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前后接力从军的豪壮赞歌(杨国庆)
作品欣赏
一曲前后接力从军的豪壮赞歌
——读曾令琪《从军行·癸卯秋送侄孙入伍》
著名作家、诗人曾令琪先生的侄孙参军入伍,他欣然赋诗一首,为侄孙奔赴军营壮行。实在可喜可贺。笔者十六岁曾到军营锻炼五年,受益良多,因而看到曾先生的这首诗,不免想起当年热火朝天而又生气勃勃的军旅生涯。也就写了这篇读后感,请文友们指正。
从军行·癸卯秋送侄孙入伍
剪剪西风气萧森,陌上烈日费苦吟。
长风直驾白云上,不唯沱水诉桐琴。
琴声流韵沱江头,浩浩烟波漾初秋。
重龙山下白鹭飞,少年心事许兜鍪。
兜鍪一顶盛戎装,不同平时娇模样。
汗滴飞雨眼迷蒙,迷蒙不妨远相望。
忆昔少年从军梦,执戈荷戟一何雄。
惜哉双眼近视身,十年辗转梦成空。
而今送汝走天山,明月入轮云海间。
西域当年征战苦,幸汝为国乐戍边。
戍边须将本领学,信息当先技术擢。
葱岭苍茫声威壮,壮志丹心看横槊。
横槊立马守国门,坚若磐石固乾坤。
保家卫国不辞苦,老夫诗赠壮军魂。
全诗情真意切,气势磅礴,抒情析理,格局广远,结构圆巧,文采频现,意境雄浑,诗思悠长。有对侄孙参军的喜悦和鼓励,也有对自己当年“持戈荷戟”岁月的美好回望;既有诗词转韵的自如运用,还有对侄孙的殷切期望和具体叮嘱。充分表现了爷爷辈对侄孙入伍的欢欣之情和期许之情。不论从形式上或内容上来说,都是一首让人读起来心情高兴而又心绪飞扬的好诗。
“从军行”是一个很古老的诗歌标题。这个题目最早出现在汉代的乐府诗中,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乐府诗是古代音乐机构乐府所采集、创作的诗歌,它们通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情感。作为乐府诗的一部分,主要描述了军旅生活和战争的艰辛。《从军行》也是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尤其在唐代达到鼎盛。这类诗歌通常围绕战争、边疆、士兵生活等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态度、对士兵的同情以及对国家的忠诚等情感。诗人常常描绘边疆的广阔、荒凉和艰苦,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等,以此来传达边疆的孤独和艰难。《从军行》中经常出现战争的描写,如“黄沙百战穿金甲”,通过这样的诗句展现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勇敢。诗歌中也会涉及士兵的日常生活,如行军、驻扎、战斗等,反映士兵的辛劳和牺牲。许多《从军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如“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体现了诗人愿意为了国家放弃个人安逸的决心。诗歌中还常常歌颂英雄人物的壮举,如将领的英明决策和士兵的无畏牺牲,展现了英雄主义精神。尽管《从军行》多描写战争,但也有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通过战争的苦难来呼唤和平的到来。诗歌中也会利用自然景观来烘托气氛,如“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通过自然现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有些《从军行》会涉及军事策略和战术,展示诗人对战争艺术的理解。这些意象和主题在《从军行》中相互交织,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反映了古代诗人对于战争和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诗题“从军行·癸卯送侄孙入伍”是指在癸卯这一年秋天,诗人送他的侄孙去参军而写的这首诗。这个题目本身就蕴含了一种家族荣誉感和对国家责任的承担,同时也包含了作者对侄孙未来军旅生涯的祝福和期望。同时,题目中还蕴含了几个重要的元素:“癸卯”指的是特定的时期或者是诗人个人的重要时刻;“送侄孙”表明这是一个家族成员之间的离别场景,涉及到亲情和传承;“入伍”则指向了国家责任和荣誉感的体现。而且美学特征也非常明显,体现了历史感与时代背景。“送侄孙”这样的词语组合,透露出家族成员间的深厚情感,同时也隐含着对年轻一代成长和未来命运的关切。标题中虽然没有直接表达情感,但通过“送”这一动作,可以感受到离别的思愁和对未来的期望,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张力。整个标题可以看作是一种象征,代表了家族传承、个人成长和国家责任的结合,这种象征性的表达增添了标题的美学深度。
“剪剪西风气萧森,陌上烈日费苦吟。长风直驾白云上,不唯沱水诉桐琴。琴声流韵沱江头,浩浩烟波漾初秋。”
“剪剪西风气萧森”,“剪剪”形容西风连续不断地吹拂;“西风”指来自西面的风,是秋天的凉风。“气萧森”形容气候寒冷,气氛萧瑟。“陌上烈日费苦吟”,“陌上”是田间小路。“烈日”即强烈的阳光,象征艰难困苦的处境。“费苦吟”形容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努力,苦吟诗句,进行诗词创作。“长风直驾白云上”,“长风”指强劲的风,比喻气势磅礴。“直驾”是直接上升,不受阻碍。“白云上”形容高度,也可以理解为意境高远。“不唯沱水诉桐琴”,“不唯”即不仅仅是,“沱水”即沱江,此处或许用来象征某种情感或事件。“诉桐琴”,通过弹奏桐木制成的琴来表达情感。“琴声流韵沱江头”,“琴声流韵”即音乐流淌的感觉,形容优美的旋律。“沱江头”即沱江的源头,指音乐的起源或情感的起点像沱江的起源一样在心头流淌。“浩浩烟波漾初秋”,“浩浩”,宽阔无边的样子。“烟波”形容水面烟雾蒙蒙。“漾初秋”形容秋天的初期,暗示着时间的推移和变化的开始。