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鳩鴿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鳩鴿類是在分類學中隸屬於鴿形目(Columbiformes)、鳩鴿科(Columbidae)的鳥類。現存1科41屬309種,中國有8屬31種。體型中等,地棲或樹棲。喙短,基部大都柔軟,被蠟質;翼發達,善飛行;尾短而圓;腿短健,無蹼,後趾與前三趾同在一個水平面上或缺後趾。食物多是種子和果實。孤鴿科(Raphidae),包括3種孤鴿(渡渡鳥)Raphus,曾分布於非洲毛里求斯島,因人類捕殺於1681年滅絕。

鳩鴿類

中文名稱:鳩鴿類

分布區域:曾分布於非洲毛里求斯島

科目:鳩鴿科

鳥種概況

鳩鴿類鳥屬鴿形目鳩鴿科,共分53屬370種(種數統計包括公元1500年以後滅絕的16種)。在我國鳩鴿科共有8屬31種(另南沙群島9種為記錄在內)。分布於全國各地,但以長江以南各省的種類為多。其中將綠鳩的8種;皇鳩的2種;鵑鳩的 3種;以及黑頦果鳩和斑尾林鴿等。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鳩鴿科的鳥類體型中等,地棲或樹棲。喙短,基部大都柔軟,被蠟質;翼發達,善飛行;尾短而圓;腿短健,無蹼,後趾與前三趾同在一個水平面上或缺後趾。食物多是種子和果實。雛鳥由雌雄親鳥共同撫育,雛鳥將嘴伸入親鳥口中取食親鳥從嗉囊中吐出的半消化乳狀食物『鴿乳』。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鴿形目 Columbiformes

科: 鳩鴿科 Columbidae

形態特徵

鳩鴿類是在分類學中隸屬於鴿形目、鳩鴿科的鳥類。它們的體形大小不一,但一般與家鴿差不多,雄鳥和雌鳥的羽色大體相似。體形較為肥胖,頭部稍微較小,頸部粗而短,羽毛較為柔軟而稠密。嘴短,嘴基有由軟的皮膚所形成的蠟膜,上嘴的先端膨大而堅硬,嘴尖稍稍彎曲。鼻孔被羽毛所遮蓋。翅膀長而尖,初級飛羽為11枚。尾羽為圓形或楔形。跗跖的前緣被盾狀鱗。腳短而強,適於在地面行走。4個趾均在同一平面上,趾間沒有蹼。尾脂腺裸出或退化。

生活習性

鳩鴿類大都在樹上棲息,少數棲息於地面上或岩石間,善于飛行,遷徙性強。常成群活動,有的成群繁殖。主要以植物的種子、果實、芽、葉等為食,也吃昆蟲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營巢於樹木或灌叢間,也有的在岩石縫隙或建築物上營巢。每窩產卵2枚,有的一年繁殖2次,孵化期為14-18天。雛鳥為晚成性,親鳥常用嗉囊分泌的「鴿乳」來育雛。

分布範圍

鳩鴿類在全世界共有40屬280種,分布於全球的熱帶和溫帶地區,尤以東南亞和大洋洲種類較多。中國有8屬31種,分布於全國各地,但以長江以南各省的種類為多。

歷史溯源

它是由野生的原鴿經過長期的人工馴養培育而成的。據史料記載,中國在公元前就已經開始有人飼養家鴿,到唐宋時期已很盛行。葉紹翁在他的《四朝見聞錄》中對南宋前朝在臨安(今杭州)民間盛行養鴿的情景作過這樣的描述:「東南之俗,以養鵓鴿為樂,群數十百,希之如錦,既而寓金鈴於尾,飛而相空,風力振鈴,鏗如雲間之。」據說當時宮廷中養鴿多達萬隻以上,宋高宗趙構尤其迷戀玩養鴿子,偏安江南,不理朝政。當時有一些愛國的太學生曾懷着悲憤的心情寫詩諷刺他不思抗金復國,迎還被囚於北漠的徽、欽二帝:「鵓鴿飛騰繞帝都,暮收朝放費功夫,何如養取雲邊雁,沙漠能傳二帝書。」

品種羽色

現在全世界已有1500多個家鴿品種,主要分成食用鴿、觀賞鴿、信鴿等三大類。食用鴿又叫肉鴿,體形較大,肉嫩味美;觀賞鴿羽色美麗,體姿奇特,如全身雪白的「雪花」、烏黑的「緇衣」、尾羽象扇子一樣的「扇尾鴿」、胸部象球狀的「球胸鴿」等等;信鴿主要用於通訊和競翔。

狀種群現

世界上有許多鳥類由於人類的過度獵捕而絕滅,其中有兩個最著名的例子都屬於鳩鴿類[1]。旅鴿曾經遍布於北美洲大陸,數量多達五十億隻,但經過長期的毀滅性的屠殺後,最後一隻野生旅鴿於1900年3月被殺,最後一隻名叫「瑪莎」的籠養旅鴿也於1914年9月1日死於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生活於毛里求斯島的愚鳩,也叫渡渡鳥,在人類和他們攜帶的家畜和鼠類來到島上後,被大量的捕殺和毀滅巢、卵,於1693年絕滅,甚至沒有留下一隻完整的標本。

保護級別

現在倖存的鳩鴿類中也有大量的種類被列入瀕危物種的名單,中國將鳩鴿科的很多種都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包括綠鳩的所有種,即針尾綠鳩、楔尾綠鳩、紅翅綠鳩、紅頂綠鳩、黃腳綠鳩、厚嘴綠鳩、灰頭綠鳩和橙胸綠鳩等8種;皇鳩的所有種,即綠皇鳩和山皇鳩等2種;鵑鳩的所有種,即斑尾鵑鳩、棕頭鵑鳩和烏鵑鳩等3種;以及黑頦果鳩和斑尾林鴿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