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0年1月2日) |
马福祥 | |
---|---|
出生 | 1876年2月4日 |
国籍 | 中國 |
别名 | 马云亭 |
知名于 | 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军事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主席 |
知名作品 |
|
马福祥(1876年2月4日--1932年8月19日),甘肃省兰州府河州城人,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军事委员会委员,绥远都统,安徽省主席,青岛特别市市长。北洋将军府祥武将军。中华民国时期西北马家军领袖,与马福禄、马福寿合成西北三马。
人物生平
马福祥(1876--1932),字云亭,回族,甘肃河州(今临夏)韩集阳屲山人 。清光绪二十一年间(1895)与其兄福禄招募丁勇,组织民团,协助清军镇压河湟地区各族农民起义,从此跻身仕途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武举,1900年其兄马福禄在北京正阳门与侵华八国联军激战中殉国,马福祥接统遗部继续抗击 。后奉旨护卫慈禧太后与光绪帝西狩,"积功以提督记名" 。辛亥革命积极通电赞成共和,拥护孙中山国民革命,后跟随冯玉祥和蒋介石,先后任绥远都统,西北边防会办航空督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理事,青岛特别市市长,安徽省主席,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等职 。1932年,病逝于天津,葬于北平三里河回民公墓 。
光绪时代
清光绪十四年(1888),13岁的马福祥随兄马福禄到河州观看陕甘总督杨昌浚阅兵,回家后遂生习武从戎之心,乃随马福禄演习刀枪弓马,三年不废。光绪十六年(1890)完婚,娶双城乡(今临夏县双城村)绅女载德为妻,翌年与三兄马福寿一同参加武举考试。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月初八,循化撒拉、回、东乡、保安族等群众近万人在韩奴勒(撒拉族)率领下起义,清廷飞檄甘肃各地,准回族绅士招兵买马,"练士勇以资防卫"。马福祥与兄马福禄招募士勇200名,称"安宁军",分步骑两营,马福禄任督带兼步兵管带,马福祥为骑兵管带,归河州镇总兵汤彦和节制。
五月初五,河州循化义军猛攻河湟要隘积石关,马福祥兄弟率队往援,解其围。七月二十八日汤彦和军溃于双城堡,汤仅以身免,马福祥兄弟率残部拼死保护汤彦和窜逃甘南绕道进省城,得总督杨昌浚嘉许。起义军以马福祥兄弟"助官军",烧其"阳洼山住宅,以及亲族庐舍荡然无存"。
光绪二十一年(1895)河湟、海固起义渐成燎原之势,朝廷急调新疆喀什噶尔提督董福祥督办甘肃军务,马福祥兄弟率队配合,与马采哥战于河州城(今临夏)外围,手刃马采哥,河州围解,董福祥赞其兄弟"真良将也"。授马福禄记名总兵职,并将"安宁军"编入简练军。
光绪二十二年(1896)马福祥赴省参加武举考试,以乡试第二名考中武举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春,义和团起,马福禄、马福祥随董福祥进京,驻防蓟州。
光绪二十五年(1899)六月马福祥统率马步七营,驻防山海关。
八国联军从天津进攻北京,马福祥兄弟偕汉中镇总兵姚旺等,同时有义和团配合阻击,在廊坊车站合围侵略军。马福祥兄弟令骑兵下马设伏,步兵两翼包抄,敌近即放枪,敌人死伤甚众。马福祥兄弟"挥短兵闯入敌阵,喋血相搏"。敌人乘火车逃跑。八月十三日,侵略军抵正阳门,马福祥兄弟率部力战,马福禄阵亡,马福祥统率余部。八月二十四日京城失陷,慈禧挟光绪帝西逃,马福祥随驾扈从至西安,担任宫廷警卫。