这几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萧瑟、凄凉而又充满力量的情感。诗中的西风、烈日和长风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宏大的背景,同时又不乏细腻的情感表达。沱水和桐琴的结合,寓意着对家乡的思念。而烟波和初秋的描写,则象征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和平的渴望。这开篇几句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世界。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被精心挑选和安排,以求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诗的结构紧凑,语言精炼,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让读者能够在短短几句诗中感受到作者想要传递的深刻含义。
“长风直驾白云上”这句诗,通过“长风”和“白云”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豪迈情怀。长风,通常指强劲而持久的风,象征着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而“直驾白云上”则描绘了一幅风卷云舒的壮观画面,既有对自然界宏伟景象的赞美,也有对自身超越现状、向往更高境界的渴望。而曾令琪借用李白这句诗也是表达了对侄孙从军的美好祝福和期许。希望他在军营中锻炼成才,能够“长风直驾白云上”。
这几句诗还体现出语言的精炼与意象的丰富。“陌上烈日费苦吟”一句,简洁而富有力度,既展示了诗人对环境的观察,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苦闷。而“长风直驾白云上”则构建了一个宏大的意象,使读者仿佛能看到诗人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之间。“琴声流韵”,不仅在视觉上呈现,也在听觉上给予读者以美的享受,体现了诗人对音乐节奏的敏锐把握。“浩浩烟波漾初秋”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隐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与人生关系的深刻理解。这几句诗在情感表达、语言精炼、意象丰富、音乐性与节奏感以及文化内涵上都显示出其独特的美学特征。
“重龙山下白鹭飞,少年心事许兜鍪。兜鍪一顶盛戎装,不同平时娇模样。汗滴飞雨眼迷蒙,迷蒙不妨远相望。”
“重龙山下白鹭飞”展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白鹭作为一种常见的鸟类和自然景象,在此处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寓意,是对自由、纯洁或是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少年心事许兜鍪”表达了年轻人即侄孙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理想的追求。兜鍪一词,既有军事头盔的意思,也就是军帽,也暗喻着勇气和决心,反映出少年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面貌。“许兜鍪”表达了年轻人即侄孙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理想的追求,期许即想参军。“兜鍪”既有军事头盔和军帽的意思,也暗喻着勇气和决心,反映出侄孙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面貌。“兜鍪一顶盛戎装”,描写侄孙戴上军帽、穿上军装非常合身、非常英俊。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向人们展示一个准备奔赴边疆的的侄孙是一个勇士形象,充满了英勇和决心。“汗滴飞雨眼迷蒙”暗示和想象侄孙以后在军营艰苦训练或执勤时的场景,汗水如同雨水一般洒落,使得眼睛都无法清晰地看见面前的物体。这里的“汗滴”不仅是物理上的汗水,更是精神上的努力和付出,是对勤奋和坚持的一种象征。“迷蒙不妨远相望”则体现了一种超越物质限制的精神境界,即便身处迷蒙之中,仍然可以有所展望,有所期待。这句诗是告诉侄孙,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远见和希望。这几句诗借助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传达深刻的思想感情。不仅有对自然美的赞叹,更有对人生哲学的思考。通过具体的意象,如“白鹭”“兜鍪”“汗滴”等,诗人构建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引导读者进入精彩的诗歌世界。同时也是在勉励侄孙,到部队后要准备吃苦,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努力培养过硬军事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当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军人。
