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撒拉族 | |
---|---|
撒拉族是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和化隆回族自治縣黃河谷地,以及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大河家鄉一帶。部分撒拉族散居於青海省的西寧市及黃南、海北、海西等州和甘肅省夏河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伊寧縣等地。因自稱「撒拉爾」,簡稱「撒拉」而得名。伊斯蘭教是撒拉族的全民信仰,
起源和歷史
撒拉族先民是西突厥烏古斯部的撒魯爾人,唐代時住在中國境內,後西遷中亞。元代13世紀取道撒馬爾罕,經長途跋涉遷徙到青海省東部,定居循化地區,與周圍漢、藏、回、蒙古等族融合,逐漸形成了一個民族。撒拉族在元代時稱「撒拉」、「撒拉兒」,明時稱「沙刻」、「沙刺簇」、「撒拉兒」等。
宗教信仰
撒拉族在由來的傳說中就是有關於古蘭經,所以撒拉族一直都是信仰者伊斯蘭教。對於伊斯蘭教來說,古蘭經是非常重要的,是穆罕默德親手抄寫的,對於信仰者來說是珍貴的。
服飾特點
撒拉族的傳統服飾,顏色鮮艷明快,富有民族特色。撒拉族服飾有兩方面的特點,即服飾的伊斯蘭教色彩;與回、藏、漢等民族服飾相互影響和融和。不過,撒拉族的服飾大體與回族相同,區別在於上衣一般較為寬大,腰間系布。2008年6月14日,撒拉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撒拉族男子頭戴無檐白色或黑色六牙帽或小圓帽,外套「白布汗褡青夾夾」,腰系紅布帶或紅綢帶,短衣略為寬短,長衣較為狹窄。冬天穿光板羊皮襖或羊毛織稿子,腳着布鞋或用牛皮製成的「洛提」(撒拉語,是一種用牛皮製成的鞋,裡面裝草取暖)。婦女喜歡色澤傃麗的大襟花衣服,外套黑色坎肩,喜歡佩帶長串耳環、戒指、手揭、串珠等首飾。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婦女普遍戴「蓋頭」。
建築特點
典型的撒拉族民居 , 夯土打的院牆保留着中亞西亞風格 , 房屋土木結構 , 但坐北朝南的正房又融入漢族庭院建築風格 , 房檐門窗大都是精美細巧的雕花 , 刷一層清漆顯得素樸美觀。會有籬笆以及牆來混合,是一種結合,有着牆倒樓不倒的特點。很多撒拉族人都是以三合院式為主,很多都是都是上下兩層,上層多為客房。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
傳統節日
1、撒拉族人稱開齋節為「肉孜艾依提」,人們在伊斯蘭教曆九月份,齋戒一月後,尋看新月,見月次日即行開齋過節。節前,打掃庭院,準備吃點。節日早晨、洗禮盛裝、成年男子到墳地誦經祈禱,回來,同眾人結隊赴「卡爾」(較高的寬曠地)舉行會禮和慶祝活動。
2、古爾邦節,意為「宰牲節」或「犧牲節」,在伊斯蘭教曆十二月舉行。相比之下,撒拉族人尤其重視古爾邦節。屆時,須沐浴盛裝,舉着綠色長杆旗,在阿訇帶領下,結隊赴向「海卡爾」舉行會禮,聽阿訇講經。禮畢散場,即赴墳地誦經祈禱。
3、聖紀節,在伊斯蘭教曆三月十二日,是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相傳也是穆聖的逝世日。事先各教籌集錢宰牛、煮麥仁飯、炸油香;屆時,舉行會禮,由阿訇講經、贊聖,講述穆罕默德生平事跡。此外,在齋月的第十二天,婦女還要過「發圖買節」,紀念穆聖的女兒。。屆時,要煮麥仁飯、炸饊子,以示紀念。[3]
飲食文化
多飲奶茶,食手抓肉,烹調之法仍帶中亞色彩是撒拉人早期的飲食特點。後來,食物結構發生了變化,基本以麵食為主。
按照伊斯蘭教義,撒拉族嚴禁飲酒,一般在撒拉族的筵席上不備酒。平時更無飲酒的習慣。
日常飲料除清茶、奶茶和蓋碗茶以外,還常飲麥茶和果葉茶。製作麥茶時,將麥粒炒焙半焦搗碎後,加鹽和其他配料,以陶罐熬成,味道酷似咖啡,香甜可口;果葉茶是用曬乾後炒成半焦的果樹葉子製成,飲用別具風味。[4]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撒拉族服飾特點是什麼,知道嗎?十二星座,2016-05-31
- ↑ 典型的撒拉族建築特點有哪些 第一星座網,2015-07-31
- ↑ 撒拉族的傳統節日與風俗習慣 起名網,2019-06-02
- ↑ 別具風味的撒拉族飲食文化 第一星座網,201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