留下我最好的青春年华。那时候很快乐。因为年青。
一直忘不掉,在马山搬运站的几年时光,忘不掉每餐一个红烧团鱼的日子。
作者简介
刘文俊。一九五六年生人,文学爱好者。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珠海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
- ↑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