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江南有这么一个”金刚芭比”(李东泽)

​​​江南有这么一个”金刚芭比”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江南有这么一个”金刚芭比”》中国当代作家李东泽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江南有这么一个”金刚芭比”

塞北之于江南,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不单是外貌景观上的差异,更有着本质骨子里的区别。当国人一听到“塞北”,脑海里便会徐徐展开一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画面。而江南呢?则必定是“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雅致美景。倘若用人物来比喻,则江南一定是西施、白娘子和苏小小之类的美人,而塞北则必定是关羽、赵云和武松之类的好汉。五一期间在江南邂逅了镇江之后,才知道众多的南方佳丽当中,有这么一个另类,她既有精致秀丽的容貌,又有着刚健壮硕的筋骨,我实在想不出用什么来形容她。经过反复的思量体味,既然我们看到杭州,立刻会联想到白娘子。突然脑海中灵光乍现,流行词“金刚芭比”呼之而出,用来形容镇江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白娘子传说发源于镇江

《白蛇传》作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随着许多电影版本的《白蛇传》和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的热播,让白娘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人们提到白娘子和许仙,立马联想到杭州西湖、断桥和雷峰塔。在西湖偌大的名气下,有人说白蛇传另有出处,简直是痴人说梦。其实国内《白蛇传》的传说主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河南鹤壁市的“白蛇闹许仙”和杭州、镇江的“白娘子传奇”。2006年鹤壁市淇滨区申请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得通过,2018年杭州和镇江同时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镇江获批。

河南鹤壁市的黑山上有座始建于唐代的金山嘉佑禅寺,而且据说正在筹建雷峰塔。这个传说是一代代口口相传下来的,单从故事情节来看,与现代的情节基本吻合,只是并无文字记载,但就此作为否定其存在的理由,那就有点绝对化了。

镇江的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唐朝宰相裴休笃信佛教,儿子裴文德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皇帝封他为翰林,但裴休不希望儿子少年得志,于是亲自送他入佛门出家。裴文德剃度出家,师从灵佑禅师,赐名法海。其听说镇江有一座东晋古刹,于是带领僧众修建金山寺,披荆斩棘过程中挖到一块黄金上交国库,皇上命其用这块黄金建造寺庙,并起名“金山寺”。

据《金山志》记载:“蟒洞,右锋之侧,幽峻奇险,入深四五丈许。昔出白蟒噬人,适裴头陀驱伏。”这一段说法海初来金山时,寺庙倾毁,杂草丛生,半山崖有一条白蟒蛇经常出来伤人,百姓不敢上山烧香。法海勇敢地与白蟒斗法,将白蟒赶入江里。他燃指一节,立志修复古刹。在僧徒和周围群众的支持下,法海修庙盖屋重续香火,被称为“开山裴祖”。所以说法海是一位得到的高僧,并不是传说中干涉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好管闲事的糊涂蛋。

经现代学者研究,杭州版本的《白蛇传》发展脉络:起源于唐朝,成型于宋朝,流传于元朝,完善于明清。无论是唐代的《白蛇记》和《西湖三塔记》,明代冯梦龙的《三言两拍》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到清代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至此《白蛇传》的故事方趋完美。其实雷峰塔与白娘子毫不相干。公园前975年,吴越王钱掓为庆贺妃子黄氏得子而建,俗称黄妃塔。可以说:“传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个美丽的传说总是在流传的过程中,经过许多不同时代的文艺家的修饰完善,最终呈现给世人的才是最完美最精致的。至于传说是不是真的到不重要,因为只要传说能给我们带来精神和情感上的享受,让人们在生活的琐碎中抱有一些美好的幻想,这就足够了。

综上所述,只有杭州的娇媚才能配得上貌美如花的白娘子,也只有西湖的美景才能发生美丽的邂逅和浪漫的爱情故事。镇江作为一个精神上披着铠甲的城市,的确不适合美人凄美艳绝的爱情故事发生,但绝不能就此否定镇江在《白蛇传》中的地位。

披着铠甲的镇江

初到镇江的第一个清晨,从小姨子家小区的大门向左走了200多米,欣喜地发现一家新开业的陕西肉夹馍店。我一向很重视早点,绝对不能凑合,于是要了一碗歧山臊子面。等面的档口,与老板闲谝了起来。

自以为在福建进修过3个月,又接待过几十个支医专家。曾听专家说起过,北方人每天是从一碗拉面开始,他们向来把拉面作为正餐来用。我们的刀削面、干捞面对于他们来说,太干太瓷实不好消化。于是炫耀式地向老板说:把面当早餐的只能是北方人。老板笑了笑没有理会,没过多久我就被狠狠地打了脸。就在我吃面的十几分钟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要了个干拌面,几个中年男女也要了干拌面,一对恋人各自点了一份臊子面,还分吃了一个肉夹馍。第二天早晨在附近找到一家锅盖面店,当地的食客络绎不绝。我有点糊涂了,通过查找资料才发现,“五胡乱华”期间,随着东晋政府在建康建国,百万中原人民为躲避胡人的骚扰,纷纷迁至长江以南。南朝宋文帝时改长江以南为南徐州,治所在京口(今镇江)。所以镇江人不讲娇媚婉转的吴侬软语,镇江也没有华丽缠绵的诗词歌赋,退去美丽温柔的外壳,渐渐地披上坚硬的铠甲。

单从地名来说,“镇”字的“钅”就有点金戈铁马的意味。镇江位于万里长江与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城北的三座山:金山、焦山和北固山,山虽不高但互成掎角之势,俯瞰长江两岸。只要在三山上设以重兵,便有万夫不当之勇。因此镇江的历史就是一部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战争史,镇江的诗词也深藏着慷慨激昂忧国忧民的基调。

