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瓜蔓枯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瓜蔓枯病

中文名:黄瓜蔓枯病

症状:油浸状小病斑

感染部位:叶片、茎蔓、瓜条及卷须等

病原菌:甜瓜球腔菌

叶片、茎蔓、瓜条及卷须等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主要危害叶片和茎蔓。叶片染病,多从叶缘开始发病,形成黄褐色至褐色"V"字型病斑,其上密生小黑点,干燥后易破碎。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黄瓜蔓枯病

症状:油浸状小病斑

感染部位:叶片、茎蔓、瓜条及卷须等

病原菌:甜瓜球腔菌


概述

黄瓜蔓枯病为真菌性病害,又称蔓割病,病原Mycosphaerellamelonis(Pass.)ChiuetWaler称甜瓜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为AscochytacitrullinaSmith称西瓜壳二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叶面聚生,球形至扁球形,器孢子圆柱形。子囊壳球形,子囊棒状,子囊孢子短棒状,无色,透明,有分隔。其发育适温为20~24℃。各地均有发病,常造成20%~30%的减产。

主要症状

黄瓜蔓枯病是春播、夏播黄瓜为害较重的病害之一,病斑浅褐色,有不太明显的轮纹,病部上有许多小黑点,后期病部易破裂。茎部染病,一般由茎基部向上发展,以茎节处受害最常见。病斑浅白色,长圆形、梭形或长条状,后期病部干燥、纵裂。纵裂处往往有琥珀色胶状物溢出,病部有许多小黑点,病菌通常种子、农事操作、灌溉水、风雨传播等传播。

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有的自叶缘向内呈“V”字形,淡褐色至黄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轮纹不明显,上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叶片上病斑直径10~35毫米,少数更大;蔓上病班椭圆形至梭形,白色,有时溢出琥珀色的树脂胶状物,后期病茎干缩,纵裂呈乱麻状,严重时引致“蔓烂”。

有关黄瓜蔓枯病的防治

黄瓜蔓枯病各地保护地均有发生,并日趋严重。

1.症状识别多为成株期发病,主要危害茎蔓和叶片。茎蔓发病,多在节部出现梭形或椭圆形病斑,逐渐扩展可达几厘米长。病部灰白色,伴有大量琥珀胶质物溢出,后病部黄褐色干缩,其上散生小黑点,最后病部纵裂呈乱麻状,但维管束不变褐色,引起茎蔓枯死。叶片发病,多在叶边缘产生半圆形病部,或自叶缘向内呈V字形扩展,病部较大,直径可达20—30毫米,

甚至更大,偶有达半个叶片。病斑淡褐色或黄褐色,隐约可见不明显轮纹,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后期病斑常破裂,重病植株果实有时也可发病,瓜条多在幼瓜期花器感染,病瓜脐部较细,纵剖后可见上部果肉淡褐色,软化呈心腐状。

2病原AscochytacitrullinaSmith称西瓜壳二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叶片病斑上小黑点多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埋在表皮下,后露出孔口,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内生许多分生孢子,短圆形或圆柱形,无色,初时单胞,后变为双胞。茎蔓上病斑小黑点有时为病菌子囊壳。子囊壳球形,黑色,内生许多直或弯曲无色透明的棒状子囊。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双胞。病菌除侵染黄瓜外,还侵染西瓜、甜瓜、丝瓜等多种瓜类作物。

3.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黏附在架材、棚室骨架上越冬。带菌种子播种后发芽时侵染幼苗引发子叶发病。土壤中病残体所带病菌翌年直接侵染田间植株引起发病。田间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带菌种子可随种子调运做远距离传播。孢子发芽后,可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1]

病菌喜温、湿条件。20—25℃,相对湿度85%以上,土壤湿度大时易于发病。瓜类重茬、定植过密、通风不良、长势弱等均易发病,且病势发展快。

发生特点

平均气温18~25℃,相对湿度高于85%时易发病。田间高温多雨发病重。保护地适温高湿,通风不良利于发病。连作地、平畦栽培、排水不良、密度过大、光照不足、植株生长衰弱,发病重。

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选留无病种子,培育无病壮苗;播种前及时清除前茬作物病残体,并配合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新高脂膜进行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同时种植的田块应做好排水措施,防止田间积水引起的病菌蔓延。

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摘除有病的叶、花、果,清除落地残花,防止病原落入土中;避免大水漫灌,注意放风降湿。同时在生长期适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枝梢疯长,促进花芽分化;在花蕾期、幼果期和膨果期喷施壮瓜蒂灵,增粗果蒂,促进果实发育,提高黄瓜品质。

3、药剂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拨出并带出集中烧毁,并根据植保要求喷施针对性药剂(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灭杀,每7~10天喷药1次,连续2~3次,同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巩固防治效果。

①种子消毒。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浸后用清水冲洗,而后催芽、播种。[1]

②加强管理。实行2~3年轮作;施足基肥,适时追肥,防止植株早衰;雨后及时排水。保护地注意放风排湿;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随之深翻;高畦定植,覆盖地膜,膜下浇水;发病初期要认真彻底清除病叶、病蔓;注意科学放风。[1]

③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合理利用生物肥料、活性有机肥料及有机无机复混肥料。[2]

生物防治

1. 涂抹:(青枯立克)100ml兑水10斤对病部进行涂抹连凃2次,2—3天1次。

2. 喷雾:(青枯立克)100ml+大蒜油15ml+(沃丰素)25ml兑水30斤连喷2次,3-5天1次。

参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