“忆昔少年从军梦,执戈荷戟一何雄。惜哉双眼近视身,十年辗转梦成空。”诗人在这里笔锋一转,回望当年自己渴望从军的情景,有些激动也有些感伤。这几句诗体现出情感的真挚与深刻、语言的精炼与意象的丰富、音乐性与节奏感和文化内涵的深厚等美学特征。通过“忆昔少年从军梦,执戈荷戟一何雄”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切的愁绪和对过去的回忆,这种情感的真实和深刻,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感到语言的精炼与意象的丰富。这几句诗在语言上追求简洁而富有力度,如“惜哉双眼近视身,十年辗转梦成空”一句,简洁而富含内涵,既表达了视力不佳的遗憾,也隐喻了人生转折的无奈。还表现在音律上追求和谐与变化,通过平仄和押韵的运用,给读者带来音乐般的享受,同时也体现出其对诗歌节奏的把控能力。
“而今送汝走天山,明月入轮云海间。西域当年征战苦,幸汝为国乐戍边。戍边须将本领学,信息当先技术擢。”这几句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情感。现在来逐一分析每句诗的字面意义及其背后的深层寓意。“而今送汝走天山”,这意味着诗人正在送别侄孙前往天山即新疆边境的军营。“走”字含有行走或出发的意思。在古代文学中,“天山”有时也被赋予了边疆遥远、环境艰苦的象征意义。因此,这句诗也是在描述一种边疆戍守的背景。“明月入轮云海间”描绘了一副月亮在云海之间的景象,给人一种广阔、深远的空间感。同时,“明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团圆和思念,这句诗在传达诗人对远行者即侄孙的祝福和牵挂。李白在《关山月》中有“明月出天山”之诗句,诗人以“明月”作为诗歌的核心意象,将其置于“天山”和“云海”之间,构建出一个宏大的空间背景。天山的高耸和云海的苍茫,共同构成了一个壮阔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曾令琪巧妙化用李白诗句,同样写出了一个美丽的意境。
“西域当年征战苦”,“西域”一般指的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地区,这里指的或许是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边疆战争。“征战苦”三个字简洁地概括了战争带来的艰辛和苦难,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认识。这也是告诫侄孙,当兵就要准备吃苦,要不怕吃苦,这样才能将自己锻造成为一个优秀士兵。“幸汝为国乐戍边”,“幸汝”表示诗人对即将前往天山的侄孙的祝愿,希望他在为国家守边的职责中能够感到快乐。这里的“乐”字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责任的认同。“戍边须将本领学,信息当先技术擢。”蕴含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和深远的意义。在信息化战争的时代背景下,这句诗强调了戍边将士不仅要掌握传统的军事技能,还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信息化武器装备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发展水平和应用范围直接影响着信息化战争的作战能力。信息化武器装备包括精确制导武器、信息化作战平台和信息防护装备等,如巡航导弹、无人机和反导系统等。这句诗实际上是对信息化战争时代戍边将士提出的新要求。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戍边将士必须具备传统军事技能的同时,更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以提升决策、指挥、作战等多方面的能力。这对于提高国防实力、保卫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战争将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信息优势的争夺,这也意味着戍边将士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求。这也是诗人对侄孙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嘱托。这几句诗融合了对边疆戍守生活的描写、对历史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诗中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现在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期盼。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诗人展现了一种对国家和民族历史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传递出了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美好愿望。读者也从中悟出,这几句诗不仅仅是对边疆戍守生活的简单描写,它们背后蕴含着更为丰富和复杂的情感和意义。通过对这些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诗人对历史、对国家以及个人责任感的深刻感悟和美好祝愿。
