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SS-N-25飞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SS-N-25飞弹
图片来自mdc.idv.tw

Zvezda的Kh-35U (Х-35У}}, 北约称空射版为AS-20 KAYAK(皮划艇))是苏联开发的一款亚音速反舰导弹。它可以在直升机,飞机,水面舰上发射,也加装助推器后在岸上发射。岸上版称为Uran (意为乌拉诺斯,北约称为SS-N-25 'Switchblade'弹簧刀,GRAU编号为3M24)或Bal (意为巴力, SSC-6 'Sennight', GRAU编号3K60)。

因外观与性能和美国鱼叉飞弹[1] 近似,也被称为“鱼叉斯基”(Harpoonski),它被设计用于攻击五千吨以下的舰只。

背景

Kh-35在1977年由星辰设计局提出技术概要大纲,苏联的反舰飞弹除了用于对抗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大型弹种,另一类则是射程较短,用于中小型舰艇。这类型的第一代为P-15飞弹,第二代为P-270蚊子飞弹,但是P-270尺寸不适合装设在中小型军舰上,为此而开发的第三代短程反舰飞弹为Kh-35,开发计画在1984年4月16日得到苏联中央委员会决议许可研发。但是设计局在技术大纲提出后便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在1983年技术审查时审查单位判断其整合全球导航系统与主动寻标器的设计有缺陷,研发单位耗费3年的时间完成修正。

寻标器原型首次试验于1985年11月5日进行,但多次测试失败,到1987年1月29日测试时才全部正常运作。直到1992年,星辰设计局才完成第一阶段飞行测试-在3年内完成13发飞弹试射。但是苏联解体带来的预算危机一度造成飞弹研发的障碍,但受益于对外开拓市场,星辰设计局找到了有力的海外金援-印度。1992年首度举办的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中,首度展示的Kh-35获得印度军方的高度兴趣,俄印两国在1994年签署研发合作契约,由印度出资完成Kh-35在苏联时代未竟的测试项目,以满足实战需求。

1992年至1997年,星辰设计局在第二阶段测试中试射了4枚飞弹。在1996至1997年前后,第一批量产版Kh-35交付印度海军,配备给德里级驱逐舰

2003年7月,Kh-35完成俄罗斯海军的测试审查需求,提供俄罗斯军方配备;2004年秋季,车载型Kh-35获得俄罗斯海军采用;2005年,Kh-35完成在印度海军的Il-38SD海上巡逻机之整合工程,相关成果反馈回俄罗斯空军战机,至此Kh-35完成陆、海、空战具的整合项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