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行進中的煙火氣(袁寶艷)

行進中的煙火氣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行進中的煙火氣》中國當代作家袁寶艷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行進中的煙火氣

從未像這個秋天一樣,如此熱愛、歡喜於母親居住地南沙窩的這片煙火氣。

因採煤區塌陷,本世紀初礦區職工家屬便集體搬遷至南沙窩居住,至今已有十餘年。上世紀三線建設時期,由於礦工大多來自東北,所以礦區便保留了厚重的東北生活氣息。濃郁的、帶有東北味的人間煙火氣,也隨着礦工家屬的人口遷移入駐進城市。鄉愁蔓延,清淺時光中繼續行進的仍是礦區人對生活的態度,充盈、填塞的滿是些大寫的愛、悠閒的活與爽朗的笑。

早市

南沙窩早市以建築規模大、商品種類多、人口密集性高、交易頻次快、居民購買力強而著稱於這座不大的小城。太陽尚未升起時,各種售賣的商品已擺放完畢,早早做好迎接顧客的準備。南沙窩常年居住的人口年齡偏大,收入相對穩定,是早市最具購買力的主力軍。以東北人居多的事實,造就了這個早市商品種類有明顯的東北特色,商販中多數人也操有純粹的東北口音。 深秋的早市異於往時。這裡如同豐收的大展台,大地上金黃、碧綠、深紅的農作物一股腦地搬到這裡,任性地鋪張、炫耀、泛濫着。各種冬儲蔬菜擺放在明顯位置,占據着重要地位,賣的多、買的人也多,大把抓、大捆系、大袋裝,高興而來,滿意而歸。南沙窩外居住的其他小區的居民也會乘坐免費公交車,一大早從市內趕來,在早市幸會老同事、偶遇在礦區一同長大的髮小,有歡喜,更有驚喜

最喜早市中出售的東北血腸。買血腸的女老闆在礦區時就有十幾年做血腸的歷史味道越做越好,食材越做越精。剛出鍋的血腸,趁熱吃,是極美的一款特色東北菜。我個人認為香噴噴的血腸中零星點綴其間的翠綠蔥芯就是它的靈魂。我們兄妹幾個齊聚父母家時,「當家菜」除了燴羊肉外就是這款老少皆宜、富含鐵元素的血腸。

好多年前,在礦區就認識買血腸的女老闆。說她是老闆,其實老闆和工人就她一人。天不亮就起來做,快到中午時就賣完,幾乎沒有剩餘。遇逢年過節,要前一天預定,第二天才能買到。兒子在其他城市工作後,還曾將這款南沙窩東北血腸作為本市特色小吃送給同事,讓天南地北的人品味、知曉,為南沙窩特色血腸揚了名。 曬秋

一座樓三個單元門前的空地上,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蓆子、帘子一字排開,上面稀薄、均勻的撒着青色的蘿蔔條、白色的芥菜絲、黃色的玉米粒、紅色的棗子和枸杞。與母親年齡相仿的大娘、嬸子們,還有我應叫大姐、大嫂的女人們正在樓前的陽光下忙碌着。有在盆子、桶中洗菜的;有手裡拿着刀正在切菜的;有正在蓆子、帘子上攤開各種蔬菜的......晾曬的食材這一席是張家的,下一簾就是李家的,大家同時為一家忙碌,按程序流水作業,忙來忙去,有說有笑,好不熱鬧。

樓間磚鋪小徑上,整齊擺放着長幫綠白菜、白幫大白菜、綠白一體的大蔥,你家連着我家的,我家挨着他家的。兩個窗戶的防護欄間,有鐵絲相連,上面吊掛着綠綠的、長長的芥菜纓子,散發着淡淡的辛辣味。兩棵大樹間的繩子上,高掛着五顏六色的被褥,有人正用竹竿有節奏的敲打着......,這些畫面我在礦區居住時曾無數次目睹過,滿滿的都是熟悉的場景,恍若時光倒流,我又回到了曾經與礦工礦嫂比鄰而居、和諧相處的每一個溫暖而充滿鄉情的日子。 人間煙火氣隨着這群在礦區開花、在城市綻放的百姓的腳步,風風火火地點亮了柴米油鹽的居家生活,點亮了萬家燈火的安暖璀璨,點亮了磅礴有愛的萬象人間。 醃菜

「這幾個缸,搬家時一定要給我帶走。」母親千叮嚀萬囑咐。2006年,我們由礦山搬家至南沙窩時,扔掉很多值錢的東西,但廉價的、用來醃菜的大小共六個缸卻一個都沒落下,經歷長途顛簸,小心翼翼的裝卸,同我們一塊定居在新的樓房中。每到秋天,這幾個缸就會快樂「上崗」,閃亮登場,淋漓盡致地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太陽底下晾曬了幾天的青幫長白菜和白幫大白菜,去掉老外皮,長得大的就會從中間破開,分兩半碼放到最大的缸里,個頭小的就整顆放入缸內,一層白菜上撒一層鹽,倒上事先化好的鹽水,壓上大塊鵝卵石,放在地下室的角落裡,經歷一個多月的發酵後,就可以酸菜燉肉、酸菜包餃子了。 其他幾個個頭相對小的菜缸,會分別醃製芥菜疙瘩、芥菜纓子(或雪裡蕻)、蒜茄子、蘿蔔條、糖醋蒜、各種小菜(包括胡蘿蔔、洋姜、地環、青椒、豇豆等),泡菜罈子裡面醃製的蔬菜就更豐富了。

隨着農業科技的推廣,冬季種植蔬菜的溫棚越來越多,寒冬臘月里百姓們吃上新鮮蔬菜已經不是問題,但,冬儲蔬菜還是被經歷過歲月蹉跎的淳樸礦區人傳統般延續下來。北風呼嘯的雪夜,下了夜班回到家裡的人端上一碗熱湯麵時,就着桌上的各色小菜,收穫的一定是一種久違的感動,一種重回少年的渴望,一種帶有媽媽味道的回憶,一種「遊子他鄉粥可溫」的百般掛牽。 打牌

這個秋季去南沙窩看老媽,最願看到的仍舊是老爸老媽和一群為礦山建設做出過貢獻的老礦工和他們的家屬們,圍桌而坐打牌,玩着「跑得快」。老媽一桌,老爸一桌。陽光照射下,穿着老舊、滿臉滄桑、談笑風生的老人們,精神矍鑠、思維清晰、手腳麻利。這一幕,讓我這個曾經的煤二代因煤礦工人及其家屬的身體健康而幸福感爆棚。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很好的保護了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從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晨起,這群老年人在星海湖濕地公園鍛煉回來,必去早市「打卡」,滿載而歸後回家做午飯,中午小憩後,準時兩點整就會齊聚單元門前。打牌的過程中,每個人當月開了多少錢,誰家孩子有出息,哪位老同事身體欠佳,要組團去看望等,是他們常談起的話題,誇獎這個時代好、讚譽政府想得周到、退休人員又漲了工資等也常常掛在這些老人的嘴邊。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在每一寸草木光陰里深情留戀,在每一碗人間煙火中知趣分享,在每一戶殷食人家住幾間瓦房,在每一處四方小院守應景流年,閒品歲月,慢煮時光,何嘗不是一種澄明通透的開懷呢?[1]

作者簡介

袁寶艷,寧夏回族自治區作家協會會員,就職於大武口區教育體育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