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蔓枯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瓜蔓枯病 |
中文名:黃瓜蔓枯病 症狀:油浸狀小病斑 感染部位:葉片、莖蔓、瓜條及卷鬚等 病原菌:甜瓜球腔菌 |
葉片、莖蔓、瓜條及卷鬚等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主要危害葉片和莖蔓。葉片染病,多從葉緣開始發病,形成黃褐色至褐色"V"字型病斑,其上密生小黑點,乾燥後易破碎。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黃瓜蔓枯病
症狀:油浸狀小病斑
感染部位:葉片、莖蔓、瓜條及卷鬚等
病原菌:甜瓜球腔菌
概述
黃瓜蔓枯病為真菌性病害,又稱蔓割病,病原Mycosphaerellamelonis(Pass.)ChiuetWaler稱甜瓜球腔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無性世代為AscochytacitrullinaSmith稱西瓜殼二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葉面聚生,球形至扁球形,器孢子圓柱形。子囊殼球形,子囊棒狀,子囊孢子短棒狀,無色,透明,有分隔。其發育適溫為20~24℃。各地均有發病,常造成20%~30%的減產。
主要症狀
黃瓜蔓枯病是春播、夏播黃瓜為害較重的病害之一,病斑淺褐色,有不太明顯的輪紋,病部上有許多小黑點,後期病部易破裂。莖部染病,一般由莖基部向上發展,以莖節處受害最常見。病斑淺白色,長圓形、梭形或長條狀,後期病部乾燥、縱裂。縱裂處往往有琥珀色膠狀物溢出,病部有許多小黑點,病菌通常種子、農事操作、灌溉水、風雨傳播等傳播。
葉片上病斑近圓形,有的自葉緣向內呈「V」字形,淡褐色至黃褐色,後期病斑易破碎,病斑輪紋不明顯,上生許多黑色小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葉片上病斑直徑10~35毫米,少數更大;蔓上病班橢圓形至梭形,白色,有時溢出琥珀色的樹脂膠狀物,後期病莖幹縮,縱裂呈亂麻狀,嚴重時引致「蔓爛」。
有關黃瓜蔓枯病的防治
黃瓜蔓枯病各地保護地均有發生,並日趨嚴重。
1.症狀識別多為成株期發病,主要危害莖蔓和葉片。莖蔓發病,多在節部出現梭形或橢圓形病斑,逐漸擴展可達幾厘米長。病部灰白色,伴有大量琥珀膠質物溢出,後病部黃褐色干縮,其上散生小黑點,最後病部縱裂呈亂麻狀,但維管束不變褐色,引起莖蔓枯死。葉片發病,多在葉邊緣產生半圓形病部,或自葉緣向內呈V字形擴展,病部較大,直徑可達20—30毫米,
甚至更大,偶有達半個葉片。病斑淡褐色或黃褐色,隱約可見不明顯輪紋,其上散生許多小黑點。後期病斑常破裂,重病植株果實有時也可發病,瓜條多在幼瓜期花器感染,病瓜臍部較細,縱剖後可見上部果肉淡褐色,軟化呈心腐狀。
2病原AscochytacitrullinaSmith稱西瓜殼二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葉片病斑上小黑點多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埋在表皮下,後露出孔口,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內生許多分生孢子,短圓形或圓柱形,無色,初時單胞,後變為雙胞。莖蔓上病斑小黑點有時為病菌子囊殼。子囊殼球形,黑色,內生許多直或彎曲無色透明的棒狀子囊。子囊內有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無色,雙胞。病菌除侵染黃瓜外,還侵染西瓜、甜瓜、絲瓜等多種瓜類作物。
3.發病規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殼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種子表面或黏附在架材、棚室骨架上越冬。帶菌種子播種後發芽時侵染幼苗引發子葉發病。土壤中病殘體所帶病菌翌年直接侵染田間植株引起發病。田間發病後,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灌溉水及農事操作傳播,帶菌種子可隨種子調運做遠距離傳播。孢子發芽後,可從氣孔、水孔或傷口侵入。[1]
病菌喜溫、濕條件。20—25℃,相對濕度85%以上,土壤濕度大時易於發病。瓜類重茬、定植過密、通風不良、長勢弱等均易發病,且病勢發展快。
發生特點
平均氣溫18~25℃,相對濕度高於85%時易發病。田間高溫多雨發病重。保護地適溫高濕,通風不良利於發病。連作地、平畦栽培、排水不良、密度過大、光照不足、植株生長衰弱,發病重。
防治措施
1、合理輪作,選留無病種子,培育無病壯苗;播種前及時清除前茬作物病殘體,並配合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加新高脂膜進行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同時種植的田塊應做好排水措施,防止田間積水引起的病菌蔓延。
2、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時摘除有病的葉、花、果,清除落地殘花,防止病原落入土中;避免大水漫灌,注意放風降濕。同時在生長期適時噴施促花王3號抑制枝梢瘋長,促進花芽分化;在花蕾期、幼果期和膨果期噴施壯瓜蒂靈,增粗果蒂,促進果實發育,提高黃瓜品質。
3、藥劑防治,發現病株及時撥出並帶出集中燒毀,並根據植保要求噴施針對性藥劑(如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進行滅殺,每7~10天噴藥1次,連續2~3次,同時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鞏固防治效果。
①種子消毒。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浸後用清水沖洗,而後催芽、播種。[1]
②加強管理。實行2~3年輪作;施足基肥,適時追肥,防止植株早衰;雨後及時排水。保護地注意放風排濕;收穫後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隨之深翻;高畦定植,覆蓋地膜,膜下澆水;發病初期要認真徹底清除病葉、病蔓;注意科學放風。[1]
③採用配方施肥技術,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合理利用生物肥料、活性有機肥料及有機無機復混肥料。[2]
生物防治
1. 塗抹:(青枯立克)100ml兌水10斤對病部進行塗抹連凃2次,2—3天1次。
2. 噴霧:(青枯立克)100ml+大蒜油15ml+(沃豐素)25ml兌水30斤連噴2次,3-5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