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銜山黃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銜山黃耆

中文學名:馬銜山黃耆

拉丁學名:Astragalus

mahoschanicus Hand.-Mazz.

別 稱:馬銜山黃芪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 目:薔薇亞目

科:豆科

亞 科:蝶形花亞科

族:山羊豆族 黃耆亞族

屬:黃耆屬

亞 屬:黃耆亞屬

組:短果柄組


馬銜山黃耆(mǎ xián shān huáng qí,學名 Astragalus mahoschanicus Hand.-Mazz.),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莖直立,有疏柔毛。羽狀複葉;小葉13-19,橢圓形,長8-20毫米,寬5-10毫米,先端鈍,基部圓,上面無毛,下面有平伏柔毛;葉軸有疏毛;小葉近無柄;托葉披針形,長約7毫米,寬約3毫米,有毛。總狀花序腋生,短,花密集;花萼鍾狀,萼齒短,有黑色柔毛;花冠白色,旗瓣頂端凹,基部無爪,翼瓣較龍骨瓣長,有爪;子房有柔毛,有短柄。莢果近球形,直徑約3毫米,有柔毛。 分布於新疆四川西部。生於海拔1800-4500米的山坡。 名貴中草藥,又名黃芪。春秋兩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根頭,曬乾,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1]

馬銜山黃耆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 馬銜山黃耆 。 根粗壯,直伸,灰白色,根莖短縮,具分叉。 莖細弱,高15-40厘米,具條棱,被白色和黑色伏貼柔毛。

羽狀複葉有9-19片小葉,長5-8厘米;托葉離生,寬三角形,長3-5毫米,先端尖,下面被白色柔毛;葉柄長1-3.5毫米;小葉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0-20毫米,寬3-6毫米,先端鈍圓或短漸尖,基部近圓形,上面無毛,下面連同葉軸被白色伏貼柔毛,幾無小葉柄。

總狀花序生15-40花,密集呈圓柱狀;總花梗長達10厘米,被黑毛或混有白色伏貼柔毛;苞片披針形,片1.5-3毫米,膜質,下面有黑色柔毛;花萼鍾狀,長4-5毫米,被較密的黑色伏貼柔毛,萼齒鑽狀,與萼筒近等長;

花冠黃色,旗瓣長圓形,長約7毫米,先端微凹,基部漸狹成瓣柄,翼瓣較旗瓣稍短,長約6毫米,瓣片長圓形,先端有不等的2裂,基部具細瓣柄及短耳,龍骨瓣最短,長約5毫米,瓣片半卵形,瓣柄細,與瓣片近等長;

子房球形,密被白毛或混生黑色長柔毛,具短柄。

莢果球狀,直徑約3毫米,近假2室,每室具1顆種子;種子腎形,長約1.2毫米,栗褐色。[2] 花期6-7月,果期7-8月。[3]

Astragalus mahoschanicus Hand. -Mazz. in Oesterr. Bot. Zeitschr. 82: 247. 1933; Pet. -Stib. in Acta Hort. Gothob. 12: 31. 1931-1938; 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394. 圖383. 1955;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2: 420. 圖 2570. 1972; Y. C. Ho in Bull. Bot. Lab. N. -E. For. Inst. 8 (8): 69. 1980.

馬銜山黃耆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800-4500米的山頂和溝邊。[4]

馬銜山黃耆分布範圍

四川(西北部)、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

模式標本采自甘肅馬銜山。

馬銜山黃耆主要價值

【藏藥】塞賽爾:全草用於利尿,癒合血管;外用治創傷《青藏藥鑒》。

參考來源

  1. 馬銜山黃耆, 植物智, 2020-01-18
  2. 馬銜山黃耆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6-29]
  3. 《中國植物志》 第42(1)卷 (1993) >> 157頁 PDF >> 馬銜山黃耆 Astragalus mahoschanicus
  4. 杜文靜,魏育才,董信芳等. 馬銜山黃芪水提物抗腫瘤轉移及生長初步研究. 《 CNKI 》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