光绪二十六年(1900)马福祥与慈禧近侍太监张兰德结为金兰,九月清廷屈辱签订《辛丑条约》,两宫回京。马福祥随驾护送,慈禧、光绪以马福祥"在京有战功,沿途宿卫,亦著劳谨","著加恩,遇缺尽先即补"。光绪二十七年(1901),补为甘肃靖远协副将,奉命回靖远驻防。在此期间,马福祥延请当地名举人高炳辰教读侄马鸿宾、子马鸿逵。自己也博览群书,摹习名人法帖,其书法如人,谨守法度,刚劲有力。
光绪二十九年(1903)马福祥调任甘肃庄浪协镇守使。光绪三十年(1904),马福祥调任陕甘督标中协。光绪三十一年(1905)升任西宁镇总兵,不久又兼阿尔泰护军使。清宣统元年(1909)升允将部分新军编制改编为常备军,共分马步四标,马福祥任步兵第二标标统。闰二月,马福祥兼代巴里坤镇总兵。是年冬,长庚任陕甘总督,将常备军改为巡防队,马福祥任西路巡防统领,驻防兰州。与彭英甲共同发起创办"光明火柴有限股份公司"。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陕西革命军起义响应。清陕甘总督长庚妄想在甘肃组织反革命武装,扑灭陕西革命,即在兰州召集官绅开会商议对策。有回族老将甘州提督马进祥(字云卿,固原人,系马鸿逵、马廷贤的岳父)首先反对说:"我在南方多年(曾任广西、广东提督),看清目前形势。这次民军起义,是革命性质,不是过去的一般变乱,要慎重应付。"马福祥也认为:"甘肃财政困难,民生困苦,不宜再从事战争,目前的措施,唯有保境安民而已。"只有在籍的喀什噶尔提督马安良认为是为清廷立功建业的机会,积极主张用兵攻陕,并扬言要"马踏华阴庙,火烧长安城"。长庚即命他星夜向河州征拨门兵,编为西军精锐军十四营,任命他为"西军精锐马步全军军统",自兼中军,马麒为前军分统,马占奎为左军分统,马麟为右军分统,马国礼为后军分统,配合振武军陆洪涛所部四旗一营,由陇东正面攻陕;另编靖洮军马国仁、骁武军崔正午归固原提督壮凯军军统张行志节制,由陇南进攻陕西,统归陕西巡抚、督办陕西军务的升允指挥。马福祥则以昭武军驻守兰州。
袁世凯任大总统后,电示各省以承认共和国体的为拥护,不表态的为反对。马福祥与在省外求学的甘肃青年王之佐等人,多方联系,发动赵惟熙以清朝护理布政使的身份,联络绅士与甘肃省咨议局议长张林焱代表全省绅民,通电承认共和政体。袁世凯先电长庚暂时维持甘局,长庚坚持不干。因赵惟熙领衔通电。遂任命赵为甘肃都督。
甘肃临时省议会成立,选临洮人李镜清为议长,马福祥与忠武军统领天水人周务学等30余人为议员。当时驻天水的清军统领黄钺起义自称"甘肃临时军政府都督",赵惟熙等人主张用武力解决,李镜清、马福祥等出面调解,黄钺取消独立,问题得到和平解决,天水人民免受一次兵灾。
马安良等各路军回甘后,赵惟熙以攻陕"有功"并想拉拢回军以自重,便大加封赏,请袁世凯任命马安良为甘肃提督,马麒为西宁总兵,马麟为凉州总兵(后调任甘州镇守使,马廷勷为凉州镇守使),马占奎为中营协统,马国仁为秦州总兵,马福祥为宁夏总兵(不久,改宁夏护军使)。这时,甘肃八镇中回族人占其五,世袭相承。到北洋政府时代,只保留甘州、凉州、西宁、宁夏四镇。
在回军中独树一帜尘,马福祥的身世和马安良不同,作风也不相同。马安良是由反清而降清起家的,马福祥则是因保皇而飞黄腾达的。马福祥的父亲马千龄在同治年间的回民变乱中,靠拢官府,办理地方团练,保护乡里。当撒拉族民由循化县进攻积石关时,积极阻击,保护汉藏村落,并以自己的粮食赈济汉藏灾民,建立起友谊关系,致引起反清回族的愤怒,烧毁了他家的住宅及亲族庐舍。马福祥的二兄马福禄考中清朝武进士,马福祥中武举。马福禄自北京回来,要求在马安良部下任一军职而不得,旋在河州总兵汤彦和衙门当了一名"随军参赞"的挂名差事。