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鸳鸯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鸳鸯豆
图片来自湖北省人民政府

鸳鸯豆 豆是指盛菜的器皿,是一种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楚国的漆木胎盛食器。荆州荆门博物馆都藏有这种文物。

战国,豆通高25.4厘米。荆州市荆州区雨台山四二七号墓出土。木胎,由豆盖、豆盘和豆柄组成,盖与盘扣合后形成一只鸳鸯。器表髹黑漆,羽毛用红、金色绘出,鸳鸯尾部的两侧又各绘一只金凤。鸳鸯神态安闲,是一件难得的艺术作品。

木胎,雕制。由带盖的深盘、细把、喇叭形座接榫而成。盖与盘以子母口相扣合,内呈椭圆形,外作静睡的鸳鸯状,即鸳鸯作盘颈侧视、双翅收合、蜷爪、尾略上翘状。其头、身、翅、脚、尾等均系浅浮雕,雕工精细,形象逼真。把和座为整木制作,柄中部有道凸棱;喇叭形座较高,内空。器表在黑漆地上用朱红、金、黄等色彩绘花纹:鸳鸯身上绘羽毛纹,尾部两侧绘两只对称的回首立凤,把与座上绘卷云纹和勾连云纹。

形制

从湖北江陵雨台山427号楚墓出土的一件鸳鸯豆通高25.4厘米,盘径、底径分别为18.2和12.3厘米。它的盘和盖能组合成鸳鸯的开关,整体作卧首何处状,其头、腹、翅和脚都是雕刻而成,头为曲颈侧视状,翅膀收缩,爪蜷曲,尾部略上翘。此器全身髹漆,并以朱红和金、黄等色绘出鸳鸯各个部位和羽毛。在尾部两侧分绘金色鸟。

制作者通过圆雕的手法将整个器形作成一只盘颈侧视、神态安详的鸳鸯。鸳鸯的眼、鼻、嘴均用肉雕法刻出并施以彩绘。翅、羽、尾、爪等则以斑斓的色彩绘出,形态真切、栩栩如生,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

参考文献

《楚国历史文化辞典》石泉主编;何浩、陈伟副主编ISBN 7-307-02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