公元208年,26岁的孙权从哥哥手里接管江东,在京口(镇江)依山就势打造了一座铁瓮城,作为东吴的治所。为了联刘抗曹,在北固山甘露寺导演了一出招亲的大戏,这便是《三国演义》中的甘露寺刘备招亲。留在东吴的一年多里,刘皇叔与孙权斗智斗勇,留下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地名,如北固山上的遛马涧、试剑石、狠石等等,所以在镇江有“出门即三国,招手遇古人”的说法。1800多年前的镇江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军事重镇,第一次站在了中华历史的大舞台上,并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大格局。

公元416年,53岁的南徐州人刘裕率领一只由水军和陆军组成的军队北伐,先后收复中原、打下洛阳、收复长安。由此刘裕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巅峰,建立了南朝第一个政权—宋,史称宋武帝。历史上向来北方讨伐南方,且多以南方失败居多。唯有刘裕出身寒微,带领江东子弟一路北伐且大获成功,历史上至此一例。东晋名将桓温曾说:“昔人以为京口酒可饮,兵可用”,足见镇江人的个性豪爽可见一斑。

1842年,英国侵略者不远万里,携坚船利炮溯江而上进犯镇江。镇江军仅有旗兵1583名,后临时从外地调集汉兵2700名驻守西南郊,战斗开始后没两天驻军全军溃逃。面对强敌,镇江军民同仇敌忾,奋起抵御外寇。老百姓组织了乡勇,配合驻军保卫家乡。全城官绅、百姓捐银、捐铁、铜,兴修城池、铸造大炮、制作火筏,以备作战。妻送夫、母教子参加保卫战。有一朱耿氏,不仅鼓励丈夫参战,还教育三个儿子:"吾已恨为女子不能执干戈,卫社稷,顾复死贼手而为国辱耶?今幸三子成立,均可为国杀贼,请速与俱,以为念。若迟出,是速我死也……"。如今焦山炮台城墙上青萝密布,锈迹斑斑的大炮诉说着当年战役的惨烈。

镇江作为长江的南岸门户,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3000年金戈铁马的历史。当走在镇江的三山景点,听着导游的讲解,眼前似乎可以看到那些刀光剑影的场景,耳里似乎可以听到守城将士们呐喊厮杀的声音。镇江的山水自梁武帝萧衍开始被称为“天下第一江山”,风景名胜不可谓不美,然而经历了千百年火与血的洗礼,镇江早已练就了钢筋铁骨。

诗意镇江

中国古代信奉“学而优则仕”的儒家传统的价值观,因而许多儒生既是官员又是诗人。当历史的红尘滚滚远去之后,曾经的古人早已作古,只留下了青山依旧在,后来者看到眼前的美景,古诗词在心中自然而然地激扬起来,不由地发出几度夕阳红的感叹,才知道当初背诵的那些古诗词,早已镌刻在脑海中,那种追根溯源的念头也就深深地刻在骨髓里。

来镇江之前,我在手机上订阅了一本《文化镇江》的电子书,才知道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正是在镇江和扬州江面上所作,京口就是现在的镇江,瓜州就是现在的扬州。钟山、明月、江面、江南的春天等早已经在心里堆砌多年,只是不曾亲眼看到,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于是迫不及待地来了。

当年王安石泊船的地方,正是今天的西津渡,昔日繁华热闹的码头静静地躺在地下,代之而来的是游人如织的街区和店铺。在这里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沧海桑田?什么是逝者如斯夫?”据史料记载,1000多年前的宋朝,镇江是长江的入海口,现在长江下游的无锡、上海等地,是长江千年冲积的结果。

据考《全唐诗》中与镇江有关的诗就有1000多首,再及北宋、南宋,诗家们更是怀古抚今,留下不朽名作;元明清时期,除了汉族诗人外,还有契丹、蒙古族、满族,以及高丽、日本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在题材、体裁和意境上都有进一步扩展。

1000多年前的一个早晨,诗仙李白登上焦山,极目海天一色,远处的松廖山在海雾的衬托下宛若灵霄仙境。于是诗仙绣口一吐,惊艳的诗句喷涌而出: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当时的焦山位于大江之中,是长江入海口的中流砥柱,如今与陆地相连被称为焦山公园。灵霄仙境现在看不到了,但焦山就此沾染上了一些仙气。

公元1204年,一位64岁的山东老人登上北固楼,他20岁组织队伍抗击金兵,后来归附南宋政府,由于政府软弱无能,诗人始终不能施展抱负。在家赋闲20年后,被朝廷任命为镇江知府。当诗人极目四周江天一色,看到滚滚长江向东流去。所有的雄心壮志都被点燃了,诗人厉兵秣马积极备战。发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呐喊,然而软弱的政府并未给诗人机会,仅仅1年零3个月后,被主和派调离了镇江。这位诗人便是辛弃疾,任职期间诗人在北固亭留下2篇传世佳作《南乡子.等京口北固亭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听导游念出这2首诗,我才突然发现高中学的这两首诗,似乎遗忘的有点久了。当和此情此景再次联系起来,又觉得再熟悉不过了。

在镇江的2天时间里,感觉一步一景,处处诗情画意。江南自古文化积淀深厚,镇江作为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中段的一个交通南北、沟通东西的桥头堡,千百年来迎来送往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的传世佳作。美景催生了佳作,佳作又赋予美景新的意义。诗情画意的镇江美景,诗情画意的镇江历史,诗情画意的镇江诗词,需要怀着一颗诗情画意的心,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细细品味。 [1]

作者简介

李东泽,一个喜欢文学的医务工作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