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沈清良)
作品欣賞
「粉絲」
粉絲,是一個網絡詞語,近些年來這個詞使用頻率頗高,有很火的熱度。 一說起粉絲,我就想到那些迷戀名星、藝人等的年輕追星族,他們的狂熱曾經讓我不屑一顧。沒想到老了老了,我也成了粉絲,有了自己崇拜的對象,只不過那是一些作家罷了。我沒有像那些粉絲們一樣狂熱地去追逐,而只是默默地關注他們的作品,內心裡充滿了崇敬和喜歡。
老一輩散文家的作品讓我傾慕不已,說我是他們的粉絲一點也不為過。秦牧的《社稷壇抒情》,閃耀着燦爛的思想火花,是一篇極為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將愛國激情,融合于思古幽情之中,抒發了自己對祖國的這片土地及廣大勞動者的無限熱愛,強烈撞擊着我的心靈。楊朔的《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賦》等,都是拿散文當詩寫的名篇佳作,詩情畫意美不勝收。曹靖華的散文,語言優美,情感濃厚。如《洱海一枝春》中關於大理美景的描寫:「上關花,下關風,下關風吹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文字如珠落玉盤,流轉自如,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這些散文大家的作品,開闊了我的眼界,使我從中獲益良多。
黑土地上的一些散文作家,他們的精品力作也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球。如吳寶三的《向大森林母親的訴說》、艾苓的《一片被時光浸泡四十年的茶》、林超然的《青春,一個閃光的動詞》、高方的《春天,想買一支口紅》、包臨軒的《亨利…… 》、姚鳳閣的《懸在心裡的紫月亮》、張銘釗的《心入海空尋舊影》、趙富的《母親的「畢加索油畫」》等,都成了我學習散文寫作的範本。他們一有新作推出,我便立刻關注,欣賞佩服不已。
退休後,我開始到海南過冬。這裡的椰風海韻,溫暖陽光,清新空氣,四季花開,滿眼綠色,和善至純的人文風情,都讓我這個曾經的新聞人為之動容。一時間,我心潮湧動,總想寫點什麼,表達自己的情感,於是,我壯膽操練起「散文」這個新兵器,開始上了文學這個考場。我的海南生活「日子」系列散文《沒有雪花飄舞的日子》《看海的日子》《花開四季的日子》《島民的日子》《思念的日子》《安居的日子》,首先在《海南日報》文化周刊和海南周刊相繼發表,這些是我散文的處女作,也是向前輩散文大師和黑土作家們交的習作。
文學創作,讓我桑榆唱晚,快樂生活。每天徜徉在文學的海洋里,揮筆而歌,暢意人生,感悟生活,宣洩情感,如醉如痴,樂此不疲。從此,一發不可收也,又相繼寫了《行走的風景》《心在哪裡飛翔》《海南的味道》《朋友圈的故事》《「陽」了的日子》《落寞的背影》等近30篇散文,這些文字在漫度生活的時光中傳遞着美好。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陰。沒想到我這個粉絲,也有了喜歡並關注自己散文作品的粉絲 。有一位網名「莫道桑榆晚」的文友,在《海南日報》上看了我寫的幾篇海南「日子」系列散文後,大為欣賞,在《清流入海浪花飄香》的評論文章中,稱讚這些散文筆調清新、細膩、抒情,似一首優美動聽的交響樂曲奏響在南海的上空。去年12月27日上海「博尚文苑」有聲文學平台播出的《閱盡霜華笑夕陽》一文,受到很多讀者的熱捧。一位文友據此製作的美篇,一夜之間閱讀量超過1萬餘人。散文《落寞的背影》問世後,引發讀者很大反響,予以點讚點評的有50餘人,其中點評的就有30多人。作品原文只有2100多字,點評的文字高達3300多字。大慶市的一位家鄉文友,對我的作品尤為關注,幾乎每篇作品都予以點讚點評,寫下了一篇篇見解獨道,思想深邃,慰藉心靈的文字,讓我內心裡充滿了感動和感激。更有甚者,一些文友對我作品不吝溢美之詞,有的竟稱我為「大師」,作品是「教科書」級的,讓我誠惶誠恐,嚇得不輕。我內心裡連呼文友們,冷靜,冷靜!我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
我有了粉絲之後,散文寫作壓力倍增,唯恐讓粉絲們失望,那我就只好讓自己失眠了。本就睡眠不好,有時為了想一個標題、一個詞、一句話,往往竟一夜未眠。實在太困了,又睡不着,就吃一片安眠藥來度過漫漫的長夜。 記得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說,這輩子沒混好,什麼歌星、舞星、笑星、影星等一個都沒混上,現在不經意間卻有了自己的粉絲,也有人關注了,真是讓人感慨,始料未及,出人意外,想想,真是造化弄人吶!
從自己是粉絲到有了粉絲,現在雖然角色經常的相互轉換,但我的認知沒有變,學習寫作的態度沒有變,我的生活仍然照舊如常。我常常想,有了粉絲的日子,既是一種動力,也是一種樂趣,更是一種成全,我一定要好好珍惜。無論如何,不能把粉絲弄丟了,否則,上「百度」也找不回來,上「互聯網」也聯繫不上!親愛的粉絲們,您們聽到了嗎?![1]
作者簡介
沈清良,網名:清良,長期從事新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