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鲁迅小说中的自己(张浩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鲁迅小说中的自己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鲁迅小说中的自己》中国当代作家张浩德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鲁迅小说中的自己

鲁迅说过;‘‘作品大底是作者借别人以叙自己,或是以自己推测别人的西。’’(《鲁迅论文学》56页)在鲁迅小说中也写了不少他自己的事。

大家熟悉的《故乡》,就是鲁迅根据自己1919年冬,回故乡接母亲去北京的事写成的,小说虽经过艺术加工,但小说中的“我”基本上就是鲁迅自己。鲁迅的母亲待人宽厚,见人有急难,从来不惜自损以济人,这在小说《故乡》里,也得到体现。小说中闰土与“我”的友谊,就是鲁迅和家里的短工张福庆的儿子章运水少年时代交往的实录。

鲁迅的母亲姓鲁,家住在绍兴乡下的安桥头,鲁迅少年时母亲常带他到外祖母家去,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们,都邀请鲁迅到五里外的包殿去看社戏。有一次看到半夜才回来,鲁迅母亲放心不下,以致半夜没有睡觉,二十年后,鲁迅把这一段生活,作为《社戏》的情节,写到文章里。

鲁迅本来还有个四弟叫椿寿,六岁时死了,原来葬在绍兴南门外龟山,1919年鲁迅举家北上,鲁迅遵照母命,把小兄弟的棺材迁葬到租父和父亲坟墓附近,后来鲁迅把这件事写进了小说《在酒楼上》,作者借吕纬甫的口作了叙述。不过鲁迅小兄弟死时六岁,小说里写成三岁。迁葬时写成了土工。据周遐寿回忆,文章里写的和椿寿的葬事几乎一样

《伤逝》写的是涓生和子君的恋爱悲剧,小说发表后,当时有人说,这是鲁迅根据他和许广平的恋爱写成的,鲁迅对此予以否定。但小说里确实融进了鲁迅的一些感受,《伤逝》里,涓生被局里解雇,涓生和子君生活没有着落,涓生痛苦地说;‘‘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伤逝》写于1925年,就在小说写成的前两年,1923年,鲁迅和周作人夫妇吵翻了脸,鲁迅被迫搬出了八道湾,借了800块银元,买了阜成门西三条的寓所,可以说是债台高筑,经济拮据,就在鲁迅写《伤逝》的前连个月,因支持‘‘女师大风潮’’,被段祺瑞政府免去了教育部佥事的职务,这时鲁迅的生活来源几乎要断绝,所以《伤逝》里涓生这句话,明显地溶进了鲁迅自己的遭遇和感受。

小说《独孤者》里有个魏连殳,出生封建家庭,幼年丧了父母,由继祖母抚养,后来出洋留学,接受了新思想,被人认为‘‘异类’’和‘‘吃洋教的’’‘‘新党’’,继祖母死了,族长、进房、亲丁,闲人们聚集一堂,‘‘排成阵势,互相策应’’,要魏连殳‘‘大殓’’时一切照旧的习俗进行,魏连殳答应‘‘都可以的’’。当‘‘大殓’’结束,魏连殳‘‘忽然,他流一滴泪,接着失声,立刻又变成了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嚎叫,惨伤里夹着愤怒和悲哀。’’魏连殳写的是谁呢?

鲁迅爱世时胡风曾问过他,鲁迅书;‘‘其实,那是写的我自己。’’(《新文学史料》93年一期《回忆鲁迅》)

1917年春末夏初,鲁迅和周作人一同住在绍兴会管的书屋里,一天周作人忽发高烧,那时候北京正在流行猩红热病,上年教育部一位同事得此病致死。这使鲁迅非常担忧,急忙请德国医生悌普尔来诊,才知道是出疹子。第二天他到教育部,很高兴地对好友许寿裳讲述了这件事。并说;‘‘起孟(周作人)原来这么大了,竟没有出过疹子’’。小说《兄弟》写的就是这件事。小说里张沛军为兄弟患病,四处寻医忧虑奔走的情形,就是鲁迅自身经历的事,当时鲁迅和周作人关系很好,小说里赞叹;‘‘真是少有的,他们两个人就是一个人。

《铸剑》里有个少年眉间尺,他要找国王替父报仇,路上遇见一个黑色人宴之敖者,宴之敖者是谁呢?实际是鲁迅自况。鲁迅曾笔名‘‘宴之敖’’,这笔名是什么意思呢?前文已说,1923年8月,周作人听信日本妻子雨太信子的话,和鲁迅闹起来,鲁迅被迫搬出八道湾。鲁迅为此非常悲愤,就用了这个笔名。‘‘宴’’《说文》解释;宝盖头,代表房屋,即‘‘家’’的意思;中间是‘‘日’’,下面是‘‘女’’,所以‘‘宴’’就是家里有个日本女人,‘‘敖’《说文》解释为出游,从出从放。所以‘‘宴之敖’’就是‘‘我被家里日本女人逐出来’’的意思。黑色人替眉间尺报仇,斩杀了国王,这篇小说蕴含了鲁迅的复仇心理。

《野草》里有个小短剧《过客》,这位过客约三四十岁,状态困顿倔强,眼光阴沉,黑须,乱发,黑色短衣裤皆破碎,赤足,着破鞋,胁下挂着口袋,支着等身的竹杖,也不知往哪里去,黄昏中向野地里,踉跄着,执着坚定地,不知回转地走去。这个过客也是鲁迅;是鲁迅伟大个性的再现。在《过客》写后不多久,鲁迅说;‘‘我自己是什么也不怕的,生命是我自己的,所以我不妨大步地走去,向着我以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渊,荆棘,峡谷,火坑,都由我负责。’’(《华盖集·北京通讯》)

[1]

作者简介

张浩德,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人。宁夏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