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鱼篮观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鱼篮观音

 

 

 

鱼篮观音 (佛教中三十三观音之一)

鱼篮观音是三十三观音相之一, 脚踏鳌背, 手提盛鱼的竹篮或手提鱼篮的民间少妇形象 ,因是马郎之妇, 故别名唤作”马郎妇观音“。

来历

佛教中三十三观音之一。 手持鱼篮。 明宋濂有《鱼篮观音像赞》: “序按《观音感应传》: 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陕右金沙滩上有一美艳女子,絜篮鬻鱼,人竞欲室之。 女曰:‘妾能授经,一夕能诵《普门品》者,事焉。’ 黎明,能者二十。 女辞曰:‘一身岂堪配众夫邪!请易《金刚经》,如前期。’ 能者复居其半。 女又辞,请易《法华经》,期以三日。 惟马氏子能。 女令具礼成婚。 入门,女即死,死即糜烂立尽,遽瘗之。 他日,有僧同马氏子启藏观之,惟有黄金锁子骨存焉。 僧曰:‘此观音示现以化汝耳。’言讫飞空而去。 自是陕西多诵经者。“

故事

相传东海之滨的人们身居化外,不知礼仪。 观音菩萨便化作一个美丽的渔妇前来点化。 菩萨承诺谁能背诵她所教的佛经便嫁给谁做妻子,结果有一个叫马郎的渔夫如愿以偿,并最终得到了菩萨的点化。 表示众生做任何事都要有信心,只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就能得到观音菩萨的帮助,同时也能影响周身的人们。

传说

传说观音菩萨得道之后,便化作普通百姓,深入下层人民,对他们进行教化。 有一次,观音得知东海之滨住着很多化外之民,不懂礼仪,不谙教化,于是变化成一名渔妇来到东海之滨一个小镇。正赶是小镇的集市很热闹,便提着一只竹篮,竹篮里装着两尾鱼,便混迹在那一群卖鱼人当中。 众人忽然看见一个很漂亮的渔妇来卖鱼,便一拥而上,纷纷抢着买鱼。 可是渔妇却问他们:“你们买鱼作什么用呢?” 众人都说:“当然是回去做菜吃。” 渔妇却微笑着说:“我这鱼呀,不能卖给你们做菜,只能卖给你们放生“。 众人一听,都不愿意,谁也不想花钱买条鱼又放了。 结果渔妇站了一天,两尾鱼都没有卖出去。第二天早上,渔妇又来了,仍然坚持只能卖给他们放生,结果还是没有人愿意买。 只是有个叫马朗的人却开始注意渔妇,他发现那渔妇卖的还是昨天那两尾鱼,可是那鱼离开了水整整两天还是活蹦乱跳,实在有点不可思议,可又实在看不出什么名堂。 不久,金沙滩上的渔民,特别是那些单身汉,见渔妇长得实在漂亮,于是便纷纷跑来说亲,争着想娶她为妻。渔妇笑着说:“你们这么多人,叫我嫁给谁呢? 这样吧,我教你们颂经,你们谁先在一天之内学会,我就嫁给谁。” 大家一听,都觉得可行,于是便答应了。 渔妇便教他们念颂《普门品》,结果一天之后,有半数的人背会了。 渔妇又说:“还是不行,《普门品》只是入门的,还不能最后分出胜负,我再教你们念《金刚经》,谁一夜之间念会,我就嫁给谁。” 十多个人都同意了。 于是渔妇又教他们念《金刚经》,第二天,能完全背会的,只有三四个人。 其他人只好怏怏不乐地走了。 渔妇又对剩下的几个人说: “先别急,最后的胜负还没有分出来,我这里还有一部大乘宝藏《法华经》,谁能在三天之内背会,我一定嫁给他。” 结果三天之后,只有马郎一个人背会了。 于是渔妇便答应嫁给马郎。 可是新婚那天,新娘却无缘无故地死了,而且尸体很快就腐烂了。 马郎很是难过,可又没有办法,虽然心中奇怪,也只好将尸体掩埋了。 此后,马郎经常没事的时候便念颂渔妇教给他的三部经,念来念去,竞也悟出了很多道理。 观音菩萨脱身离去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马郎已经开始悟道,于是便又变成一个老和尚,前去点化马郎,跟他谈经论道,指点迷津。 后来又告诉他,原来他以前娶的那个渔妇是观音菩萨变的,不信可以掘开坟幕看看。 马郎将信将疑,果真跑去掘开了坟墓,里面真的没有尸体,却只有一副黄金锁子骨。 那老和尚说:“现在相信了吧,菩萨化身渔妇是为了点化你。 她既然教给你三部经书,你就应该宣扬佛法,切莫辜负菩萨一片度化之心。” 马郎听了,连连点头,忽然那和尚就不见了。 马郎知道肯定又是菩萨在点化他,于是回去之后,便把自己三间草屋变成庵堂,又塑了菩萨的神像供奉起来,仍然是渔妇的模样,人们便称之为“鱼篮观音”。

来源

“鱼篮观音”与“马郎妇观音”虽然分别位列“观音三十二变相”中的第10位和第28位,但从历代所载的故事结构和内容来看,两者其实是同源的。 据中唐时期李复言《续玄怪录》“延州妇人”条载:唐大历年间,延州有一个女子,“与年少子狎昵荐枕,一无所却”,最终死去,人们把她葬在荒芜的道路边。 后有一胡僧来到她的墓前,焚香敬礼赞叹,并告诉大家:“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 众人开墓一看,真如胡僧所言,于是为她设斋建塔。 北宋叶廷圭在《海录碎事》中载:“释氏书:昔有贤女马郎妇,于金沙滩上施一切人淫。 凡与交者,永绝其淫。 死,葬后,一梵僧来,云,‘求吾侣’。 掘开,乃锁子骨。 梵僧以杖挑起,升云而去。” 比较上面两则故事,可以发现二者在主要内容上完全相同: 第一,人物都是一个自愿布施自己身体的女子。 第二,女子死后都有“僧人”出现,告诉大家女子并非凡人,而是菩萨化身。 第三,打开女子墓穴后,都发现女子的骸骨是“锁子骨”。 (“锁子骨”又称“黄金锁子骨”,指人死后,骨骼没有腐烂,而是呈现金色,并且如同锁子一样环环相扣。这是成道者的特征。) 因为有以上种种相同之处,因此在明代,就有学者认定“延州女”、“马郎妇”二者“总为一事”,并把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定为“观音大士”的化身。 但由于故事内容与中国人重视贞操的传统相悖,宋代开始出现“改良版”的“马郎妇”故事,并且成为“鱼篮观音”故事的原型。 如南宋志磐的《佛祖统记》卷四十一记载的马郎妇故事,把女主人公描述成了一个坚守贞操的贤女: 此美艳女子提篮卖鱼,并以自己的婚姻为诱饵,叫人背诵佛经。 后来,她虽然嫁给了马郎,但刚入门就死了。 至于后面的细节,如僧人出现、开墓发现“黄金锁子骨”则完全相同。

诗赞

除障鱼篮观世音,慈无能胜演圆音。 精真洞然众业海,六道群迷蒙慈恩。

愿力

鱼篮观音护佑:婚姻美满,白头偕老。   [1]

参考文献

  1. 鱼篮观音,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