他为了图功报恩,与马安良争上下,在平变和镇压回众方面特别出力,为清军所信赖,为回民所愤慨。马福祥以其先世办团练以及马福禄庚子之役为国捐躯为光荣,并以科甲出身自豪,鄙视马安良系各首领。辛亥革命时,升允征调回军镇压陕西起义时,马安良提出各分统人选,独不提马福祥。经升允提出,马安良反对说:"马福祥秉性怯儒,不能打仗。"而马福祥也不愿受其指挥,自请留在兰州。迨这支反革命军队回来,赵惟熙论"功"行赏,以马福祥保卫后方,拥护共和,首先提名为西宁总兵(马福祥在清末任西宁总兵,丁艰在家),马安良起而反对说:"西宁冲要,阁臣(马麒字)去相宜。"旋以外蒙独立为借口,提马福祥任阿尔泰护军使。马福祥志在实权,当然不愿去荒僻的边疆。马安良又推荐为宁夏总兵,说"宁夏为北番之地,云亭去相宜",赵惟熙照此发表。马福祥失望,延不赴任。马安良每隔十天半月,派小马队到马福祥公馆门口,吹号吵闹,马福祥问其原因,答云"提帅(马安良)听说四大人(马福祥行四)将上任去,特派来送行的。"双方差官且故意制造事端,斗殴伤人,被马安良拘捕扣押。马福祥在这种逼迫情况下,无可奈何地到宁夏去。不想,宁夏因此而成了他以后发迹的基地。
统治宁夏
马福祥在宁夏八年,初到时,正值外蒙库伦宣告独立,绥远(今内蒙自治区)西二盟的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响应骚动,以达拉特旗班达喇嘛旺德呢玛为头目,遣兵南下,盘踞河套,震动绥包。马福祥亲赴河套,设计诱擒旺德呢玛,缚送北京。又擒俘伪皇帝达尔六吉。库伦失援,包绥得宁。为北洋政府所重视,擢任宁夏护军使兼宁夏将军,并管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两盟事务。护军使职位,可以向中央直接言事,马福祥向北洋政府条陈边防大计,多中肯綮,迭获嘉奖,由是声望日隆。马安良死后,他便成为甘肃回族军阀中的翘楚。
五马反张
1914年初,袁世凯为控制西北政权,派安徽人张广建督甘。张广建入甘之初,以巡按使名义带有一个混成旅,武器精良,甘肃地方军从未见过。到兰后,分编为左右两支新建军,左军驻省城东郊,安徽人吴攀桂为统领;右军驻临洮,安徽人吴桐仁任统领。另挑精壮千余人作为卫队,驻扎督署。时马安良以提督名义驻在省城南关什字附近帅府街(今互助巷),所部分驻西关、河北、华林山一带,张广建感到威胁,想把马安良调离省城,即请袁世凯任命马为甘州护军使,马辞不就,张又想寻隙以达驱马之目的,便怂恿所属军队每与西军在街头、戏院、茶馆打架闹事。有一次从督署门前打起,马部军士节节退让,经过南关什字,快要到马之府第。马容忍不肯下令还击。经此一事,马恐酿成事端,影响治安。遂带队返回原籍河州。1917年,临洮护法运动发生后,因牵涉到马安良,张广建为了拉拢,任命马的第三子马廷勷为凉州镇守使。
[[ ]] 张广建认为陆洪涛之任陇东镇守使、孔繁锦之任陇南镇守使是他保荐的,均是他的亲信。为了笼络地方回族势力,又与马福祥结为同盟兄弟。对马麒方面则由西宁道尹黎丹斡旋,信使往返,联络感情。马麟拜张为老师,执门生礼。在军事上彼此暂时相安无事。在政治上,张带来了一批皖籍老官僚、旧政客把持政柄,横征暴敛,大肆搜刮,增收各种税捐。并以龚庆霖为政务厅长,孔宪廷为兰山道尹,许承尧为渭川道尹,蒯寿枢为榷运局长,洪延祺为财政厅长,郑元良为警务处长。时人称之为"四凶"、"八恶"。同时,还带来大批安徽人,互相援引,委以优差美缺,据说有一理发的也当了县长,一时传为笑柄。当时民谚说:"早上学会安徽话,晚上就把洋刀挂。"(指当军官)张广建利用民间旧存的烟土,低价收买,高价贩运,并建立土药、官膏局,稽征、督察处等机关,名为禁烟,实际收税。借口军政开支无着,巧立名目增加税收达40余种之多,激起宁县、环县等十余县农民"抗捐""罢耕"斗争,平凉、武都、酒泉等地也相继发生兵变。尤其是中华革命党人,于1917年冬至在临洮发动的甘肃护法运动斗争,震动很大,地方群起响应,旅京甘肃同乡也表示同情。当初张广建以巡按使名义督甘后,首先扩建署前牌坊,正中匾曰"宪纲文武",左曰:"控制三边",右曰:"保障西域"。实际上已纪纲废驰,威信扫地,自保不暇,遑论西域了。
