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衔山黄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衔山黄耆

中文学名:马衔山黄耆

拉丁学名:Astragalus

mahoschanicus Hand.-Mazz.

别 称:马衔山黄芪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 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 科:蝶形花亚科

族:山羊豆族 黄耆亚族

属:黄耆属

亚 属:黄耆亚属

组:短果柄组


马衔山黄耆(mǎ xián shān huáng qí,学名 Astragalus mahoschanicus Hand.-Mazz.),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茎直立,有疏柔毛。羽状复叶;小叶13-19,椭圆形,长8-20毫米,宽5-10毫米,先端钝,基部圆,上面无毛,下面有平伏柔毛;叶轴有疏毛;小叶近无柄;托叶披针形,长约7毫米,宽约3毫米,有毛。总状花序腋生,短,花密集;花萼钟状,萼齿短,有黑色柔毛;花冠白色,旗瓣顶端凹,基部无爪,翼瓣较龙骨瓣长,有爪;子房有柔毛,有短柄。荚果近球形,直径约3毫米,有柔毛。 分布于新疆四川西部。生于海拔1800-4500米的山坡。 名贵中草药,又名黄芪。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1]

马衔山黄耆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马衔山黄耆 。 根粗壮,直伸,灰白色,根茎短缩,具分叉。 茎细弱,高15-40厘米,具条棱,被白色和黑色伏贴柔毛。

羽状复叶有9-19片小叶,长5-8厘米;托叶离生,宽三角形,长3-5毫米,先端尖,下面被白色柔毛;叶柄长1-3.5毫米;小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0-20毫米,宽3-6毫米,先端钝圆或短渐尖,基部近圆形,上面无毛,下面连同叶轴被白色伏贴柔毛,几无小叶柄。

总状花序生15-40花,密集呈圆柱状;总花梗长达10厘米,被黑毛或混有白色伏贴柔毛;苞片披针形,片1.5-3毫米,膜质,下面有黑色柔毛;花萼钟状,长4-5毫米,被较密的黑色伏贴柔毛,萼齿钻状,与萼筒近等长;

花冠黄色,旗瓣长圆形,长约7毫米,先端微凹,基部渐狭成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长约6毫米,瓣片长圆形,先端有不等的2裂,基部具细瓣柄及短耳,龙骨瓣最短,长约5毫米,瓣片半卵形,瓣柄细,与瓣片近等长;

子房球形,密被白毛或混生黑色长柔毛,具短柄。

荚果球状,直径约3毫米,近假2室,每室具1颗种子;种子肾形,长约1.2毫米,栗褐色。[2] 花期6-7月,果期7-8月。[3]

Astragalus mahoschanicus Hand. -Mazz. in Oesterr. Bot. Zeitschr. 82: 247. 1933; Pet. -Stib. in Acta Hort. Gothob. 12: 31. 1931-1938;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394. 图383. 1955;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2: 420. 图 2570. 1972; Y. C. Ho in Bull. Bot. Lab. N. -E. For. Inst. 8 (8): 69. 1980.

马衔山黄耆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800-4500米的山顶和沟边。[4]

马衔山黄耆分布范围

四川(西北部)、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模式标本采自甘肃马衔山。

马衔山黄耆主要价值

【藏药】塞赛尔:全草用于利尿,愈合血管;外用治创伤《青藏药鉴》。

参考来源

  1. 马衔山黄耆, 植物智, 2020-01-18
  2. 马衔山黄耆  .中国自然标本馆[引用日期2019-06-29]
  3. 《中国植物志》 第42(1)卷 (1993) >> 157页 PDF >> 马衔山黄耆 Astragalus mahoschanicus
  4. 杜文静,魏育才,董信芳等. 马衔山黄芪水提物抗肿瘤转移及生长初步研究. 《 CNKI 》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