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B大调第2号交响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B大调第2号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原图链接来自 新浪博客 的图片

B大调第2号交响曲,作品14,是俄国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作品。创作于1927年,并于同年11月5日于列宁格勒首演,和第1号交响曲一样,都是由梅高(Nikolai Malko)带领列宁格勒交响乐团作演出,担任合唱团的是嘉佩乐学院合唱团(Academic Capella)作首演。

乐曲是为了庆祝十月革命十周年而创作的,因此它亦附有标题,称作《献给十月》[1]

结构

本曲为单乐章结构,演奏时间约为15-18分钟,是作曲家15首交响曲之中编幅最短的一首。

其中可以再细分为四个部分:

缓板(Largo)

由大鼓的滚奏开始,弦乐以不同的音符组合,由慢至快,从低音到高音所组成的音块开始,加了弱音的第1小号吹出旋律,以铜管为伴奏。

排练编号13(四分音=152)-渐为渐慢(Poco meno mosso)

排练编号30(四分音=152)-持续的快板(Allegro molto)

当中包括了非常著名的27个声部对位段合唱部分。

赏析

肖斯塔科维奇的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五一》[2],op.20,作于1929年,1931年11月6日在“高尔基文化之家”,由高克(Aleksandr Gauk)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Leningrad Philharmonic Orchestra)及学院合唱团(Academy Capella Choir)首演,总谱于1932年由苏联国家音乐出版社第一次出版。

和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交响曲很相似,这部交响曲是由连续演出的四个部分组成的,或者可以说是一部单乐章形式的交响曲。

由导入部小快板,早晨的色彩开始,单簧管独奏,发展为二重奏,呼唤小号。然后速度转快,发展到急速部分后,表达节日的繁华街景,以中提琴、大提琴、2把小号与长号表现预示结尾合唱的引题,然后进人快板赋格阶段,形成管弦乐的强烈和声效果。赋格之后,插人类似少年进行曲部分,再进人行板,速度转慢的缓板部分,出现优美的圆舞曲,这两段插曲之后,才通过快板而进人最终的合唱。合唱作词为基尔萨诺夫。

它的音乐材料比第二交响曲更富于表现力。在那一年阿萨菲耶夫写过:“这几乎是交响乐从革命演说的激情,演说的气氛,演说的音调的动力中产生的唯一的尝试。”

第三交响曲仍然像第二交响曲一样,“没有生活”在现在的音乐舞台上。关于这两首交响曲,作者本人曾做过深入批判的发言,但是指出,创作这两首交响曲对作者是有益的。的确,这些早期的采用标题交响乐体裁,采用革命题材的作品是同运用词和歌曲—合唱的音调有关,这条线索延续到作曲家的晚期的创作—到他的以革命诗人的诗为词的合唱音诗,而一直到标题的十一交响曲。

视频

B大调第2号交响曲 相关视频

舒曼 - 降B大调交响曲《春天》
第10级,B大调赋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