1919年前后,国内一些爱国人士、学者和研究地方自治的人,有鉴于国家南北对峙,不能统一,军阀割据,互争雄长,使国家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乃提倡实行地方自治制度,成了当时的时髦政治口号。北洋政府采纳众议,制定各项自治法规,令各省成立自治筹备处,北京成立自治讲习所,由各省保荐人员参加学习。同时,有些省份的督军,也响应赞同。如浙江督军卢永祥,进而倡导"联省自治",订出具体法规,派其儿子卢小嘉赴苏皖各省联系,而其目的在利用联省自治名义,达到联防割据之目的。省外各地的甘肃同乡也迎合潮流,打出"甘人治甘"的旗号。首先有旅沪的张宗海等通电呼吁在北京的甘籍议员、同乡会和甘肃各镇守使、道尹,倡议驱逐张广建,民选省长,实行自治。马福祥乘机于12月8日通电全国,作出响应。其余各镇内心赞成,但慑于张广建的淫威,不敢公然表态。
同时北京的甘肃议员和同乡,派系很多,有以贾缵绪为首的天水派,以秦望澜为首的会(宁)定(西)派,以周之翰为首的河西派。还有临洮附近各县同乡拥护张维,皋(皋兰)、金(榆中)同乡拥护王鑫润。但对驱逐张广建后的继任省长人选,意见分歧,提不出一个适当人物,只各在本派系内提出一人,向国务院申请,并未引起当时政府的重视。由于马福祥赞成"甘人治甘",各方视线集中,马福祥联络实力派的镇守使派代表到银川商讨大计。西宁马麒派朱绣为代表,凉州马廷勷派张学仁为代表,甘州马麟派苏成章为代表,宁夏新军司令马鸿宾派喇承基为代表。还有北京同乡会推汪青为代表,同时代表河州镇守使裴建准。他们首先制造舆论,云集银川召开'"公民大会"三天,马福祥和各镇代表及地方绅商学兵各界都参加大会。揭露张广建祸甘罪状,群情愤激。西宁、凉州镇代表明确提出以"武力解决"。大会通过由马福祥、马麒、马廷勷、马麟、马鸿宾领衔,通电全国,列举罪状驱逐张广建,实行自治,这就是"五马"驱张之由来。通电发出后,提倡地方自治的各省旅沪同乡会,北京同乡会和部分议员纷纷响应。但北洋政府国务院迄无表示。马福祥和各代表商议进一步采取武力夺取政权的办法,其战略步骤是由宁夏、西宁、凉州出兵进攻兰州。以宁夏为主力军,俟宁夏军到达一条山(今景泰县),马福祥率骑兵急行军会师,和西宁、凉州兵同攻兰州,估计兰州驻军不多,无力抵抗,逼张广建让位。计划既定,马福祥派马鸿宾为先遣军,行至中卫,有马福祥之掌案(相当于军需处长)兰州人何朴,向马呈送公文之后,马福祥想听取一些舆论,问他;"出兵驱张,外边有啥舆论?"何答:"将军(指马)此举,知道内情的人们说是为民除害,不知的人说回回又反了。"这句话触及了马福祥心弦,立即电令马鸿宾停止待命,不得前进一步。因为他自认为是科第正途出身的人,平素以和睦民族,维持和平相标榜,生平最嫉把"造反"二字加在他身上。所以他宁可不当督军,不愿冒此逆耳之名。但事已发动,势难终止,就放弃武装夺取的办法,改为和平进攻的方式。1920年12月24日,乃联合各镇通电声明与张广建脱离关系,不受节制,直接听命北洋政府。
这时北洋政府大总统是清朝余孽、北洋系支柱的徐世昌、马福祥以乃兄福禄"效忠"清室阵亡的往事,向徐电陈,望他追念前劳,得一顾之情。原电大意"庚子之际,联军入侵,先兄马福禄率兄弟子侄,保卫清室。前门喋血,以身殉职,忠骨累累,丛葬京师。……","福祥束发受书,敬恭桑梓。乙未河湟变起,团结汉藏,毁家纾难。辛亥革命,翊赞共和,拥护中央。调停黄钺独立,饵患无形……"等语。同时,马福祥又走了一条内线,庚子之役慈禧、光绪逃出北京,他扈驾行在,禁卫宫内,结识了慈禧的大宦官张祥斋(宫内称小德张),订为盟交。