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一帶一路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一帶一路

倡議國:中國

一帶一路倡議即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簡單表述。 [1]

目錄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並開始被簡稱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2015年3月28日,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2017年5月,推進「一帶一路」領導小組辦公室宣布了《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4年多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和支持,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多次將其納入相關決議,「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正在打造成為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最廣泛國際合作平台,讓共建「一帶一路」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將)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內涵

「一帶一路」建設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潮流的倡議,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內涵,就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加強經濟政策協調和發展戰略對接,促進協調聯動發展,實現共同繁榮,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體來說,就是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指導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倡議的主要方向和重點合作領域

根據《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走向陸上依託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進一步推動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關聯密切的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建設。

在合作領域上,「一帶一路」建設以尋求與沿線國家利益契合點為重點,以「五通」作為合作重要內容,即重點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逐步形成區域合作新格局。

建設原則

「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具體來說,「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要堅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①開放合作。「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基於但不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範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②和諧包容。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兼容並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③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④互利共贏。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體現各方智慧和創意,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把各方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

"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既貢獻出自身力量又注重開展國際合作

「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針對的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落後對經濟造成的制約,但鐵路、公路、機場、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對此,中國從負責任大國的立場出發,設立了總額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支持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但中國清楚,面對數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僅靠中國一國無法滿足。為此,中國重視開展國際合作,已與世行、亞投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組織圍繞「一帶一路」建議開展了積極合作交流。

一帶一路」建設成果

截至2018年3月,「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

①合作理念深入人心。「一帶一路」倡議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重點方向,致力於與沿線國家打造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2017年5月,中國成功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論壇形成了五大類279項成果。

②戰略對接和政策溝通不斷強化中國發布共建「一帶一路」的願景與行動文件,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了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意願,超越了傳統的絲綢之路範圍,形成了具有廣泛影響的國際合作框架。8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合作協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核心理念被納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等重要國際機製成果文件。

③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互聯互通網絡逐步成型、設施聯通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內容和優先領域。在「一帶一路」建設影響和帶動下,國際大通道建設步伐加快。蒙內鐵路建成投運,匈塞鐵路、中老鐵路、中泰鐵路開工建設,漢班托塔港交由我企業運營,比雷埃夫斯港建成重要中轉樞紐。中俄原油管道複線工程建成。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達7000多列,到達歐洲13個國家、41個城市。一批高速公路建設積極推進,海上互聯互通蓄勢待發。

④經貿投資合作成效明顯。我國與沿線國家貿易和投資合作不斷擴大,形成了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在沿線國家建設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為當地創造20多萬個就業崗位。中國工業園等成為國內企業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重要載體。

⑤金融服務和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高。金融支撐機制開始發揮作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運營,絲路基金首批投資項目順利啟動,沿線國家積極探討建立或擴充各類雙多邊金融合作基金,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了強有力支持。新型合作模式和制度安排成效顯現,中國與24個沿線國家簽訂1.4萬億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在7個沿線國家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累計發放貸款超過2000億美元。

⑥民心相通不斷深入。中國設立的「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每年資助1萬名沿線國家新生來華學習或研修。發起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倡議,同60多個國家簽訂文化合作協定,「一帶一路」建設框架下的雙向旅遊交流規模超過2500萬人次。正式開通「一帶一路」官方網站,已實現聯合國6種官方語言同步運行。中國與沿線國家互辦文化年、藝術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