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文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姓名 黄文仪
别名
出生年 不详
死亡年 不详
官宦经历 不详
编著作品 诗作〈记许逆滋事五古十二首〉

黄文仪(?~?),凤山邑附贡。[1] 据其诗作〈记许逆滋事五古十二首〉中述及道光四年“许尚、杨良斌之役”,推断其应为清道光年间(1821~1850)人士。其馀生平不详。[2]


五言古诗

纪许逆滋事五古,十二首选三
北匪戕官后,南疆恣劫攘[3]。揭竿起伏莽,乌合成鸱张[4]。祭纛用人牺,顺天帜飘扬[5]。蓦地纵剽掠[6],哀鸿目惨伤。将官守火库,民勇护城厢。蔓延苏逆来,乘时跳陆梁。勒金与封谷,冤惨不可当。大军快来苏,焚香祝上苍。(用人牺)

粤匪[7]毒于贼,攻庄恣杀虏。列幕挂帅旗,榜起中军[8]府。主帜惟李受[9],伟中[10]误为辅。飞檄调三军,分营并设伍。溪南五百庄,一炬成焦土。我民竟何辜,风餐夜宿露。呼天喊地来,栖身竟无所。死者纷狼籍,生者犹罹苦。平公菩萨心,涕泣为招抚。(立帅府)

援兵一旅馀,时自郡南下。行次楠梓坑[11],环宿王宫社。一卒警梦呼,有谍来谋夜。起视贼纷纷,磔石浪掷瓦。急击枪连环,竟尔众避寡。彼贼固无能,神助亦非假。(截援兵)

【题解】
此组诗为五言古诗,收入《全台诗》第伍册。此组诗乃道光年间张丙事件之纪录,诗题之“许逆”指“许成”,为事件中南路军之首领,共有〈用人牺〉、〈立帅府〉、〈截援兵〉、〈再啸聚〉、〈攻陂城〉、〈打汉门〉、〈青楼军〉、〈袈裟贼〉、〈击林投〉、〈守火库〉、〈获巨炮〉、〈迎官军〉等十二小题。〈用人牺〉批判张丙阵营的手段凶残,“戮仇人以祭”,〈立帅府〉写李受主帜中军,〈截援兵〉写事件发生后台湾府派出的援兵,原本行经楠梓坑,驻扎在元帅庙,半夜有神示梦“有贼来袭”,因而有所警戒,官兵得“神助”击溃敌军,彰显出起事者的不正当性,〈再啸聚〉、〈攻陂城〉、〈打汉门〉、〈击林投〉、〈守火库〉、〈获巨炮〉等则描写战事情况与斥责守备怯战、怠忽,〈青楼军〉、〈袈裟贼〉纪录特殊身分人士青楼女子与僧人参与其中,最后一首〈迎官军〉则描绘事件被平定后,百姓欢欣鼓舞夹道欢迎之馀,强调百姓自力救济之贡献,提醒官方宜检讨避免后患。整组诗屡屡提及百姓遭遇战事之苦,富含悲悯之情,对于官军剿敌不力亦多所批评,可与周凯〈纪台湾张丙之乱〉、郑兰〈剿平许逆纪事〉二文相互对照,了解事件完整经过。

【延伸阅读】
1. 黄文仪〈纪许逆滋事五古〉十二首,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


注释

  1. 参考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台银本。
  2. 施懿琳撰
  3. 北匪戕官后,南疆恣劫攘:谓张丙阵营分南北两路,北路起事,嘉义知县邵用之、台湾知府吕志恒被杀害后,南方接著交战。据周凯〈纪台湾张丙之乱〉可知:“道光十二年冬,张丙倡乱嘉义。十月朔,戕知县;越日,戕知府。围嘉义城,困总兵匝月,破盐水港,劫军火器械于曾文溪,彰化黄城陷斗六门:是为北路贼。凤山许成、台湾林海攻凤山,夺罗汉门,应张丙;为南路贼。”
  4. 揭竿起伏莽,乌合成鸱张:伏莽,指埋伏在草莽中、潜藏的寇盗。乌合,形容临时凑合没有严密组织的人群,如群乌临时聚合般。鸱张,比喻嚣张、凶暴貌。
  5. 祭纛用人牺,顺天帜飘扬:牺,音ㄒㄧ,原指祭祀用的纯色牲畜。谓宰杀活人为牺,以之为誓师祭旗。
  6. 蓦地纵剽掠:蓦地,突然地。剽掠,抢夺掠夺之意。
  7. 粤匪:因李受与曾伟中皆为粤籍,故称。
  8. 列幕挂帅旗,榜起中军府:中军,古代行军作战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由主将所在的中军发号施令。谓李受等人挂起帅旗,设立中军府当作指挥中心。
  9. 李受:凤山粤庄监生。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载其:“藉义民李直之名目,主帜中军‧凡诸粤匪攻庄毁社,悉听号令‧逆首许成,逊其威风。”
  10. 伟中:即曾伟中,郑兰〈剿平许逆纪事〉云其为“粤举人。李受自分不足服其乡人;邀同立营保庄,并署中军府印名。”
  11. 楠梓坑:今高雄左营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