民国成立后张氏居住天津,当时马鸿逵在北京总统府任侍从武官,每逢年节赴津探望馈赠,交谊很好。马福祥在这紧要关头,派马鸿逵请张祥斋向徐世昌说项,自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张广建看到地方自治呼声很高,省内外反对他的声势浩大,势难再恋栈下去,想利用马安良和马福祥之间的矛盾抵制马福祥,邀清马安良来兰代理职务,希图自己安全离甘。马安良欣然就道,行抵锁南坝(今东乡自治县所在地),旧病复发,急回河州后病逝。张广建感到事与愿违,又指使陆洪涛反对马福祥,以密保陆继任督军为条件。陆在甘多年,熟习政情,不敢冒昧从事,怕引起民族纠纷,即嗾使外号"张狼"的帮统张兆钾出面发难,成则自任督军,张可继陆任;不成则充其量将张另调他职。张兆钾向以简单粗暴著称,以权利所在,不加考虑,通电全国说:"甘省汉回世仇,马福祥不能当督军",并以"身率六十营健儿相与周旋到底"来恫吓。这才引起北洋政府的重视,不能再延。即调绥远都统蔡成勋为甘肃督军,调马福祥为绥远都统,以马鸿宾代理宁夏护军使,至1920年7月改为镇守使。
北洋政府这一措施,在马福祥虽未达到当督军目的,但绥远是一特别区域,辖制一道、四厅、八县,兼管乌兰察布盟和伊克昭盟,等于一省的督军兼省长,况又保持了一个宁夏旧地盘,感到满意。但蔡成勋原兼第一师师长,带兵入甘,地方确实负担不起,无论省内省外,一致坚决反对。陆洪涛利用时机,积极策划、兰州各界举行示威游行,通电全国反对"蔡老虎"督甘。
陆洪涛系随清新疆巡抚陶模来甘,由军功渐升为振武军统领,谨小慎微,为甘人所熟悉,因有张广建的密保,北洋政府遂将蔡成勋另调江西督军,令陆洪涛护理甘肃督军。而省长职务,则令兰山道尹陈訚代理,不让陆兼任。
各镇守使以驱张、拥马、反蔡目的已达,无甚异议,但对张兆钾通电中"汉回世仇"一语,实不甘心,分析当时的情况,认为授意的是张广建,指使的是陆洪涛。张兆钾仅是一个打手的身份而已。于是对陆洪涛采取既不欢迎也不反对的态度。惟对地方的行政、税收,一手把持。当地的县长、局长自己委派,税收款项,自收自用。陆洪涛困守兰州,一筹莫展,所部军人叫嚣武力征讨,但无奈实力有限。而温和派如督署参谋长魏鸿发(魏绍武)等,却主张和平疏解,遂请前清老翰林刘尔炘出面调停,说什么张兆钾电文中侮辱挑拨之句,出于幕僚措词不当,曲为解释,各镇也就见风转舵,适可而止,复电响应。
甘州马麟(玉清)是各镇中野心不大,势力最小的一个,抱着谁当督军就服从谁的主意。张广建当权时,他连镇署中的一个参谋长都不敢自用,要请张委派,以表心迹。陆洪涛当了督军,他自然也竭力服从,首先响应号召,进省表示诚意,并呼吁各镇一致拥陆,"化干戈为玉帛,共维甘肃之大局"。经此一番斡旋,大家言归于好,还政于省。
马福祥自宁夏到绥远赴任,随带不多的昭武军作卫队。因幅员辽阔,武力空虚,他先改编地方武装郑金声部为绥远混成旅,郑为旅长。又向北洋政府多所陈述,另编了一个混成旅直属中央,(即第五混成旅),以其子马鸿逵为旅长,武器由中央发给,兵源自己招募。马鸿逵在他的原籍临夏,招募农民子弟,重新训练,将原来的昭武军老兵,一律淘汰,因此引起了军官中一些亲属的不满。在训练方面,请吴佩孚派来军事教官罗震为参谋,请冯玉祥派赵守钰为督署参谋长。训练的方式完全采用冯玉祥的规章制度,又向马麒借来马步青的骑兵团来绥支援,所部共约六七千人,地方暂告平靖。
在政治方面,对曾经同意他反张的人,各予适当安置。在议员中,以吴本植为财政厅长,段永新为实业厅长,敏翰章为军需处长(未就),范振绪为萨拉齐县县长。在军代表中,以张学仁为土默特总管(等于地政局长),喇承基为马鸿宾的团长。还用临潭人、日本士官生包述铣为参谋长,联络蒙汉各方上层人士。马福祥到绥后,处于直系曹锟、吴佩孚与奉系张作霖两大势力之间,为两方所争取。