这几句诗还体现了诗人对边关戍守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国家安宁的深切关怀。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戍边战士的敬佩之情。这是历史与现实的交融,诗中提到的“西域当年征战苦”,反映了诗人对历史边关战事的回顾,而“幸汝为国乐戍边”则表达了对当前侄孙戍边乐于奉献精神的赞美。这种对历史的追溯和对现实的关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时代责任感。这是对戍边士兵的同情与敬意,“戍边须将本领学”既表达了对戍边士兵能力的认可,也暗示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当。诗人在这里呼吁社会对戍边士兵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体现出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这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信息当先技术擢”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戍边士兵在信息技术上的精湛和艺术上的造诣的赞赏。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信息军事技术的重视,以及在艺术上的追求,显示了诗人对侄孙全面发展的期望。这几句诗在美学意义上表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对戍边士兵的同情与敬意,以及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诗人对边关戍守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国家安宁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历史底蕴、时代责任感、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样的诗歌,诗人试图传达出一种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全的坚定信念。
“葱岭苍茫声威壮,壮志丹心看横槊。横槊立马守国门,坚若磐石固乾坤。保家卫国不辞苦,老夫诗赠壮军魂。”
“葱岭苍茫声威壮”描绘了葱岭的壮阔景象,同时传递出一种威严和力量。葱岭,又称帕米尔高原,是亚洲的一个重要地理标志,这里的“苍茫”形容了高原的广阔无垠和苍凉之美,而“声威壮”则是指那里的自然环境恶劣,或是历史上在此发生的战争所带来的威慑力。
“壮志丹心看横槊”,这句诗中的“横槊”一词源自于古代战场上将领们横持长矛的场景,象征着英勇和斗志。曹操当年常“横槊”赋诗,如《短歌行》。曹操通过“横槊”表达了自己横扫天下的雄心壮志,展示了他作为一位军事家的豪迈和自信。曾令琪以“横槊”表达了自己坚定的意志和豪情壮志,同时也是激励侄孙为了理想和目标奋斗不息。“坚若磐石固乾坤”使用了“坚若磐石”的比喻,强调了坚固不移的意志和信念。磐石是巨大而坚硬的石头,用来比喻坚定不移的意志或信念,表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将保持坚强的意志,守护着国家和民族的安宁。这同样是用这个比喻鼓励侄孙做一个磐石般的钢铁战士,守护好祖国的边境。“保家卫国不辞苦”表达了保护家园和国家时不辞辛劳和艰苦的态度。保家卫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荣誉,诗人希望侄孙为国家付出努力,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老夫诗赠壮军魂”这句诗中的“壮军魂”指的是那些勇敢战斗、保卫国家的军人精神。诗人自称“老夫”,表明自己虽已年老,但仍愿意以诗歌的形式,传承和赞美那些英勇的军人和他们的精神。为侄孙奔赴新疆戍边壮行。这几句诗各自表达了不同的主题,包括对自然的敬畏、个人的壮志、对国家的忠诚、坚强不屈的意志、对侄孙的期望以及爱国主义的情感。这些诗句不仅在字面上生动形象,而且在内涵上也富含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也体现出作者作为一个爷爷辈的长者对侄孙的殷切期望、寄托与勉励。
这几句诗的美学效果很是感人,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和保卫家园的决心,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军人的敬仰和赞美。诗中的“葱岭”、“横槊”、“国门”、“坚若磐石”等意象,构成了一个壮丽的边塞画卷,传达了一种雄浑、豪迈的气氛。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有力的词汇,展现了对边防战士的赞扬和对国家安全的承诺,传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与边防和国家安全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壮丽的边防图景,激发了读者对保卫家园的共鸣和敬意。
结语
《从军行·癸卯秋送侄孙入伍》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通过送别侄孙前往边关戍边的描写,赞扬守边战士不畏艰险、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构建了一幅壮阔瑰美的边塞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报国志向。全诗通过表达对侄孙的期许与希冀,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同时,诗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也成为青少年学习和传承的对象,对于培养青少年保家卫国,参军戍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1]
作者简介
杨国庆,中国作家网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