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肉夾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肉夾饃是古漢語"肉夾於饃"的簡稱,中國陝西省漢族特色食物之一。陝西地區有使用白吉饃的"臘汁肉夾饃"、寶雞西府的肉臊子夾饃(肉臊子中放食醋)、潼關的潼關肉夾饃(與白吉饃不同,其饃外觀焦黃,條紋清晰,內部呈層狀,餅體發脹,皮酥里嫩,火功到家,食用時溫度以燙手為佳,且老潼關肉夾饃是熱饃夾涼肉,餅酥肉香,爽而不膩)。肉夾饃是陝西著名小吃。
外地人首次聽說肉夾饃,都認為是病句,這是與古漢語有關,肉夾饃,其實是"肉夾於饃"。"肉"字放在前面起到強調的作用,引人垂涎。 [1]

歷史淵源

據史料記載,臘汁肉戰國時稱為"寒肉",當時位於秦晉豫三角地帶的韓國,已能製作臘汁肉了,秦滅韓後,製作工藝傳進長安。文昌門內的館子命名為秦豫肉夾饃,隱喻着自己是正宗的臘汁肉名店。臘汁肉的做法是:選用上等硬肋肉,用、姜、蔥、草果蔻仁丁香枇杷桂皮冰糧大香等20多種調料湯煮而成,煮湯者是歷代流傳下來的陳湯,較少加水,臘汁肉其所以有名,與已有近80年歷史的臘汁湯密切相關。據說是從清代小販畢仁義作坊買的,而畢仁義作坊的陳湯是從他曾祖父那裡傳接的,當然火工也需特別講究,地道的臘汁肉色澤紅潤,酥軟香醇,肥肉不膩口,瘦肉滿含油,配上熱饃夾上吃,美味無窮[2]

種類介紹

臘汁肉夾饃

臘汁肉夾饃,是西安馳名的風味食品。臘汁肉以豬肉為原料,其歷史可追溯到戰國時代,那時稱"寒肉",唐代又稱"臘肉",世代流傳,歷經演變。臘汁肉的特點是色亮紅潤、軟爛醇香、肥肉不膩、瘦肉不柴、入口即化、久貯不變,與臘汁豆腐乾雞蛋細切拼盤,為佐酒好菜。用"虎背鐵圈菊花心"的白吉饃夾着吃,是快餐美食[3]

臘汁肉是名優傳統小吃。相傳戰國時已有製作,相沿成習,流傳至今。製作方法是:把精選的豬肉放入丁香、蔻仁、良姜、花椒、大料、冰糖、桂皮、紹酒等20多種佐料煮成的陳年湯汁中,用小火燉爛。成品外觀紅潤、鮮嫩,食用時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入口即化。通常夾在燒餅中吃,民間稱其為"肉夾饃"。如不夾饃,用來下飯、佐酒皆可[4]


老潼關肉夾饃

都知道陝西人愛吃肉夾饃,可這肉夾饃跟肉夾饃還不一樣,眼見得街面上到處都是賣肉夾饃的,這流派不同特色卻又各不雷同。老潼關肉夾饃有啥特色?饃干、脆、酥、香,肉是肥而不膩,除此之外,最大的特色是吃老潼關肉夾饃時一定要配鴨片湯。 潼關肉夾饃與其他肉夾饃的區別主要在於燒餅的不同。這燒餅製作方法獨特:用精製麵粉加溫水、鹼面和豬油攪拌,和成麵團,搓成條,捲成餅,在特別的烤爐內烤制,待花色均勻,餅泛黃色時取出。剛出爐的千層燒餅裡邊是一層層的,皮薄鬆脆,像油酥餅。咬一口,掉渣燙嘴,口感極佳。最傳統的吃法是:一定要用剛出爐的熱燒餅夾上煮好的冷肉,俗稱:熱饃夾涼肉。獨特的滷肉方法:將五花肉放在裝有特製的配方和調料的鹵鍋內浸泡和燉煮,肉質細膩,芳香撲鼻肉是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吃起來咸香適口,回味深長。

咸陽特色鍋盔牙子肉夾饃

咸陽俗稱的「鍋盔牙子」,類似大名鼎鼎的肉夾饃,形狀、做法卻要比肉夾饃精緻許多。鍋盔呈半圓形,外皮酥脆無比。一口要下去柔韌的面香與肉香交織在一起。 原來這鍋盔本乃陝西特產,通常所說的鍋盔是用大鍋烙成的,厚約兩寸、大如鍋蓋,足夠一家人吃好幾天的。可這鍋盔牙子卻秀氣地讓人頓生愛憐,它所用的只不過是小小一塊麵團,擠壓成巴掌大小一個薄薄的麵餅;放入平底鍋中,待烙至七成熟的時候,用刀攔腰一截兩斷,繼續用文火慢慢烙熟出爐;再用一把小刀劃開,填入燉好的肥瘦相間的臘汁肉,最後用油紙一裹,交給你時還是燙手的呢!


視頻

小吃—肉夾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