1922年第一以自己兵力不足,地方辽阔,奔走于吴、张之间,说明不能有一臂之助,为两方所谅解。及1924年第二次直奉之战,因地势关系,参加直方,派马鸿逵带领所部及绥远地方军,归直系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指挥,取道热河攻奉,行抵赤峰,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随冯军回京,站在胜利一边。这时,绥远划定为冯军势力范围,马福祥探得其情,自请让出绥远,遂被任为西北边防会办,扩编马鸿逵部为冯军第七师,马鸿逵任师长、第四路军司令,归孙良诚指挥,援陕攻豫,参加大战。1926年春,冯玉祥在张作霖、吴佩孚联合进攻下失败,赴苏联时,马福祥直送到平地泉,冯即向北洋政府推荐马福祥为航空督办。马蛰居天津,并未到职。
投靠国府
1928年4月,蒋、桂、冯、阎联合"北伐"时,马福祥透过关系,从天津秘密南下,到徐州晋见蒋介石,陈述统一北方、安定西北计划,蒋鉴其熟习北方政情,又与奉张、阎、冯及吴佩孚都有关系,且其子马鸿逵正在为冯效力,其侄马鸿宾又任宁夏镇守使,为西北回族中的一个实力派。即任命马福祥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开封、北平政治分会委员,编遣委员会委员,黄河水利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1929年5月,阎、冯联合反蒋时,马福祥于事前被蒋介石派往冯玉祥处疏通,希望和平协商,不要用兵,马到华山冯的总部,正在斡旋时,其子马鸿逵联络韩复榘、石友三,突然率部10万人反冯投蒋,通电"维持和平,拥护中央",使冯的40万大军乱了部署,放弃京汉路战线,这就使马福祥的处境,十分尴尬。马福祥甚感自危,又身在虎穴,急忙派人向驻防陕西朝邑的侄子、冯部军长马鸿宾通消息。马鸿宾经过缜密的考虑后,感到只有自己挺身而出,向冯玉祥面谈,或可达到救叔之希望。自韩、石、马叛冯后,冯玉祥已令宋哲元部队向朝邑包围,严密监视马鸿宾部的举动。马鸿宾见冯后,首先说由于他们平常教育无方,发生了马鸿逵叛逆罪行,愿将部队立即交出,请冯派人接管,自己在冯的身边听候差遣,以赎前愆。冯听了怒气稍平,说:"马鸿逵的事,不干你事,事实上你们父、兄也管不了他,我对你仍旧相信,不必顾虑,好好练你的兵。"接着冯玉祥召开高级将领会议,提出要"倒蒋"、"倒阎(锡山)"大家明知自己力量不够,不能同时两面作战,但又不敢向冯当面提出。马鸿宾毅然发言,分析了敌我力量,建议先"倒蒋"胜后再"倒阎",大家相继发言赞同。冯考虑后觉得有理,即决定派人去联系阎锡山,但一时想不出适当人选,马鸿宾趁机建议说马福祥与阎锡山是多年换帖弟兄,请考虑前往,冯即决定放了马福祥,由马鸿宾接去,前往太原,与阎锡山协商结果,冯玉祥通电下野,部队交宋哲元统率,马福祥平安回到南京。冯玉祥到太原后,却被阎锡山软禁在晋祠8个月之久。
到了1930年,蒋介石稳定北方局势以后,准备向阎锡山动手,把大批部队集结到晋北边境和石家庄、娘子关一带,阎锡山情急,才主动向冯玉祥道歉,商定再次联合"倒蒋"。阎锡山任"总司令",冯玉祥任"副总司令",掀起蒋、冯、阎中原大战。蒋介石扩编马鸿逵为讨逆军十五路总指挥,在陇海、津浦各线作战,为蒋出力不小,对蒋军的取胜起了一定作用。冯军溃败后,所部投蒋、投张学良,意见不一,各方自觅出路。
