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鸠鸽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鸠鸽类是在分类学中隶属于鸽形目(Columbiformes)、鸠鸽科(Columbidae)的鸟类。现存1科41属309种,中国有8属31种。体型中等,地栖或树栖。喙短,基部大都柔软,被蜡质;翼发达,善飞行;尾短而圆;腿短健,无蹼,后趾与前三趾同在一个水平面上或缺后趾。食物多是种子和果实。孤鸽科(Raphidae),包括3种孤鸽(渡渡鸟)Raphus,曾分布于非洲毛里求斯岛,因人类捕杀于1681年灭绝。

鸠鸽类

中文名称:鸠鸽类

分布区域:曾分布于非洲毛里求斯岛

科目:鸠鸽科

鸟种概况

鸠鸽类鸟属鸽形目鸠鸽科,共分53属370种(种数统计包括公元1500年以后灭绝的16种)。在我国鸠鸽科共有8属31种(另南沙群岛9种为记录在内)。分布于全国各地,但以长江以南各省的种类为多。其中将绿鸠的8种;皇鸠的2种;鹃鸠的 3种;以及黑颏果鸠和斑尾林鸽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鸠鸽科的鸟类体型中等,地栖或树栖。喙短,基部大都柔软,被蜡质;翼发达,善飞行;尾短而圆;腿短健,无蹼,后趾与前三趾同在一个水平面上或缺后趾。食物多是种子和果实。雏鸟由雌雄亲鸟共同抚育,雏鸟将嘴伸入亲鸟口中取食亲鸟从嗉囊中吐出的半消化乳状食物‘鸽乳’。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科: 鸠鸽科 Columbidae

形态特征

鸠鸽类是在分类学中隶属于鸽形目、鸠鸽科的鸟类。它们的体形大小不一,但一般与家鸽差不多,雄鸟和雌鸟的羽色大体相似。体形较为肥胖,头部稍微较小,颈部粗而短,羽毛较为柔软而稠密。嘴短,嘴基有由软的皮肤所形成的蜡膜,上嘴的先端膨大而坚硬,嘴尖稍稍弯曲。鼻孔被羽毛所遮盖。翅膀长而尖,初级飞羽为11枚。尾羽为圆形或楔形。跗跖的前缘被盾状鳞。脚短而强,适于在地面行走。4个趾均在同一平面上,趾间没有蹼。尾脂腺裸出或退化。

生活习性

鸠鸽类大都在树上栖息,少数栖息于地面上或岩石间,善于飞行,迁徙性强。常成群活动,有的成群繁殖。主要以植物的种子、果实、芽、叶等为食,也吃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营巢于树木或灌丛间,也有的在岩石缝隙或建筑物上营巢。每窝产卵2枚,有的一年繁殖2次,孵化期为14-18天。雏鸟为晚成性,亲鸟常用嗉囊分泌的“鸽乳”来育雏。

分布范围

鸠鸽类在全世界共有40属280种,分布于全球的热带和温带地区,尤以东南亚和大洋洲种类较多。中国有8属31种,分布于全国各地,但以长江以南各省的种类为多。

历史溯源

它是由野生的原鸽经过长期的人工驯养培育而成的。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公元前就已经开始有人饲养家鸽,到唐宋时期已很盛行。叶绍翁在他的《四朝见闻录》中对南宋前朝在临安(今杭州)民间盛行养鸽的情景作过这样的描述:“东南之俗,以养鹁鸽为乐,群数十百,希之如锦,既而寓金铃于尾,飞而相空,风力振铃,铿如云间之。”据说当时宫廷中养鸽多达万只以上,宋高宗赵构尤其迷恋玩养鸽子,偏安江南,不理朝政。当时有一些爱国的太学生曾怀着悲愤的心情写诗讽刺他不思抗金复国,迎还被囚于北漠的徽、钦二帝:“鹁鸽飞腾绕帝都,暮收朝放费功夫,何如养取云边雁,沙漠能传二帝书。”

品种羽色

现在全世界已有1500多个家鸽品种,主要分成食用鸽、观赏鸽、信鸽等三大类。食用鸽又叫肉鸽,体形较大,肉嫩味美;观赏鸽羽色美丽,体姿奇特,如全身雪白的“雪花”、乌黑的“缁衣”、尾羽象扇子一样的“扇尾鸽”、胸部象球状的“球胸鸽”等等;信鸽主要用于通讯和竞翔。

状种群现

世界上有许多鸟类由于人类的过度猎捕而绝灭,其中有两个最著名的例子都属于鸠鸽类[1]。旅鸽曾经遍布于北美洲大陆,数量多达五十亿只,但经过长期的毁灭性的屠杀后,最后一只野生旅鸽于1900年3月被杀,最后一只名叫“玛莎”的笼养旅鸽也于1914年9月1日死于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生活于毛里求斯岛的愚鸠,也叫渡渡鸟,在人类和他们携带的家畜和鼠类来到岛上后,被大量的捕杀和毁灭巢、卵,于1693年绝灭,甚至没有留下一只完整的标本。

保护级别

现在幸存的鸠鸽类中也有大量的种类被列入濒危物种的名单,中国将鸠鸽科的很多种都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包括绿鸠的所有种,即针尾绿鸠、楔尾绿鸠、红翅绿鸠、红顶绿鸠、黄脚绿鸠、厚嘴绿鸠、灰头绿鸠和橙胸绿鸠等8种;皇鸠的所有种,即绿皇鸠和山皇鸠等2种;鹃鸠的所有种,即斑尾鹃鸠、棕头鹃鸠和乌鹃鸠等3种;以及黑颏果鸠和斑尾林鸽等[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