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姓名 | 黃文儀 |
---|---|
別名 | |
出生年 | 不詳 |
死亡年 | 不詳 |
官宦經歷 | 不詳 |
編著作品 | 詩作〈記許逆滋事五古十二首〉 |
黃文儀(?~?),鳳山邑附貢。[1] 據其詩作〈記許逆滋事五古十二首〉中述及道光四年「許尚、楊良斌之役」,推斷其應為清道光年間(1821~1850)人士。其餘生平不詳。[2]
五言古詩
紀許逆滋事五古,十二首選三
北匪戕官後,南疆恣劫攘[3]。揭竿起伏莽,烏合成鴟張[4]。祭纛用人犧,順天幟飄揚[5]。驀地縱剽掠[6],哀鴻目慘傷。將官守火庫,民勇護城廂。蔓延蘇逆來,乘時跳陸梁。勒金與封穀,冤慘不可當。大軍快來蘇,焚香祝上蒼。(用人犧)
粵匪[7]毒於賊,攻莊恣殺虜。列幕掛帥旂,榜起中軍[8]府。主幟惟李受[9],偉中[10]誤為輔。飛檄調三軍,分營併設伍。溪南五百莊,一炬成焦土。我民竟何辜,風餐夜宿露。呼天喊地來,棲身竟無所。死者紛狼籍,生者猶罹苦。平公菩薩心,涕泣為招撫。(立帥府)
援兵一旅餘,時自郡南下。行次楠梓阬[11],環宿王宮社。一卒警夢呼,有諜來謀夜。起視賊紛紛,磔石浪擲瓦。急擊槍連環,竟爾眾避寡。彼賊固無能,神助亦非假。(截援兵)
【題解】
此組詩為五言古詩,收入《全臺詩》第伍冊。此組詩乃道光年間張丙事件之紀錄,詩題之「許逆」指「許成」,為事件中南路軍之首領,共有〈用人犧〉、〈立帥府〉、〈截援兵〉、〈再嘯聚〉、〈攻陂城〉、〈打漢門〉、〈青樓軍〉、〈袈裟賊〉、〈擊林投〉、〈守火庫〉、〈獲巨砲〉、〈迎官軍〉等十二小題。〈用人犧〉批判張丙陣營的手段兇殘,「戮仇人以祭」,〈立帥府〉寫李受主幟中軍,〈截援兵〉寫事件發生後臺灣府派出的援兵,原本行經楠梓阬,駐紮在元帥廟,半夜有神示夢「有賊來襲」,因而有所警戒,官兵得「神助」擊潰敵軍,彰顯出起事者的不正當性,〈再嘯聚〉、〈攻陂城〉、〈打漢門〉、〈擊林投〉、〈守火庫〉、〈獲巨砲〉等則描寫戰事情況與斥責守備怯戰、怠忽,〈青樓軍〉、〈袈裟賊〉紀錄特殊身分人士青樓女子與僧人參與其中,最後一首〈迎官軍〉則描繪事件被平定後,百姓歡欣鼓舞夾道歡迎之餘,強調百姓自力救濟之貢獻,提醒官方宜檢討避免後患。整組詩屢屢提及百姓遭遇戰事之苦,富含悲憫之情,對於官軍剿敵不力亦多所批評,可與周凱〈紀臺灣張丙之亂〉、鄭蘭〈剿平許逆紀事〉二文相互對照,了解事件完整經過。
【延伸閱讀】
1. 黃文儀〈紀許逆滋事五古〉十二首,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
註釋
- ↑ 參考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臺銀本。
- ↑ 施懿琳撰
- ↑ 北匪戕官後,南疆恣劫攘:謂張丙陣營分南北兩路,北路起事,嘉義知縣邵用之、臺灣知府呂志恆被殺害後,南方接著交戰。據周凱〈紀臺灣張丙之亂〉可知:「道光十二年冬,張丙倡亂嘉義。十月朔,戕知縣;越日,戕知府。圍嘉義城,困總兵匝月,破鹽水港,劫軍火器械於曾文溪,彰化黃城陷斗六門:是為北路賊。鳳山許成、臺灣林海攻鳳山,奪羅漢門,應張丙;為南路賊。」
- ↑ 揭竿起伏莽,烏合成鴟張:伏莽,指埋伏在草莽中、潛藏的寇盜。烏合,形容臨時湊合沒有嚴密組織的人群,如群烏臨時聚合般。鴟張,比喻囂張、凶暴貌。
- ↑ 祭纛用人犧,順天幟飄揚:犧,音ㄒㄧ,原指祭祀用的純色牲畜。謂宰殺活人為犧,以之為誓師祭旗。
- ↑ 驀地縱剽掠:驀地,突然地。剽掠,搶奪掠奪之意。
- ↑ 粵匪:因李受與曾偉中皆為粵籍,故稱。
- ↑ 列幕掛帥旂,榜起中軍府:中軍,古代行軍作戰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軍,由主將所在的中軍發號施令。謂李受等人掛起帥旗,設立中軍府當作指揮中心。
- ↑ 李受:鳳山粵莊監生。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載其:「藉義民李直之名目,主幟中軍‧凡諸粵匪攻莊燬社,悉聽號令‧逆首許成,遜其威風。」
- ↑ 偉中:即曾偉中,鄭蘭〈剿平許逆紀事〉雲其為「粵舉人。李受自分不足服其鄉人;邀同立營保莊,並署中軍府印名。」
- ↑ 楠梓阬:今高雄左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