马福祥因以前曾任过冯玉祥的"西北边防会办",又因马鸿逵在冯部数年,善于交际,与冯部将领或结盟换帖或密切往还,如孙连仲等人对马福祥都非常尊敬。马福祥遂衔蒋命奔走阎、冯与各将领之间,劝说冯部将领接受编遣,各得安排。1930年1月,马福祥被任命为青岛市长⑶,当时纱厂工人因劳资关系,罢工对抗日本资方,马福祥与日领事几经协商,另订新约,工潮始息⑷。旋调任安徽省主席,在职7月,大半时间奔走于南京、北京、郑州、西安之间,为蒋介石与各军阀之间作联络调解工作,省政则由程天放代理主席,形成看守政府,无大措施。旋调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他特别致力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工作,召开蒙藏会议,达赖喇嘛派人贡忱,班禅喇嘛不断派员输诚拥护。秋季辞职⑸,专任国民政府委员,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等职。马福祥对甘肃政治本不想染指,但对当年所受陆、张之耻辱,耿耿在心,1931年1月,他向蒋介石推荐马鸿宾任甘肃主席,不料马鸿宾不谙甘肃政情,不能控制复杂局面,未数月,为国民党政客与冯系军人发动政变,失败而去。马福祥认为有伤他在中央的威信,因之抑郁成疾,于1932年,在鸡公山得病,在赴北京就医途中,行抵琉璃河去世。
个人轶事
马福祥好读书,善书法,留心时政,喜欢接近汉族中上层人士。幕府中所延揽的人中,有擅长时文的,有长于研究金石书画的,也有专写电文书札的。他自称"戎马书生",相识之人,诩为"儒将"。晚年,自书"贺兰舞剑,青山立马,沧海擢缨,长江观潮",叙其经历。他长于交际,善于游说,清朝的翰林、进士,北洋的督军、省长,以及国民党的显要如戴季陶、何应钦、陈果夫等人,相与往还,或订为金兰,或亲密结交,常语人:"生平无不可言之事,天下无不可交之人。"这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中,也取得了不小的帮助。他的处世哲学,崇尚黄老祸福相倚"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之说,尝亲书《黄石公素书》并以之规劝朋友,激励部属,训诫子弟。他熟习历史掌故、封建礼俗,在宁夏期间,好整以暇,继志述事,给他父、兄请恤立碑,请名人书写,精工镌刻,在原籍建立碑亭,供众浏览。并为其父做冥寿。
马福祥在宁夏创立了蒙回师范,在北京资助成达师范、西北中学(一说西北公学),在兰州、临夏、包头等地设立学校30余处。他的遗作有《磨盾余墨》、《蒙藏状况》、《先哲言行类钞》、《训诫子侄书》等。为了供研究儒、释、回、耶各种宗教的需要,曾刊印回教名人所著《天方典礼》,《天方性理》、《五功释义》、《清真指南》等十余种行世。
家族成员
长子马鸿逵投靠蒋介石后,为蒋效命。取得信任。1932年,以第十五路军总指挥(后改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兼任宁夏省政府主席,统治宁夏17年。次子马鸿炳,曾任旅长。马鸿逵统治宁夏时,委以宁夏省保安副司令的空衔家居。解放后,病卒于兰州。
侄马鸿宾在国民党时期,曾任宁夏省政府主席,甘肃省政府主席。1949年9月在宁夏以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名义率所部八十一军起义。解放后历任西北军政委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副省长等职。1960年病逝兰州。
马福祥的元配河州人马戴德,生马鸿逵。继配兰州人马青岚,生次子马鸿炳。再配田温如,太原人,擅长国画,早亡无子。最后聘娶清末学部郎中成都马溆午之女马妆(字书城),能诗善书法,在当时回族妇女中,甚为著名,曾任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全国解放后去台湾病逝。
其三兄马福寿,字静庵,随福祥多年,曾任昭武军统领。马鸿宾主宁时期,任民政厅长,并代理宁夏省政府主席。解放后,病逝于兰州,终年90余岁。其家支大族繁,子侄后代当年多保授大小军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